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感知体验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感知体验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感知体验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同时,更加重视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质量,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已成为社会公众的共同资产。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包括建筑、街道、绿地、水体、广告物等要素,影响因素复杂。因此,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与城市中的人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人的交往也并非只针对人,人对自然与环境同样存在互动的渴望。如何吸引人们亲近自然、感知真实世界的空间,是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者应思考的问题。一些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更像是一种视觉维护,仅停留在外观层面,而忽视了人体其他感官感知空间的需求。了解人类的感知方式和感知的范围,对于各种形式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该文梳理感知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中的作用、意义,希望有助于相关设计者强化优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的空间特点,为实现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关键词:城市空间;氛围;多尺度感知;感知体验

一、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感知的本质及其研究

1.感知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中的定义

对于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感知是通过人们潜意识或主观意象反映出的,其中蕴含着一座城市的内在价值。感知是一个过程,包含感受和知觉,其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之上,是对所感受到的信息的进一步组织、辨别和解读,可以帮助人们与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建立联系,帮助人们理解环境,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与情感表达。影响人们感知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主观因素有很多,对于同一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同一状态,不同人的感受往往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人的属性,即生理、心理、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决定的。因此,研究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感知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探讨城市空间的意义、城市的感知尺度和人的感知体验。为人们的相互交流创造优质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能使人能置身于众生之中,体验到他人在各种场合下的表现。

2.感知与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氛围

感知是关于氛围的,氛围可以说是场所的灵魂。人们对场所的感觉通常从其外观开始,但人们的感觉不会止于外观。即使没有仔细观察背景,每个人也会基于对背景的视觉印象做出相应的反应。人们感受到这种视觉氛围,可以在之后讨论它,甚至能够记住很多年;但是,当被要求将这种氛围绘制出来时,人们往往难以具体描绘它。这种氛围更多的是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特质,而非具体的形态。这种氛围建立在感知印象的基础上。人的感觉系统有很多,并不仅限于一般所说的五官。这些感官产生的感受和知觉都包含在感知中,体现了外部现实与内心情感之间的联系。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人身体内的各种感受器接收到外界的各种刺激后,经过头脑的加工,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觉,如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以及对温度的感觉等。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说是滋养这些感知的艺术。人通过感官与物质世界交流,感知使人形成概念。这是所有思想、意识和态度的基础,是精神价值的根基。一般而言,人们的感觉越多样,对周围的现实就理解得越深入;感觉越丰富,对感知的滋养就越深。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不仅与事物的功能、外观有关,而且与氛围有关,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氛围是人感知的主要部分之一。

二、多尺度感知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

感知的尺度可以理解为人们获取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信息的能力与范围。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读取信息,而不同感官之间也会相互影响。当所有感官都传递出某种信息时,其会共同勾勒出一幅任何单一感官都难以充分描绘的画面。这背后所隐藏的,我们称之为精神,即人、时间或场所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这种影响远比公共空间的外观对人们的影响深刻。因此,只有能被多尺度感知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才是有长远意义的。但是,当感知中的感官信息发生冲突时,优美的环境则仅起到点缀的作用。如果一栋设计精美的建筑物面对着一条交通拥挤的主干道,那么其精美就被打了折扣。正如超音速客机可能看起来像美丽的小鸟,但其运行中的声音则是噪声一样。同样,如果某个东西看起来是实心的,听起来是空心的,人们就会产生被欺骗的感觉。因此,如果人们的不同感官对场所感知的信息存在冲突,那么场所往往难以对人产生有效疗愈的作用。这种低质量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容易使人产生荒诞的感觉。人们在接触环境时主要靠视觉体验环境,但环境本身并非仅仅是一个视觉对象。德国美学家费歇尔曾指出:“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起了共鸣。”这说明各种感官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够互相代替”,即使是次要的感官,也并没有被排除在外,这样能够引起共鸣。事实上,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更重要的是在人探索新的环境空间时发挥导向作用,而不仅仅为了满足日常的出行需求,或作为已经拥有的意蕴和感情的载体。因此,多尺度感知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会使人获得意想不到的惊喜。关注外观是部分领域的设计者工作的主要部分,一张图片的信息传播效果往往优于一段文字。电视展示的是一个影像和声音的世界,却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因为人们在看电视时几乎没有察觉到除视觉、听觉之外的其他感知信息的缺失。人们有时会忽视非视觉感官对于感受幸福的重要性。在炎热的环境里,极简主义的风格和瓷砖地板让人感到凉爽;而在寒冷的环境中,一块毛毯的装饰会让人产生温暖、舒适的感觉。如果人们长时间居于室内,那么简约的环境会让人觉得更加宽敞,不那么拘束。眼球运动、触感和思维联想相互交织,这就是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语言”。每种感官带来的感受和知觉所构成的感知能够产生一个新的维度,如,一种气味可以将人们带回童年;一段音乐可以把人们带到另一个思维或想象的世界,等等。触觉是人的一种重要感觉,婴儿在还不能看清周围环境时就已经能感受到妈妈肌肤的温度。为了对环境有更确实的感受,人们用手触摸周遭,通过皮肤感受石块的厚重和粗糙、木质的温度、水的流动和柔性。人们通过触觉感受生活,认识更真实的世界,从真实的感受中获得更多的惊喜。钱钟书在谈论通感时有这样一段论述:“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原研哉也在阐述自己对设计的理解时说:“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收器官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在人脑中出现的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的时代,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真正魅力也许不再仅仅在于功能和逻辑,而更多在于空间环境带给人们更多的情绪、感受,为生活平添一份独特的惊喜。在环境中,可被感知的物质因素多与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息息相关。多尺度的感知强化了人们对自身、对真实感的体验,将人们拉进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让人们在复杂而神秘的感知世界中扎根,通过一种张力,使物质与心理感知意象相连。因此,高质量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能够调动人们多方面的感知能力,为城市提供积极的生活环境。

三、感知体验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显示,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客体现象,而且涉及人类主体的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是以视觉为中心的知觉感知环境的过程。也就是说,感知概念的成立包含了作为客体的空间对象和识别空间对象的主体——人。人对于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体验包括三个要素:空间对象、人类主体、人的经历和心理形成的经验。此外,空间体验还受到视点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空间体验的模式基本如下:人类主体从环境接受刺激,通过感官感受空间对象,其中,视觉所接受的空间信息量最大;从外部获得信息后,人类主体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等赋予其各种意义,并删除对自身无意义的信息;人类主体自身的活动和外部信息的综合作用引起主体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形成感知经验。当下,一些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结构在连接人的感知需求方面较弱,其可感知的领域也是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被干扰的,缩小了人们对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感知范围;同时,这种弱化可能导致人们的感知变得粗糙、贫乏、失衡和异化。可见,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生动意象多是与可感知的体验相关联的。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情境会形成一种整体的心物场,这是一种先于形态、颜色、质感等其他感知因素的本能,是对整体氛围的一种“瞬间把握”,是感官尚未积极投入时,人们对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整体的直接感知印象。因此,整体氛围的塑造需要设计者深入探究感知方面的体验,感知体验对塑造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有重要影响。

四、结语

研究城市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有助于有效提升城市形象,它从城市感知的层面解读了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内各个因素取舍、品质强化等的建设性方法。将不变的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总体特质与不断变化的细节相结合——一个可靠的、可预测的世界具有安全性,且能不断激发人们对生命和喜悦的感知,在这样的户外空间中人们会感到放心。这种平静的节奏能够抚慰人们,而不至于使人的感官迟钝。因此,设计者应在不同空间尺度规模下进行感知,明晰具体要素在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中的系统运作过程,找到并时刻关注影响其变化的点,将各种细节创造性地重新配置,形成新的动力,并用美学加叙事的设计语言进行传播,从而正确、务实地提升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曹宇英.幸福景观.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英)克里斯托弗•戴.灵魂的居所:建筑与环境设计,一种心灵疗愈的艺术.郑伊凡,译.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4]田奇川,胡文荟,汪国精.基于城市感知下的历史街区特色研究.建筑与文化,2019(11).

[5]李璇.论景观意象的知觉感知.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6]李辉.基于身体感知的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时代建筑,2019(4).

[7](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朱锷,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宋佳 刘建伟 高睿 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