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域型众创空间设计创新与演绎,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研究以设计研究含工作、居住和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众创空间建筑为目标。同时为不同地域型众创空间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本研究根据地域特色研究以“模块化”为原型对其创新与演绎设计符合本地区的众创空间。通过研究现有资料、分析案例、实地调研对不同地域的建筑形式和众创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在对其传统单一的众创空间结合地域特色创新与演绎成含居住、工作和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众创空间。
关键词:众创空间;地域性;模块化
1项目研究背景及调研对象
近年来随着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变,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科技技术革命,使互联网、AI、大数据、云计算和众多手机APP成为发展和改变社会传播媒介的方式,拓宽了公众用户参与与传播的维度。也促使了众创空间的高速发展,各类创客空间、孵化器、创客咖啡和加速器大量出现,使千家万户的生活服务走进了互联网。在大部分创客还处在“孵化”时期,由于孵化“产品”还处于不成熟时期,致使创客们需要低成本,集成式的创业社区,将工作、住宿、消费、运动、社交、生活等“创客”需求进行集约,降低“创客”们的时间成本,提高“产品”孵化效率。
2现状调研
对创客空间、联合办公空间、孵化器和创业咖啡这主要四类众创空间进行了差异分析,为新型众创空间的创新设计提供设计参考。如表1所示,现在主要的四类众创空间主要功能为办公、商业休闲,在规模和可容纳创客数量上有限,资源分布较散,所能提供的服务也较为局限,“房东”的盈利方式也较为单一。因此如何把创客们集中、社会资源集中正是创客和投资者所需要的。同样我们也对昆明和成都的创客的创业空间和生活居住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是昆明市金顶山金顶园创业园区和成都市西村大院,进行了100份问卷调查,有效问卷96份。调查数据显示:①入驻创业园区的企业时间多为1-2年,入驻时间相对较短,流动性、更替性较大;②入驻人员多为90后群体,本科毕业生数量较多;③项目结构与人员构成较为单一,主要以电商为主,创业群体主要为学生。在国家相继出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双创指导政策,使得众创空间发展有较强的前景,同样新业态的发展让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得以融合,带动了社会经济。如何创造较好的工作环境、搭建社会资源平台、解决创客生活居住问题,使工作、资源、生活集约是可行的、迫切的。
3设计探讨
经过调研,针对地域型众创空间在设计中的创新与演绎,并讨论创新涉及的相关问题。①通过资料的收集,学习掌握国内外众创空间研究进展,实地调研了解一二线城市众创空间发展现状;②思考如何将办公、商业、居住的多元化垂直结构体系,打造成资源“集约”型的众创空间。运用类型学和象形学等原理以原型为基础,在地域型的空间结构、交通流线、使用功能、立面造型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探讨和实际设计。③实际操作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适合地域型多元化结构体系的众创空间设计方法。
3.1提出方法
针对“创客”需求,进行空间的优化和创新的模块化设计,使空间集约,设施完善。对创业人群、创业企业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划分。丰富众创空间功能需求,在满足基本功能的需求同时,为更好的服务创客,提升社区功能,丰富社区产业,集中社会资源。我们这里把它定义为新型众创空间三层概念(如图1所示),第一层满足创客的基本需求主要功能为创业、产业、商业和社区物业功能,能组成基本的功能需求;第二层为创客提供生活服务保障,包含创业社区、学习工作、居住社交、购物消费等功能,提升了众创空间的品质,使创客更具归属感;第三层主要结合社会资源、市场需求,为创客的项目提供交流、学习、推广平台,主要增设产品展示、项目路演厅、专业孵化区、创业培训、科普培训等一系列有助于于创客发展的展示学习功能。整合以上功能需求,打造功能集约型的众创空间。
3.2构想
基本构想为居住+工作+社区服务,使其功能集约,空间使用率高,平面布局灵活,开放利用垂直空间,构建产业服务生态系统。如居住空间构想,打破传统“居室”环境,在满足人体基本尺度、功能需求和保证私密性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空间,进行模块化设计(如图2所示),设定满足创业初期4名创业者使用,模式一:1+1+1+1结构模式,具有4个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和共同交流使用的共享空间;模式二:2+1+1结构模式,有两个较小的私密空间和一个较大的1+1空间;模式三:2+2结构模式,有两个1+1较大的空间使用。可根据此方法结合自身需求,灵活调整布置。
3.3优化
基于模块化为一单元,如何使各个平面空间功能相互有机结合、穿插使其提高空间使用效率,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提出了“蜂巢组合形式”和“细胞组合形式”运用象形学加以思考。①“蜂巢组合形式”:蜂巢式建筑是模拟蜂巢的构造来建设建筑物,它采用的基本受力结构是正六边形的模块固定连接成建筑物整体,使正六棱体模块更具向心性。让功能布局更具延展性。②“细胞组合形式”:细胞式建筑是模拟细胞的构造来建设建筑物,它采用基本受力结构,使细胞间相互转换连接构成建筑物整体,平面空间大小变换灵活、多变,能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可变化性。
3.4提升
随着众创空间的功能不断增容,使其活动空间、社交空间功能更加丰富,在优化居住,工作重要功能的基础上。提升公共活动空间的功能,不仅对能创客提高一个舒适、放松的休闲空间,而且还能对众创空间社区进一步的产业融合提供基础和保障。如户外共享空间的打造(如图3所示),其主要功能为滑板社区、音影广场、书吧、健身等一系列功能,营造一个有趣、功能丰富的游园。让创业者的活动范围不在孤立。
4结语
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根据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明确表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型“众创空间”的发展将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如何将现在我国传统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和设计,将其设计成办公、商业、居住的多元化垂直结构体系,打造资源“集约”型的众创空间。在明确了关于居住空间、办公空间模块化的设计,及其它生成机制的演化过程,在明确这种关系后,在由象形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其构建模式得以重现,这或许是我们面临的复杂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安宇宏.众创空间[J].宏观经济管理,2015(4):85.
[2]吕力,李倩,方竹青,等.众创、众创空间与创业过程[J].科技创业月刊,2015(10):14-15.
[3]付志勇.面向创客教育的众创空间与生态建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18-26.
作者:戴迪 周茜 唐文丽楠 张佳欣 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