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参与下课程设计问题及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多元主体参与下课程设计问题及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多元主体参与下课程设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文章基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实践,研究了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并提出需要对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课程设计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多元主体;课程设计;问题;对策

课程设计是课程论中的基本问题,是将课程基本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课程实践活动的“桥梁”,是一个关键环节。有学者指出,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增长的客观趋势和受教育者成长的客观需要转化为具有适当水准、适当内容和结构优化的课程。课程知识内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学员学习的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的好坏对整个培训质量影响较大。可以说,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课程设计的情况。

一、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模糊、缺乏对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准确理解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课程设计单位存在认识模糊,缺乏对模块课程设计的准确理解。有的单位把课程设计理解为是为开设一个培训班而为,把课程设计理解为编制培训班的教学计划;还有的单位仅把它当作一种短期、临时性任务来完成,没有真正树立课程意识,缺乏对课程设计是培训生命线的认识,所以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没有一个理性、长远、系统的思考。

(二)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不足

课程设计是一个强调课程设计行动和研究的过程。有关课程设计的系统性的规划、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性的研究还十分缺乏。由于参加课程设计的教师群体在专业能力以及课程设计技术水平有限,课程设计能力不足,缺乏课程设计实践经验,以致课程设计工作进程缓慢。在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较慢的单位,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课程设计人员对该课程的基本专业知识缺乏,或无从下手,或对课程内容子模块划分不清晰,出现了诸如同一课程模块内容在不同子模块存在交叉重复现象、专业术语用语不规范等问题;二是教育培训理论研究能力不强,对课程设计相关工作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三是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不够,有些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向同类行业的相关单位的专家咨询,来推进课程设计相关工作,存在“等、靠、要”的现象。

(三)课程设计管理机制和投入方式欠佳

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设计,每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管理的工作。在课程设计工作的管理机制上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在方针政策上缺乏连续性,在课程设计工作启动后,有些单位的工作模式一般是先按要求起草一份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然后分配到个别教师手中进行实施。尽管实施方案中有明确的领导小组,但实际上具体负责人只有1-2个,实际开发团队建立与否尚需存疑;二是在经济和技术上缺少支持,开发单位没有提供必要的专项课题立项支撑,在开发方法技术、开发流程规范建设等方面没有给予特定的帮助和支持,不能有效加强提升与课程设计相关的教育培训理论的研究能力。

(四)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

课程设计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各模块课程设计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够,导致出现重复劳动、课程设计进程缓慢等。此外,参与课程设计的合作专家承担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一部分教学任务,从课程设计到将来的教学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合作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工作,是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很多专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工作并不够了解。合作专家在参与课程设计时,可能存在合作过程中的目标追求不一致、合作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对等、合作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课程内容的知识点归类、细化不够,教学内容和要求与教学适用对象不匹配的情况。

二、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课程设计质量提高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准确理解课程设计理念

理念的确立有助于课程设计的方向。岗位模块课程设计已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突出各设计单位特色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首先,要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落实,高度重视加深对课程体系建设在新时期对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理解的意义。其次,各单位要有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一个理性、长远、系统的思考,深刻理解建立岗位模块课程的意义与内涵及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要树立课程意识,加强学习研究课程设计理论与技术,不能仅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同时,还要考虑到实战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是课程内容要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要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

(二)进一步加大对课程设计的投入力度

课程设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课程设计理论和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课程设计团队应该由落实课程设计工作的所有专业人员和课程设计单位的课程设计负责人共同组成。这种团队的管理机制目前尚不健全,不能由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员和课程设计负责人处在工作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两个极端的任意一方来承担,需要二者共同协商与管理。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各单位的课程设计人员大都不具备扎实深厚的课程设计理论和丰富的开发经验。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课程设计的投入力度,首先要按照特色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计划的要求,配备课程设计专职团队;其次,设立必要的有关课程设计技术方法研究的专项课题,用于课程设计的调研、学习、聘请专家指导等费用的开支,加大对课程设计技术方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同时也能增强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和研究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也是如此,这就需要一套组织领导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课程设计工作不仅要设立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还需要明确和细化职责分工。第一,领导小组要把课程设计工作重视起来,定期研究部署,保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具体科室具体抓;第二,定期召开课程设计研讨会,课程设计的具体科室定期向领导小组及项目办公室提交所承担工作的进度、存在的问题和工作计划报告;第三,项目办公室及时总结课程设计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对课程设计工作实施组织、协调和指导;第四,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课程设计单位的年度工作重点方向和重点任务,纳入考核目标,并对课程设计工作完成较好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有些岗位课程模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如果在对不同岗位模块课程定位时,各单位之间能够保持足够的沟通交流,那么各模块课程设计的重点必然不同。这样既可以有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又能提高课程设计的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各岗位模块间的内容本身不存在联系的情况,加强各课程设计单位之间的紧密合作,可以相互学习工作方法,借鉴工作经验,在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方面很有帮助。此外,参与课程设计的合作专家从课程设计到将来的教学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课程设计单位需要与合作专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加强与参与课程设计的每个专家沟通交流,使得每个专家在课程目标、适用对象、教学要求、课程内容等方面具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使得合作专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工作足够了解,这样才能达到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同时,让合作专家能够深度参与,不仅参与课程大纲的编写工作,还参与到教材、课件制作、授课等工作中。

三、结语

课程设计主体的多元化已经成为国内外课程理论界的共识。随着持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计主体也必将走向多元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应该吸收与课程有关的多个领域的人员参加。在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课程设计过程中,问题的出现离不开课程设计主体的因素。多元主体参与课程设计的程度和效果直接受制于多元主体个人的研究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等。由于多元主体之间的复杂性关系,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计工作面临着具有复杂性特点的状态,迫切需要对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课程设计模式进行研究,而多元主体参与下的课程设计模式的研究也必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海波,孟凡丽.课程设计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走向[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2]刘家访.我国“课程设计”研究问题的检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作者:李焕连 王卓妮 杨萍 焦一之 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