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层次化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层次化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层次化初探

摘要:

根据学生学习和实践的个体差异,本文提出层次化实践教学思想。通过实验内容层次化、教学方法层次化和考核办法的层次化三方面来进行《微机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初探并实施,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其他课程实践环节层次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设计;层次化教学;初探

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面向应用型培养计划的需求,因此,针对应用型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层次化模块化的教学改革。《微机原理》课程设计是高年级阶段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自动化专业的多门理论课的基础知识,还包括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综合课程设计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查资料和小组协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所有同学都做同一个题目,所有同学都完成同样的内容,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不利于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没有考虑到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本次教改自动化专业三升四的同学,进行为期十天的课程设计内容。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探索了层次化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在自动化2013级同学中进行了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的层次化教学原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实验内容的层次化

本次课程设计,根据教改要求,把原来的试验箱教学改成开放平台,基于MSP430的口袋版把实验内容进行了分层,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基础实验主要是针对微机原理课程内容,对微机输入输出接口的控制,用键盘和LED状态显示,实验内容围绕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在原来课内实验的基础上略有提高,学生基本上都能按要求完成实验内容。综合性实验内容针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动手能力,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内容,从自动控制系统的角度,主要完成系统的设计以及开环的控制,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在创新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做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微机原理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或者引导学生把微机平台跟其他课程内容相结合,比如跟电机拖动相结合完成电机的启动制动和调速,跟电力电子技术相结合实现变流技术,等等。

二教学方法层次化

针对基础的同学,让学生复习课程内容,对指导书内容进行熟悉,消化。对微控制器的内部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对接口功能熟悉,熟练掌握所使用的接口控制方法。必要时进行全体讲解。引导学生完成基础内容。针对综合阶段的同学,让学生自学实验内容,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实验项目,出现不懂的问题,自己查资料或者小组讨论解决。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及时给予学生提示和指导。让学生顺利完成综合实验项目。主要是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和基本的开环控制内容。针对创新型实验内容,教师要跟小组同学一起讨论实验创新点和可行性。协助同学选择器件,通过编程实现系统的闭环控制。创新组的同学,既要保护好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要难度适中,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

三考核层次化

针对不同学生实践不同的内容,分别打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对完成基础实验的同学,如果做的好也可以拿到优秀的成绩。从不同侧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进步比较大的同学进行考核倾斜,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考核的量化标准上。对做基础实验的同学,不仅要考核圆满完成实验内容,各项指标合格,还要考核学生实施过程中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做综合实验的同学,不仅要考核综合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课程内容的衔接,是否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考核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回答情况和实际做的情况给成绩。对做创新实践的同学,项目要有新意,能够用所学知识实现新的功能和新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对创新点和创新方法给予充分肯定,在考核过程中有所体现。

四层次化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层次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高。基础薄弱的同学有了基础实践能力。中等的学生具备了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能够更加深入的实践教学内容,提出创新点。使每个同学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做到了因材施教,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很好的实施了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五小结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层次化教学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改革探索,不仅延伸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实践了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通过层次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此外,层次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面临的课题不同,出现的问题千差万别,就需要指导老师水平要高,能够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需要跟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的创新点和可行性评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郑英 刘同礼 郁佳佳 陈慧琴 单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永瑞.电子测量技术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3]刘文涛.单片机应用开发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仝兆景,张科,董爱华,等.试验教学组织模式创新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1):51-53.

[5]杨叔子.创新源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