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课程设计教学探讨(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单片机原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单片机课程设计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文在分析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课程设计选题及学生分组、教学实施过程、考核方式等做了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
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能力
单片机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智能仪表、家电、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单片机是工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设计是单片机实践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单片机课程设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树立实践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1.实施方案陈旧。传统的课程设计注重理论验证,设计过程是老师给出设计思路,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案和课本已有资料进行设计,最终造成学生对单片机系统设计过程不能深刻理解,严重束缚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
2.题目选取问题。很多高校的设计题目多年来一直不变,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的任务完成就是直接向高年级学生索要相关资料。还有的学校题目完全由学生定,题目选的过于简单,甚至选取教学中的例程。这两种情况都无法达到课程设计的真正目的。
3.硬件开发环节依赖试验箱。某些高校采用高度集成的单片机试验箱进行课程设计,试验箱功能强大,集成度高,用户通过简单连线可以完成实验,不利于学生单片机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二、教学改革探索
1.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中,题目的选取非常关键,一方面要使提供给学生的题目难易适中,让学生能够及时完成任务,另一方面选定的题目要具有科学性和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虑以上因素,我们一般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老师精心挑选题目,并说明要实现的功能;第二种是让学生自拟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兴趣拟定课程设计题目,然后与指导老师协商讨论后确定。
2.学生分组。学生三人一组,以强带弱,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一个方向:一人负责硬件,一人负责软件,另一人负责报告的整理和撰写。小组还要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检查,采取组内合作模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程设计实施过程。(1)课前准备:指导老师简单讲解单片机理论教学中没涉及的但与课程设计相关的理论,同时介绍课程设计步骤和模块化设计方法。学生根据项目需要深入了解相关器件使用方法。(2)资料查阅: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馆资料库和互联网等查找与项目相关的资料,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最重要的是单片机选型,主要考虑单片机所能提供的资源,比如单片机速度、输入/输出端口资源、低功耗和实现难易等因素。方案如果把握不准,可与指导老师讨论,修改后确定方案。(3)Proteus仿真软件的应用:对初学者来说,如果按照传统单片机系统设计流程制作硬件,经常会出现需要重新更改设计方案、重新购买元器件并重新焊制电路板等情况。这样不但会浪费时间金钱,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进Proteus软件对单片机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在Proteus环境中软硬件联合调试通过的情况下再购买元件并焊接。(4)单片机硬件电路的制作:各小组根据确定方案及仿真效果,选择元器件,列出详细元件清单,并自行采购。然后在Protel中设计完整原理图,生成PCB图,进行纸板和元件焊接,最后进行系统调试。
4.考核方式。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可将考核分为平时成绩、调试成绩、答辩成绩和报告成绩几部分。平时成绩考核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整理、工具使用熟练程度等能力。调试成绩考核学生仿真和实物调试,并与预定任务目标相比较而给出成绩。答辩部分反映学生对课题理解程度,针对课题设计中关键问题进行提问。报告部分主要从内容和格式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方案合理性、文字叙述条理性、排版规范性等。
三、结语
单片机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等,为毕业设计和将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学生单片机实践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法和措施。
作者:周洪波 李锶 余晓峰 单位:湖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春晕,张学睦,李建楠.高等学校实践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22-224.
[2]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114-116,
[3]郭洁.大学专业课实验教学法改革与效果分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11):74-76.
[4]施国英,李天华,刘晓松.浅谈“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08.
[5]张凯亮.单片机实验教学的探讨及实验室的管理[J].福建电脑,2014,10.
[6]石莹.高职高专院校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J].信息系统工程,2009,11.
基金项目: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GK3100);湖南省机电工程及控制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湖南省机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
第二篇:高校武术课程教学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结合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对高校武术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研究,整个教学设计根据教学过程的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进行各环节的分析与设计,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研究型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武术课程;研究型教学;课程设计
1前言
自19世纪美国一篇名为《国家处于危机中》的报告发表过后,卡内基基金会分别于1987和1998年相继发表了《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和《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蓝图》两份报告后,美国拉开了以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的新篇章。而我国自90年代后期,清华大学首先在本科教学中引入了研究型教学,2001年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研究性教学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而所谓的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发、促进、支持和指导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1]故此将研究型教学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科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这种选择不仅能突破学科教学在手段、内容和方法上改革,更能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弥补了学科教学在满足体育人才发展需求方面的局限与不足。
2研究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
研究型教学与传统教学其本质区别主要在以下三点:(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传统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处于主体地位。(2)教学方式:在传统型教学模式中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教师仅是指导、辅助者,是课堂的组织者,能最大限主支持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3)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在此过程中缺乏批判、质疑和创新。而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其重点在于重视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直接经验的体验。
3武术课程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
教师在整个研究型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以及辅助的地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1)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主要针对学生已有的武术知识体系以及身体素质水平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符合本阶段学生的基本特点;其次教师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的载体,是从武术学科知识体系中选出并适合于进行研究型教学的知识内容;最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如何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等进行设计。(2)在课中实施阶段: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过程首先提供研究素材,研究素材的提供要符合本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身体素质储备,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织引导学生对研究素材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研究假设,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相关检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解决问题之一是如何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其二是在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时教师对指导的度要进行必要的考量,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暗示或提醒,但不能对学生进行过多的指导或干预,不能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3)在课后反馈阶段:教师主要是对课学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从而为下一次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学生在整个研究型教学的过程处于主体地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1)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需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准备、素质准备以及学习的心理准备,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对身体的机能进行相关的储备以适应新课程的学习,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要进行相关的心理学习准备。(2)在课中实施阶段,此阶段是研究型教学的主要环节,对学生而言需要认真完成以下两个方面的这任务,第一,在此环节中学生根据分组情况进行教材的分析也即对研究素材进行分析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解决问题办法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同时教师也可对各小组进行相关提示或指导,但不能过分的进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的创新性。在此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相应的主动性,需要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与辩析;第二,当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可操作性的情况下,小组学生之间要进行技能的相互指导与教学,要使整个小组成员都要能较好地完成该技术动作,从而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学生技能的教学能力。(3)课后反馈阶段:学生主要进行自我评价及小组成员的相互评价,这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身在学习过程的状态.
作者:盛燕茶 张春燕 单位: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南通职业大学公共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3.
[4].王阳,柯小华.研究型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探索[J].软件导刊,2008(6).
第三篇:高校环境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探索
[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是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之一。结合地方行业特点,从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两大方面对我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并指出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施此教学模式,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的信心,得到了环评单位的好评。
[关键词]
地方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课程是各所大学环境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学生未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发展基础。近几年,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地方高校环境类专业学生就业的方向之一,因此,增加课程的实践环节就十分重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是在环境影响评价理论课程开设之后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
1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1.1难度适中的原则
相对于重点院校而言,地方院校的学生的基础与悟性稍逊色些,因此,选题宜适中。太难了,学生很难完成,起不到课程设计的作用,太容易了,学生花两至三天时间把课程设计的内容完成了,达不到提高应用能力的作用。合适的做法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把课程设计的内容完成,完成后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一般来说,从环评文件的类型来说,选择环评报告表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比较合适。如果用环评报告书作为题目,宜选择报告书的部分内容作为题目。
1.2突出地方特色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有地方特色,教师如果对地方有特色的行业比较熟悉,则学生完成得会比较顺利。我校所在区域的陶瓷和家具制造企业较多,教师亲自做的环评案例也多,针对这两个行业工艺特点、产污情况布置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有感性认识,比较容易接受,教师指导更方便。
1.3案例真实的原则
课程设计的题目尽可能选择真实的案例布置,因为真实,实操性就会更强,学生的态度也会更端正。真实的案例可以选择教师亲自做过的且已取得环评批复的项目,这类项目,由于教师全过程情况较熟悉,学生在实际完成过程会碰到什么问题,心中有数。另外,也可以选择教师目前正在做的环评项目,学生与教师平行完成这类项目,参与感和成就感会比较强烈。
2课程设计组织与实施
2.1课程设计前期布置
2.1.1课程设计指导书的准备
课程设计实施前,教师需准备好“课程设计课程指导书”提前发放给学生,指导书应对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实施步骤、考核方法、时间要求等内容要明确。具体来说,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拟建项目周边基础数据的调查和收集、项目周边大气和声环境监测资料的收集及实测、主要污染物源强的估算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写等内容。实施步骤应按照实际做环评的顺序指导学生进行,既:先实地周边现状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然后制订各环境要素的监测方法,最后编写环评报告书(表)。
2.1.2前期工作的指导
在课程设计前,教师需布置前期工作要求:(1)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环评导则及标准,熟悉环评报告书(表)的结构和提纲;(2)熟悉本次课程设计项目如陶瓷、家具的工艺流程;(3)熟悉AutoCAD、CORDRAW等绘图软件;(4)查阅项目排放主要污染物的估算方法及污染防治措施。
2.1.3物品的准备
环评报告书(表)文件中需配置地理位置图、四至图、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水系图、平面布置图等相关图件,为了使图件清晰、准确、突出重点,在实地调查时至少需准备:项目所在地的遥感地图、测距仪和相机(手机)。在实地勘察时,遥感地图的作用是能了解项目所在地的周边状况,比如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用地使用性质等,在实地调查时能在遥感地图上标注相关建筑物的名称。测距仪的作用是测出项目边界与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便于分析项目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相机(手机)是为了记录项目所在地的现状及周边现状。
2.2课程设计完成过程中的指导
2.2.1实地勘察的指导
实地勘察的时间宜安排一天时间。实地勘察的目的是要弄清楚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围绕这个目的,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场地的勘察。项目场地现状勘察主要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场地是空地还是建筑物,如果是空地,其利用性质是农田还是菜地或者是其它用途的土地等。如是建筑物,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是商业还是工业等。(2)项目周边敏感保护目标的勘察。调查周边敏感保护目标的性质、保护级别,以及与项目所在地的距离、方位、规模等内容。通过周边敏感保护目标的调查,为说明拟建项目对周边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程度打下基础。(3)项目周边污染源的勘察。调查周边污染源的名称、数量、性质等,识别周边污染源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及特征污染因子。通过周边污染源的调查是为了说明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2.2课程设计编写的指导
在设计过程中,各组每隔两天进行一次集体讨论和答疑,在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在课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收获体会以及不完善之处及时进行总结,同时教师利用提问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在设计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指导的内容有:(1)污染物源强的估算。环评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拟建项目污染物源强的估算,也是该课程设计的重点内容。污染物强源的估算采用的方法有类比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学生在课程设计时需掌握的方法是类比分析法和物料平衡计算法。同时,要结合产污环节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分析各种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列表给出污染物的种类、性质、产生量、产生浓度、削减量、排放量、排放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及达标情况等内容。(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环境质量的各种环境因子变化的预测,预测和评价的环境因子应包括反映评价区一般质量状况的常规因子和反映建设项目特征的特性因子两类。同时,须考虑环境质量背景与已建的和在建的建设项目同类污染物环境影响的叠加。对于预测方法,学生掌握数学模式法就可以了,预测时需指导各个参数的筛选和使用。(3)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需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相关课程的基础。根据环境影响分析的结果,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要具有技术、经济的可行性。具体来说,需按环境影响要素分别说明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方案的工艺流程、处理规模、处理效果,最终要说明环保措施处理后的达标分析。
2.2.3制图的指导
(1)制图软件的选择。学生可选择的绘图软件有:word自带的绘画功能、AUTOCAD、CORDRAW等,每个软件的有各自特点,word自带的绘画功能适合绘制简单的图形,AUTOCAD软件适合绘制项目的平面布置图,CORDRAW软件适合绘制各种矢量图,其制作的图美观、简洁。对于学生而言,熟悉一至二种既可。(2)制图的基本要求。无论用哪种软件制图,对图件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简明,突出重点;地图要有方向、图例、比例尺;遥感地图要标注主要建筑物的名称;平面布置图要标注环保关注的信息,如污水排污口、废气排放口、噪声源等;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图要标注与项目所在地边界的的距离。(3)制图的种类。一个完整的报告书(表)所需的图件较多,为了达到训练学习的目的,课程设计的附图至少需完成地理位置图、项目四至图、敏感保护目标分布图、水平衡图、平面布置图等。
2.3课程设计完成后的点评
2.3.1点评方式
学生完成课程设计后,预留一至两天进行点评,点评时,全班学生参与,点评的方式先由项目组长汇报课程设计的主要成果,其它成员补充,然后由其它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老师点评。
2.3.2点评的内容
指导导师的点评主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否全面,重点是否突出,采取的标准是否正确,工程分析是否详尽,源强估算的方法是否合适,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环境预测参数的选择是否合适,预测结果是否正确,提出的环保措施是否可行,图件是否完整、清晰等。
3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巩固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同学们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发挥了班集体的团结合作精神,但是,通过三届学生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发现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3.1考虑问题不周全
部分同学对课程设计的内容有遗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工程分析的内容有遗漏,对部分工艺产生的污染物不清楚,源强估算有遗漏;二是环保措施有遗漏,对产生了污染物的设备没有提出相应的措施,没有进行达标分析。
3.2图件制作不理想
图件制作不理想的体现主要在:一是部分学生的图件制作较粗糙,有些图件不清晰;二是制作的图件不规范,有些图件缺图例、方向标等信息;二是图件的颜色搭配对比不明显。
3.3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
部分学生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表现在:对于源强的估算没有核实类比的适用条件;对于网上收集的资料,没经核实就采用;不按指导书要求的格式提交成果。
4总结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就业的信心和行业认同感,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得到了环评单位的好评。
作者:徐颂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安慧,耿春香,闫来洪,等.石油院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广州化工,2015(23):265-266.
[2]战友,李立欣,任广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8):78-80.
(本文文献格式:徐颂.地方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化工,2016,43(18):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