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近40多年,发展迅速,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植物的良种快繁与无病毒种苗的生产,因此成为“种子种苗创新工程”的主体内容。中国政府在组培技术研究领域经费投入达2亿元人民币,近年来仍在不断增加,为我国组织培养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报道,全球有1000多家组培公司。目前辽宁省拥有大、小组培室的种苗繁育企业有100多家,组培范围由林木、花卉、农作物扩展到山野菜、药用植物;不仅需要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工、培养基制备工,对能够研发建立新植物组培体系的高素质专业研发人员的需求更大。

2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性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我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总计194学时,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因其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中达到以下目标:具备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等组培的基本操作能力;具备设计与实施组培试验方案、正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够科学制订与实施生产计划的能力;具备准确观察组培苗长势、长相,科学分析、解决组培的异常问题,科学判定和有效控制组培苗质量的能力;具备按照培养方案或生产计划,熟练进行园艺种苗的快繁与脱毒操作,生产出合格组培苗的能力;具备自学能力,能自主学习组培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市场调研与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精神。

2.1课程开发过程

通过对组培相关企业与岗位调研,进而对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及任职要求,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再遵循高职规律、认知规律和行动导向理论,设计学习情境和子情境。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2.2课程设计思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总体设计思路:坚持“贯穿一条主线即以组培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促进二个融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理论实践活动融合,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即技能单元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坚持四个结合即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在校培养和毕业后跟踪培养结合,保证四个不断线即生产性实训、协会式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式课程体系,打破传统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变为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能力培养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的授课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3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于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及国家职业技能认证资格考核大纲、行业企业标准统筹分析之后确定的。教学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及时吸纳组培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新方法、新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发展和实际需要,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规律、个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及季节农时变化,序化教学内容。课程按照组培工作程序,设计学习果树、蔬菜、花卉、及组培苗工厂化生产4个主学习情境,在主学习情境下设若干子情景,相应教学内容细化为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主,以相关理论知识为辅,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考核与评价体系的设计

3.1树立现代高职考试观

更新考试观念是考试改革的前提。树立科学的现代高职考试观,指导课程考试改革。要做好两个改变,两个兼顾,一个保证。两个改变:第一要改变过去从知识本身出发的传统考核观为以“人”本身出发的现代考试观,由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变为注重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兼顾非智力因素考查;第二改变过去知识本位的普通高等教育考试观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考试观,由知识考核为中心转变为能力考核为中心,同时兼顾职业素质测评,以充分发挥考试效能,最后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3.2科学制定考核方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持卡实训,以赛促练,以考促训等方式,使实训与考核紧密结合,使考核与教学过程同步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和手段。从考核方案中,不难看出过程考核占40%,终结考核占60%,加大了过程考核的力度。1.素质考评由检查笔记、实训表现(课堂提问、讲课、组长评价等),占10%;2.理论考评+实操考评由提问、扎瓶比赛、母液移取比赛、接种训练、组培室设计、实训报告等得分构成占20%;3.效果考评,由初代或继代接种后,污染率的多少测算,例如每人接种5瓶,污染率为零,则该生效果考评分值为100分,效果考评权重为10%。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操作及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3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便于采取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以便发挥更好的“导、学、促、教”的作用。

3.4考核与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改变以往先教后考的模式化、固定化的教学程序,而将考核与实训同步或交叉进行,使考试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并贯穿教学的始终,以此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的主要考试举措有:①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在学期成绩总评中的比重;②结合教学实施,加大课前和课中的诊断性、形成性考核次数;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现场操作、口试等多样化考核形式(培养基制备、外植体采集与处理部分可采取技能考核或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④小组考核与学生个体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公开、全面、全程、动态考核,而且过程考核记录必须齐全,以备学生检查。如果真正做到过程考核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必然能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学促教作用。

4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程序,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实训前应全方位考虑课程教学的时、空间等相关因素,加强与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全过程;在学习情境的大框架下,以生产项目为导向,分组、分任务实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真正做到五化

即教学场景真实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同步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课堂与企业环境一体化,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负责工单的开发,检查预习效果,指明知识难点与要点,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与评价;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主要任务协助教师下发工单,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咨询,研讨并制定计划,决策与具体实施,对本组学生进行评价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小组成员完成咨询协助组长完成本组的任务,对教师及组长给予评价。教师与学生双向评价有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4.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植物组织培养协会)相结合

成立植物组织培养协会(简称组培协会)。该协会以学生自愿加入为原则,专业教师任协会会长,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组织协会活动,其活动内容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衔接,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课内课外相结合,有助于发掘教学的时、空间,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培养。正常实践教学实施普遍培养,而课下由组培协会组织,以“二级培养式”开展产学研结合式的研究性、生产性活动,实施分层次培养,做到因材施教。所谓“二级培养式”即实践中实施个性培养,对学生优化组合,分层次训练。先培养出小先生,而小先生可优先作为授课时小组组长;然后由小先生传、帮、带其他同学。学生通过参加协会,既学到专业技能,又提升了职业素养,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4.3持单(卡)实训与分组实训相结合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以组培工作程序为主线,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以工单为依据进行实训。持单实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及时反馈与加强。除此以外,学生在实训时还需携带《组织培养技能考核卡》卡主要包括,实训项目、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标准及历次考核成绩,从考核卡的记录情况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积分制,通过分数的差异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会学习,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4.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内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程参与其中,根据所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一定的报酬以资鼓励。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完成主体项目的同时,辅助其它项目的教学,如:樱桃、蓝莓、百合、竹芋、养心菜、蕨菜等园艺植物组培体系的建立。校外安排体验性实习和顶岗实习。体验性实习安排在第2、3学期,采用参观或短期顶岗实习(1~2周)的形式开展体验性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从而明确个人努力方向和职业目标。顶岗实习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组培行业企业进行集中顶岗实训(3~4个月),在真实的环境中来锻炼学生的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在此过程中实现校、企、生三赢。学校赢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利用企业资源与技术优势,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利于拓展和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社会美誉度,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了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企业赢在利用学校的人力和智力资源,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完成生产任务,降低生产成本;选拔出企业满意的优秀学生。学生赢在: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获得了工作经验,增强了责任感和学习意识,培养了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就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5心得体会

5.1建设企业化学习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室应打破传统的整齐排列模式,实训室及实训设备按照企业的车间模式设计,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5.2以项目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以项目生产为载体,在项目生产前下发工单,将每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一一归纳总结,同时在项目生产过程中解决一些突发情况,与企业的真实生产情景对接。

5.3编写一体化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应跟上配套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应打破传统教材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主线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满足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5.4师资队伍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能根据不同学习情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要求教师经常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的第一手资料,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解决所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为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缩短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差距,应将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作为兼职教师,弥补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等方面的不足,专兼结合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缩短企业再培训时间,为企业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过硬的新员工。

作者:程贵兰 王振龙 单位: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