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教学论文(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课程设计教学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课程设计教学论文(5篇)

第一篇: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教学探讨

一、概述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课程就是化工类各专业学生运用自己已学《化工单元操作》、《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常规化工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一次很好的,全面的锻炼过程。这门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比较法。教师交代设计任务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每个小组五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一个任务的课程设计,课堂讲授时间不宜过多,以占课程时间的20%-30%,其它课程时间以学生分组讨论、查阅资料、设计计算为主,老师答疑为辅。以吸收塔的课程设计计算为例说明,教师给出的吸收设计任务书(每组的任务不同),说明吸收流程以及理论知识,并提供参考书籍的名称,要求同学们做出课程设计报告,其内容包括:前言,设计任务书,流程图及其说明,平衡关系的计算,物料衡算,塔径计算,填料层高度计算,填料层压降的计算,计算结果汇总,设计的评论和总结,参考文献,附图。由于课程设计与其他课程教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同学自觉参与其中并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其设计计算过程复杂繁琐,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发现一些独有问题,下面就讨论这些问题以及其解决途径。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方面

吸收塔课程设计时间为一周,通常安排在大二第一学期末,这时候大部分课程授课都已经结束,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都放在期末考试的复习上,对有难度的课程设计抱有侥幸马虎的心态,指望小组中其他组员做好后拿来抄袭。在课程设计中,一般会安排两个下午的课程时间,要求同学从图书馆的资料中查找有关的计算公式和物性数据,但是这个时间段是没有老师监管的,所以就有部分同学偷懒不去图书馆,在宿舍睡觉打游戏。

(二)设计计算方面

同学作为初学者,对于吸收塔的设计不熟练,又因为设计数据繁多而且通过公式图表相互关联,所以前面数据的设计错误往往会带来后面的一连串数据错误。平衡关系的计算,由于非等温吸收,所以需要将吸收塔分段计算,其公式与《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中等温吸收的公式完全不同,但是很多同学混淆两者,造成十几组的气液相平衡数据的计算错误。物料衡算中,同学们对于混合气体和吸收剂的摩尔流量,质量流量以及体积流量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很模糊,对于如何把标准状态下的混合气换算成操作状态下体积流量不清楚。塔径计算中,首先假设气液比,接着根据填料压降校核确定最适合的塔径,如果假设气液比下的填料压降过大,那么所对应的塔径不合适,需要回到前面的步骤重选液气比,同学们对于校核及重新计算思路不清晰。

(三)制图方面

填料层高度计算中,利用图解法确定传质单元数,需要用一张坐标纸画三个图:吸收平衡线图,积分图以及对积分图顶部的局部放大图。同学们在分配三个图的面积时往往把握不好,同学把图画得太小,会造成求得的传质单元数误差较大;图画得太大,其它的图没有地方画,需要重新返工。绘制的线条不规范,实线虚线混用,粗线细线不清,图全用一种线条,主次不分,坐标轴的刻度没有或标注不清,图例说明没有或不全,这些问题容易让读者造成误解,不明其图解求取的思路。

三、解决途径

(一)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

原来在设计开始时,教师直接讲解理论知识,现在为了让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始时强调课程设计对于毕业设计和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原来由教师分组、安排组长和组员,现在改为让同学自己推选出态度认真、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作为设计小组的组长,并由组长选定组员并监管。教师要特别说明:表现好的组长和组员在成绩上会有加分。接着,每个小组自行讨论确定设计方案、查取资料、确定设备计算,最后组长对成员分工,各司其职。原来的课程设计除了集中在教室讲解理论知识和布置任务,教师都是在办公室答疑的,现在改为教师每天上午要在教室集中全班同学进行点名,并在每组中抽查两位同学的设计成果,及时纠正错误进行答疑,确保前期设计的正确性。下午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分组自由讨论设计时段,组长要充分起到作用,以老师的身份督促各位组员及时完成每天布置的设计任务。整个设计环节步骤要有条理,循序渐进。

(二)细化设计任务

原来教师利用一次课的时间以PPT的形式讲解理论知识,对于知识点的讲解简单浅显,现在改为两次课,对于重点、难点、易错点要反复强调。第一次课时,教师首先给出每日进度和流程设计思路,让学生逐步进入设计主题;接着,介绍吸收流程,非等温吸收的概念与公式,平衡关系的公式;最后,通过举例请同学对比回答等温与非等温吸收的平衡关系差异,教师强调这是设计计算中的重点难点之一。第二次课时,根据分组,教师交代各组成员设计任务书,每组任务书都不同。首先教师介绍物料衡算,由于三个流量的换算容易出错,所以举例并请同学们上台板书换算过程。接着,教师介绍塔径计算,原来课程设计中要求同组中所取液气比相同,现在改为同组中每个同学所取的液气比都不同,那么塔径和压降校核结果每人都不同,每组从中选择校核结果最合适的一位同学的数据,作为这部分计算的统一数据。这样改进后不但可以避免多次校核的麻烦,而且能防止抄袭雷同,提升同学的责任感。再者,教师在介绍填料层高度计算时,重点介绍图解法确定传质单元数:三个图形如何合理分配布置,线条线型和坐标刻度范围的选择,如何利用绘制图来得到最终结果。最后,介绍设计报告的格式,书写顺序,装订要求。

(三)合理利用图纸

图解法确定传质单元数,图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传质单元数和填料层高度的准确性,但是同学们在这部分出错多。那么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从原来单一的讲授法,转变为讲授法和比较法相结合,在绘图前向同学们展示两份存在不同绘制错误的图纸,要求同学们对比找出错误并改正。在绘图时就能减少错误,提高绘图质量。

(四)正确处理组长与组员的关系

原来的设计中教师对组员和组长的分工和责任交代不明确细致,同学们初次进行团队合作解决专业问题,又没有以往经验,这样往往造成组长和组员之间的矛盾和整个小组设计错误。现在教师要对同学们要有区分的细致辅导:对于组长,要求他们分工明确但不呆板,加强团队组员的日常交流,让每个组员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对于组员,要求他们做好自己的事情,信任自己的组员,要为他人着想,愿意多付出。这样以来提高了团队合作的凝聚力,设计计算错误率也大大降低了。

四、结束语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对于化工相关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将来面向社会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师,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改革,采用适当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得教学工作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亮 单位: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电气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1.设计内容与过程

从应用和设计角度看,要求各章节间的完整性,让学生能够把多而散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解决实际电力系统设计、运行及故障处理等技术问题。理论教学由于学时少、学时分散不集中等原因,无法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为解决这个问题,近两年在笔者所在学校新设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以加强实践性教学和工程训练,强化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既定的培养计划,教师在运用传统的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角度出发,对《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根据教学计划,《电气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授课时间是一周。为了在一周内尽量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变电所设计的步骤和基本工程设计方法,我们在设计内容上进行了精心安排。车间变配电所设计包括:负荷计算及无功功率补偿方案、地点、方式及容量的确定;变配电所所址的选择;供电方案的优化设计;短路电流计算,变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动稳定和热稳定校验变配电所二次回路方案的选择及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与整定;变配电所防雷保护与接地装置的设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作);绘制变配电所主结线图(采用AutoCAD或Protel);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过程中,教师在讲明设计总体思想、设计要求、注意事项以及设计中的没有硬性要求的地方后,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对爱学习、将来有志于从事供配电系统工作的学生放开手,在他们完成要求的设计后,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一步的设计和思考,如变电所的防雷、接地等问题;对大多数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提示和重点指导,使其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综合运用工程手册、国家标准和参考资料独立完成要求的设计任务,并能提高他们对课程的掌握和理解;对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实行严格考勤重点指导,在讲清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思路,帮助他们通过设计把课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总之,通过各种方法,克服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甚至相互抄袭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在设计中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2.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设计时非常注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及创新性。如在供电方案的优化设计时,要求学生就常规变电所和无人值班变电所、负荷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初步确定两种以上合理的电气主结线方案,引导学生就不同方案的灵活性、可靠性、性价比等进行比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并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注重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的论证,确定最佳设计方案。支持学生用不同方案进行设计,尽管有的设计方案可能不是最佳的,但只要可行就支持学生做下去。这不仅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进一步能够验证书上的实用公式和理论的正确性、合理性。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利用AutoCAD、Protel等绘图软件绘制供电系统图,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使之更符合实际电气工程设计的要求。

3.注重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

电气设备发展迅速,在指导设计过程中,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例如:在主变压器型式、型号的选择时,要介绍优先采用低损耗、体积小、重量轻的S9系列变压器,尽量避免采用体积大、高损耗的SL系列的变压器。对教材上较少提到的高层建筑或易燃易爆的企业所使用的新型不燃或难燃的变压器、多雷山区使用的防雷变压器等特种变压器,也在适当的时候加以介绍,使学生增长、拓展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收集国家电力系统的新的设计标准、规范,供学生设计时使用和参考,使学生的设计成果与国家供电新技术的发展相适应。在高低压开关设备的选择时,向学生介绍高低压开关设备的发展趋势及智能型低压电器等供电发展前沿的有关知识。可充实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新设备、新知识及所学课程和将来的就业前景表现出浓厚兴趣。

4.课程设计总结要点

设计的总结工作是设计说明书和答辩。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包括:课题名称任务和要求、详尽方案的确定、理论计算、设计图纸、参考资料等。答辩每个学生5分钟,内容包括问题与设计思想、设计内容及过程有关。答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设计思路,学会查阅相关国家标准、工程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初步掌握供电系统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安全、实用性等比较方法,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吸取别人设计中的精华,开拓设计思路,并认识到自己的设计成功和有待改进之处,培养遵守、尊重电气设计规范的理念。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毕业设计答辩和就业做好准备。

作者:杨玉杰 孙红星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

第三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应用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现状分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一般机械设计能力的实践环节。设置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借助所学知识,设计出一套涵盖常用传动、联接和通用零部件,且性能优良的简单机械,以锻炼其机械设计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目前,多数院校的课程设计题目是围绕齿轮减速器展开的输送装置设计,设计中往往是设定好传动方案和相应的传动参数与工况条件,学生只需按部就班地去实施减速器主要传动、联接和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再画出装配图和零件图,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约束了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对机械系统整体概念的理解和构建。而且,大都采用二维CAD软件进行设计和绘图,由于学生缺乏机械设计实战经验,需要对设计过程进行反复地校核和修正。这势必会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困难重重,甚至对课程设计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最后导致了随便做做或抄袭别人的现象,完全违背了实践课程的教学目的。

2SolidWorks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课程的教学安排,学生一般须在两周或40学时内完成传动方案的确定、总体传动参数的计算和确定、零部件的设计、工程图的绘制、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等多项任务。时间紧迫,加之缺乏设计经验,势必导致学生在设计中出现反复修正、重零件轻总体、最终装配干涉等现象。鉴于此,在教学中,引入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SolidWorks,实现零件的动态设计与校核、装配体的动态干涉检查以及二维图纸的自动生成和输出。SolidWorks软件具有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操作灵活、易学易用等优点。其在复杂产品外观设计、曲面建模、装配体干涉检查、二维输出、动画仿真、有限元建模分析计算等各方面都具备良好的性能,是二维CAD绘图软件难以实现的。基于三维参数化设计的SolidWorks软件采用全相关技术,并在设计思路上支持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设计方式[7]。在零件的设计阶段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SolidWorks软件三维参数化动态设计的优势,实现边设计、边画图、边校核的“三边”设计。如需修改结构尺寸,可直接在三维模型中进行动态修改,软件即可自动生成与修改尺寸相匹配的新模型,无需像在二维绘图中那样逐一地检查和修改。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学生反复修正和校核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2.1引入SolidWorks,实现零件的“三边”设计

在设计零件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SolidWorks软件三维参数化动态设计的优势,实现边设计、边画图、边校核的“三边”设计。学生首先根据所学设计理论完成零件的初步设计,然后利用SolidWorks软件直接绘出零件的三维模型,最后对于需要校核机械性能的零件可以利用手动理论校核和SolidWorksSimulation功能模块进行双重校核和验证。如果零件的机械性能不满足要求,需修改零件的结构尺寸,可以直接在先前的三维模型中进行动态尺寸修改,软件即可自动生成与修改尺寸相匹配的新模型。

2.2引入SolidWorks,实现虚拟装配和干涉检查

利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建模和装配是比较灵活和人性化的,可以从两种思路进行。第一种思路是遵循大多数三维设计软件的操作模式,首先建立起所有零件的模型,之后利用SolidWorks的虚拟装配功能将各零件模型导入装配体中,根据各零件间的约束关系建立起装配体模型,最后在虚拟装配体中检查零件的干涉情况并校正。此思路注重“先零件,后装配”的思想,顺序清晰、不易遗漏,但最后进行干涉检查,如若存在干涉,调整工作量显得庞大。对于基础相对较弱,各零部件和装配关系分析不是太透彻的学生建议考虑此种思路。第二种思路是零件模型和装配体模型同时构建,首先确定出装配体的大致外形和其关键零件,初步设计出组成装配箱体的基体零件(如减速器的箱座和箱盖)和关键零件(如减速器中的轴、齿轮等);再运用SolidWorks的虚拟装配功能把这些零件装配起来,大致确定零部件间的相互关系和相对位置;然后再在零件模型图中完成各种零件的具体结构设计和绘制,利用SolidWorks软件的全相关技术,修改后的零件模型会自动导入装配体中,在装配体中可以实时通过干涉检查以确认各零件是否存在干涉现象。此思路注重“先整体,后个体”的思想,干涉检查是实时动态的,直观准确且不易出错,但需处理好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免遗漏。对于基础相对较好,各零部件和装配关系分析透彻的学生建议考虑此种思路。

2.3三维向二维的自动转化

在各零件和装配体的三维模型完成之后,对于需要输出二维图纸的零部件和装配体,可以直接利用SolidWorks软件三维转二维的图纸输出功能,根据三维模型自动生成满足设计需求的工程图,并能根据设置满足国标或企标的要求。前面提到SolidWorks软件采用全相关技术,如需修改零件的某些参数,只要对三维模型进行修改,其二维图纸将自动关联修改。在完成三维模型建立的同时,即为二维图纸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对于初次进行全面设计训练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设计思路和理念会显得更加人性化,不仅大大降低了绘制和校验二维图纸的难度,也可尽量避免容易疏漏的问题。

3结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SolidWorks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大大改善了课程设计枯燥乏味的局面,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其日后能顺利从事机械设计与产品研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任云 李伟海 单位:军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器工程系

第四篇:高校高尔夫教学过程课程设计问题初探

1研究背景与意义

高尔夫专业教学发起于1995年,是我国早期校园内爱好高尔夫体育运动的学生们积极推动起来的,依附于体育教育体系、中国高尔夫运动事业管理模式、高尔夫组织及服务结构,在教育教学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高尔夫专业教学雏形,以满足学生了解、认识高尔夫体育活动的想法和要求。随着该专业学生投身于高尔夫事业领域,学校开始认识到高尔夫专业发展的市场优势价值,并开始强调、关注对于该专业教学体系、内容、结构上的整顿及创新工作,并开始了广泛、多元的实践活动,搜集高尔夫专业教学的教育资源和信息,以丰富课程设计依据,如:清华大学与广东大学联合创办的“高尔夫友谊联赛”、浙江体育职业学校与江西体育职业学校共同创建的高尔夫事业发展探索小组,为国内多个高尔夫竞赛提供技术支持、管理服务人员,这些实践活动及探索行为都为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使其课程设计经验更加丰富。自此,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在课程改革与发展中,虽然历经无数挫败、磨难,但最终还是获得了较为理想化的延展空间,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努力探索,细致研究去优化课程设计模式及内容。本文论题意在找出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这两方面入手,搜集论据、资料,解决、弥补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课程设计的漏洞与不足,提出科学对策。

2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仔细研究校园高尔夫专业当前教学不难发现,对于建立在相对虚拟环境、依附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型来讲,学生在高尔夫体育技能学习时,无法深入到专业的高尔夫场地中反复训练,以求证相关理论观点。课程设计中需要将最直观、最重要的教学要素添加到课程教学或实践活动中,即便学生从事的是高尔夫专业管理、教练等学习科目,也需要建立在他们已经熟练掌握高尔夫运动技巧、比赛操作流程、服务重点内容的基础上,所以如果这些要素如使用、设计不当,都会变成一个个干扰因素,影响高尔夫专业教学效果。目前,高校在设计课程模型、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时,依然面临许多困扰型问题,如:高尔夫专业教学资源、技术有限,许多先进的教学思想无法贯彻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校内硬件教学设施、设备有限,投资成本一再增加,给学校专业教育带来了巨大投资建设压力,教学模型被迫无法从根本上升级、优化;教材资源、教学信息交流、沟通不畅,高校在课程设计安排上的独立、自主意识太强,不太懂得教学配合,与其他学校建立在高尔夫专业教学上的配合关系,把他们先进的教学经验、可供高尔夫专业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引用进来,这个问题也是高尔夫教学专业内容只流于理论,而缺乏实践操作性内容的根本原因;教学目标不确定、不科学,一般来讲,经营高尔夫事业的人都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理性的服务观念,然而在高校高尔夫教学平台上,学校教学任务和目标大多围绕课程体系的完整性而拟定和安排的,对于未来学生高尔夫事业的职业发展并没有深刻、有效的影响作用,没有建立科学、敏锐、直观的教学及管理原则,再加上高尔夫专业教学所处的复杂职业竞争环境、经营环境,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

3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课程设计的要素探究及对策分析

3.1课程设计要素

3.1.1教育环境

在高尔夫教学课程上,学生探索理论知识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所以学校必须为学生假设、构建稳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都趋向于稳定。如:以数字化的高尔夫专业教学模型为例,它透过电脑软件的实践操作功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型操作平台,学生可以在这个环境中练习、熟悉高尔夫专业的运动技巧和体育比赛的操作流程和服务方法,但该服务不能完全向学生“开放”,也要张弛有度,与老师的教学课程安排相互配合,方才能实现其与众不同的教学影响价值。

3.1.2教育教学平台

高尔夫专业教学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共同要求的教学科目,它需要坚固、先进的教育教学平台予以支撑,如果课程设计内容确定了,学校应严格、无条件履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支撑义务,投资建设、组织设计较好的教育教学平台。如:学校与其他学校联合,组织高尔夫联谊比赛,通过实践活动,为课程教学实践模拟这一块服务;又如:学校与高尔夫组织经营企业、单位达成共识,为学生争取到实习、学习的机会,在真实情境下开展教学,这个平台对于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3.1.3教学技术

多媒体技术、联网教学技术都是现阶段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视的技术手段,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设计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理性的心态,不要过分盲从、跟随,也不要一味抵制、抗拒,引用得当,方才能发挥新技术的教学价值。如:多媒体技术可以填补、降低高尔夫专业“虚拟”运动教学环境的弱势影响,给学生相对直观、真实的依据理论“解释”。又如:联网教学可在不同环境对校园内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教育,可以大大降低、减少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资源的浪费,能够以最短时间内,最优的效率、促成高尔夫专业教学课程全过程。

3.2对策建议

3.2.1创建与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整合资源

高尔夫专业教学所处的教育环境需要严格的管理机制加以辅助控制,教学平台与环境对教学信息和教学行为的使用效果有很大影响,为此,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在管理机制、教学资源投资与整合方面必须下定决心,一丝不苟地完成建设计划。一方面,明确规定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与其他高尔夫专业教学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界限,主动积极地吸纳有关于高尔夫体育事业运动项目、经营策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现实依据和资源信息,通过学校和教师的过滤和筛查,优化学生使用的高尔夫专业教学信息,把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信息平台有效的保护起来,让高尔夫专业教学变得有序、可控,不致课程安排内容重叠、相互干扰和影响。

3.2.2技术延展与优化

教学技术问题的解决可以为高尔夫专业教学提供较为广阔的延展空间,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集中优化存在于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平台中的相关网络技术,如:组建完整的高尔夫专业教学课程资源数据库,即高尔夫运动基本理论、高尔夫竞赛组织及管理服务工作内容、高尔夫事业发展趋向等,把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到虚拟网络中,网络教学技术可以将存在于、产生于虚拟网络的交易信息集中的放在某个网络功能框架内,这个框架中的信息可以面向全部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技术价值更高。又如:利用教学技术,划分高尔夫专业教学的部分内容,建立个人档案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追求和想法,选择、确定自己要参与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总而言之,技术的延展与优化可以供高尔夫专业教学平台自主转化功能、完善技术标准的网络模块,把它们融合到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一般运营模式中,随时改变教学方式和模板,使其专业教学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障碍”得以消除。

3.2.3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容量的管理及控制

目前校园高尔夫专业教学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容量的管控想法严重落后,高尔夫专业学生总是改变专业、专攻一项“职业技能”、把眼光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等,这些缺乏科学性的学习心态和方法不利于经营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为此,需要围绕不同教学对象修饰、增设删减教学资源,通过不断升级、管理及控制,来加深高尔夫专业教学在课程安排上的影响作用。每年高校高尔夫专业教学的学生都会提出新的学习想法和职业诉求,教师可以根据比重,适当改变、完善教学模块及主要内容,使之能与学生高尔夫专业学习初衷更加贴近。

作者:李丹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第五篇: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1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

根据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南华大学该专业的办学特色,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本着“真题真做,环环相扣”的教学思路,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掌握核工程计算设计与核仪器研制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综合设计能力全面提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常用环境放射性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通过严格的科学训练和工程设计实践,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全面观点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结合该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多年课程设计经验,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并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

2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内容

为了完成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目标,具体改革内容如图1所示,调查分析国内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现状,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明确课程设计改革实践的方向和重点;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及包括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和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改革等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一份;最终构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2.1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包括专业基础和应用实验室,其中专业基础实验室包括核电子学、核辐射探测、放射化学实验室,应用实验室包括核技术及应用、核仿真、辐射剂量实验室。示范中心实践教学特色鲜明,具备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核技术及应用博士点、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已有核工程与核技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开展包括硬件条件、软件设施、师资队伍在内的课程设计实践基地建设。

(1)软、硬件条件建设。

2014年8月,该校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成为南华大学首个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可推动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南华大学核类及相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科研水平,增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2014年12月,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之核能与核技术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为2014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建成基于实验室局域网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基于校园网环境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基于Internet网环境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完善已有虚拟仿真课程设计课程及项目,达到能在实验室局域网条件下满足专业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实现核能工程、核技术应用类虚拟仿真软件与云平台的有机结合,为将来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虚拟仿真课程设计教学起到示范和共享作用。软件设施方面,已经具备课程设计相关Multisim、Proteus、Protel、Labview、Mcnp、Root、Matlab等软件。同时一方面将NJOY、CITATION、SCALE、DRAGON等核能与核技术工程方面的专业软件用于课程设计教学,让学生掌握最为实用的科研程序;另一方面又自主开发基于三角剖分的二维特征线程序TSMOC,可求解次临界系统高次Alpha本征函值HARMONY程序,可用于百万居里级大型钴源辐照装置快速优化排源程序SPA等软件系统。实现了课程设计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达到了科教相长的有益互补。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引进、自培、在职进修方式提升师资队伍学历水平,并聘请国内著名核科学与技术专家为中心兼职教授。一方面每年新进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另一方面,学院与核工业相关单位展开密切合作,如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下设的国核大学签订了长期人才合作协议,定期委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交流;鼓励年轻教师读博、出国深造、外出进修学习及参加学术会议;学院领导班子积极联系资深院士、研究员等来该校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同时鼓励教师写好中长期发展计划,提供良好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德、能、勤、绩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岗位津贴、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

2.2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形式多样化。如基于Multisim/Proteus的核仪器电子学仿真,基于Protel的核仪器PCB制作、LabVIEW虚拟仪器设计、蒙特卡罗软件仿真计算,基于ROOT的数据分析与模拟计算、Matlab软件反应堆控制仿真、x射线产生截面计算与穆斯堡尔谱分析等。

(2)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引入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与实验的有机补充。通过引入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研究,确定不同课程设计内容的具体项目,如核仪器电子学仿真与制作,可选项目基于Multisim的电压前置放大器仿真与设计,基于Protel的单道脉冲幅度分析器制作,基于Proteus的定标器仿真等;蒙特卡罗软件仿真计算,可选项目基于Mcnp的反应堆堆芯模拟,基于Mcnp的NaI探测器探测效率计算等。

3课程设计教材编定

参考其他相近工科专业比较成熟的课程设计指导教材(如电子技术、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根据课程设计过程基于项目实践的教学方式,采用不同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分章编写的方法,结合教师、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反馈意见,经过“分工、整合、修正”一系列步骤,编写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材一套。结合课程设计老师的教学经历和模式,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初版已经出炉,下设“基于Multisim的电路仿真”、“基于Proteus核仪器设计与仿真”、“基于ROOT的数据分析与模拟计算”、“基于MATLAB的核信号处理与仿真”、“穆斯堡尔谱拟合程序MSU8.EXE的应用”、“X射线产生截面的计算”、“压水堆单通道热工水力程序开发”、“基于MCNP的辐射屏蔽仿真与计算”、“基于MCNP的压水堆删元、组建、堆芯的中子学参数计算”九个章节。课程设计教材的编订,使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动手实践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做一定的扩充,要求掌握MCNP、MATLAB、Multisim、Proteus等工具软件的使用,提高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

4结语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开发创新和工程设计的能力,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与效果,强化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同时将为该校以及其他高校核类及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作者:刘丽艳 赵修良 屈国普 程品晶 周超 李小华 单位: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