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油画创作课程设计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关于“形”的课题
(一)造型与形态的训练
造是指创造、构造,形是画面中的图形。在注重加强对学生素描基本功训练的前提下,开展以主动的创造性思维为主体的艺术活动,挖掘素描语言的更多可能性;在以技术训练为依托的审美层面上,培养创作意识。该训练部分可以与基础素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这种训练获得画面上主动创造、构造图形的能力。可以结合肖像素描、人体速写等课程。简而言之,如何充分利用素描课程训练来体现画面创造性思维的审美陈述,已成为今天在素描基础教学中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二)图形与形态关联的训练
该训练部分可以穿插在对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分析中。创作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缺乏形象、造型能力欠缺等问题。面对画面,总觉得画面中主要人物形象缺点什么,不够完美,可能在两方面出了问题:人物形象本身是否有代表性,是否准确传达了画面要表现的信息。即人物选得对吗?或者人物刻画的方法是否到位,是否与画面要表现的情绪相符,即人物画得好吗?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扎实的造型能力。从传统经典作品中吸收养分可能是最直接的办法。具体可通过该课程要求学生分析研究经典造型范例,从图形的角度体会概括、简化、夸张对于造型表现力的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画面中各个图形的关系、图形的变换、图形的串联等一系列课题,强化学生的图形意识和画面整体结构意识。
(三)画面的图式结构与图形立意的训练
画面的图式结构主要包括画面的构成关系与具体的造型因素两方面。对这两个内容的把握不当,就会在创作练习中出现许多的问题。例如在画面中罗列人物、图形孤立、构图不美等。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会在练习中不知如何安排、摆放要表达的景物与人物,同时又很想在画面中对某种情景内容进行叙述,于是导致罗列人物出现。画面上缺少主次、没有鲜明的视觉中心,构图流于平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画面构成上狠下功夫。而图形立意在画面的构成可以分为造型的构成、黑白的构成及色彩的构成等。分析掌握各个构成因素及它们与画面表达的关系是找寻画面内在形式之美的最好途径。诸多构成因素的和谐运用也是把握画面整体气氛的关键。对于画面中种种构成因素的整体把握,经验告诉我们,一旦画面的造型布局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或转换,画面构成的格局及其情调将立即随之变化。因此,利用构成因素,把握画的整体关系,提高画面的整合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整体性的把握又存在于作者的整体意识与各构成因素运筹帷幄的调度间。这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境界。
二、关于“色彩”的课题
(一)经典作品中色彩抽象分析
色彩是重要的视觉艺术语言,在艺术发展史中,从古典主义时期的“概念色彩”到印象主义时期的“写生色彩”,到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色彩”,再到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观念色彩”,色彩走过了不同的历程,并且形成独立的语言体系。研究色彩的语言特性、色彩分布结构对我们的创作学习能起到关键作用。课程训练中选择经典绘画作品作为解析的对象,通过打格分解来抽取作品中的色彩结构。通过分析、抽取、量化色彩关系来分析作品色彩的调式。分析研究这些经典的色彩构成,对于学生逐步掌握色彩语言特征、提高色彩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色彩的抽象转化与情感表达
在这个训练单元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习作、生活速写等,将4~5个色彩转移进来,只变色不变形。比如,利用互补色强对比或者互补色弱对比,以及邻近色强对比和邻近色弱对比等。通过这个练习来认识对比和谐的形式规律,明确个性化色彩倾向,理解色彩的魅力来自色彩关系的道理。这个小课题的学习以简捷的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色彩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掌握人对于色彩的视觉规律和心理反应;培养抽象的色彩解析,量化关系,变换视觉形式结构的思维能力,并且进一步感悟色彩的语言魅力。精到的色彩技法是画者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保障,也是基础课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范围来看,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不仅是传达思想与观念的载体,画面中精湛的形与色都是观者不可或缺的视觉感受。
三、关于“思”的课题
(一)思维的延展训练
广义上思维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对于存在而言,指整个认识活动即意识精神;二是相对于感情而言,指理性认识。因此,在创作思维的训练中,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缺一不可。优秀的创作作品揭示出作者对表现对象所持的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表现力,这种观察和表现的特定方式改变了人们普通平淡的视觉和认识经验。在这个训练单元里,学生可以用大量的草图和小稿作业完成。首先,可以选择原始艺术、民间美术或者古代石窟艺术等,大量收集相关资料,以临读、考查、分析形象记录为主,体验创作题材表现的原本性、直接性、概括性等可以借鉴和转化的元素。接下来,以此为基础,选择自己相关的速写,并将这些从传统艺术中吸取的元素用在画面中。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关注传统艺术、经典艺术,并能从中得到启发,丰富他们的创作手段。
(二)关于想象力和创作的训练
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多面性、多层次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创作中想象力至关重要,每一次新发现,都借助于新的视角的参与。创造性的思维、思路意味着艺术表现新天地的开辟。观察会给想象力带来新鲜而现实的气息。这个阶段的练习可以穿插在下乡的风景写生中。在色彩写生中每个学生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内容,并能结合各自对画面的不同理解,形成画面的主题。写生中鼓励学生突破过去的种种限制,用自己的眼睛在大自然中发现新的绘画主题。丢勒说:“艺术很真实地存在于自然中,谁能把它从自然中拉出来,谁就掌握了艺术。”绘画所描绘的并非是物象的表面特征,而现象力也不是“创造发明”,它是对生活感受的不同传达。在创作中要真正静下心来,通过创作练习的过程用心捕捉那些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流露在画面的痕迹,结合独特的想象力,深入表达,这样才能渐渐形成个人独特的创作思路与绘画语言,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通过这几项关于“思”的训练,使学生能在个人观察的视觉经验基础上,发现各自感兴趣的物象。这是在不断打破先验的视觉经验中寻找新的可能性,由此,创作的思路与各自独特的视觉经验互相依存又相互激发。在实施这些关于创作的小课题的过程中,关于画面形式问题可能是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刚开始创作练习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画面的表现内容,或者是塑造形象的方法上,这样导致作品类似故事插图,或者和一些熟悉的艺术作品很雷同,缺少艺术感染力。绘画的形式美感也是绘画语言不断发展的动力,当然,形式美并不是创作者所求的唯一。康定斯基在《关于形式问题》的论著中,就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了明确的阐述,他写道:“形式是内容的外部表现。因此,我们不应该把形式神圣化,只有当形式是内在共鸣的表现手段时,我们才应该为之奋斗。为此,我们不应该仅仅求助于某一种形式。”这样,在创作的学习中,应清醒地认识到,形式的探索虽十分重要,但不能误入为形式而形式的歧途。在创作练习中也不乏实例,一味追求画面的形式感,而画面内容空洞、做作、毫无真情实感的作品很多。吴冠中先生对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也有精辟总结:“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如果把某种形式做作为一般法则,教条地生搬硬套,那就会失去创作中的活力。
创作思维、思路的形成在创作课中也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好的创作是精到的技术、技法与画者思想、情感的准确表达。教学中,把画面的构成因素分开,是让学生可以分门别类地在头脑里理解和加工,在考虑一个问题的时候,避免别的问题干扰,课程的划分也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设置的,所以分成许多小课题。当学生基本掌握某一课题的基本规律后,进一步提高就依赖于综合的因素。所以,形状、色彩、画面的技术都是画面的组成材料,现实、想象、经验又是密不可分,绘画中所有的要素要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小课题出发,把创作思维的训练贯穿在低年级的基础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对创作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的绘画技法,能够让学生在毕业创作中交出满意的答卷。
作者:李贝 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