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课程设计方案
1.教师课堂面授
学生在校园网或英语学习网站完成指定的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之后,教师进行课堂面授,主要步骤和流程如下:(1)话题导入。①教师使用校园网上提供的课前阅读材料或听说材料导入本课的新话题及交际功能必需的基本词汇。②教师放一段简短的、真实的、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介绍与话题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熟悉话题,帮助他们从整体上理解材料,获得重要信息。为了减少理解困难,听力材料中的专有名词、背景知识和少量生词都事先解释。
(1)听说训练。该部分有一篇听力材料(文章或对话),着重语篇训练。这个部分分三个练习:①听前任务。围绕课文话题,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结对或小组讨论,为下一步练习热身。②听时任务。教师播放听力材料,设置难度适中的练习,如填空、判断、选择等,培养学生整体理解以及摄取特定信息的能力。③听后任务。开展说的训练,也就是“输出”练习,是课堂训练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表达某一交际功能所必需的语言素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该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另外,为学生准备二至三个与课文主题及交际功能紧密结合的样板对话,要求学生朗读、背诵,并根据设定的情景开展仿说练习,以求达到使之内化的目的。学生通过两人对话、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达到规定的交际目的,这是语言手段能否内化的关键阶段(邓杰,2007)。
(2)录像片段。为学生播放一段难度、长度适中,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最好是围绕本单元交际功能的有故事、有情节、有人物的短片或电影片段。为了帮助学生看懂、听懂,本部分设计为三节:①观前任务。教师可以先以照片和图片介绍短片的人物和故事梗概,材料中的专有名词、背景知识、少量生词也应做必要的准备。②观时任务。让学生完成相应练习,如按原文填空和回答问题等常规练习。可适当采用“信息转移”的方式设置练习,如识别图片、情节、人物等等,着重发展语言领会能力。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提供录音文字脚本,但应提醒学生不要边看脚本文字边看视频,注意力应集中在屏幕上。③观后任务。观看视频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内容,或安排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模仿配音等活动,以评估和检测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之后,让学生就视频内容展开讨论,进一步提高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补充练习。该部分提供一套与单元主题相近,最好是含四级考试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并利用网上自主学习系统进行评测。对于班级里英语程度比较好学生,应鼓励他们在课外通过网络辅助教学系统进一步进行听说操练。
2.多媒体网络辅助自主学习
教师的课堂面授是视听说课程的重要环节,但仅仅依靠听说课课堂的有限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多媒体网络提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自主学习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进行意义建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学。我校的自主视听说分为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实施。课前,教师在常规备课的基础上,借助网络等途径选择与将进行的主题有关的、尽量包括视、听、说、读的语言材料,制作好相关课件,在上课前一周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电子课件放在校园网的网络课堂、教学资源库中供学生下载阅读观看,指导学生利用好软件和网站进行课前预习和听说练习。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个人或者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对将进行的话题通过网络、课本等资源在词汇、预听、主题等方面做好课前准备。
课后,学生在专用机房或多媒体语言教室温习教学材料和课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上机的时间,也可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以及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如影片、新闻时事、在线课程、四六级听力训练等。通过网络课堂、QQ、微信等多种交互方式的综合利用,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口语交流,并可以单独或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点评,并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为学生提供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课程考核也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的考核方法有三种,一是定期提交听写笔头作业,以考查学生听力能力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复述一段情节对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简述故事情节、评议故事中的一两个主要角色等。二是上传音频及视频作业,内容包括朗读模仿、对某一话题的讨论以及角色扮演等。三是期末进行一次机考来测试听力发展情况。
二、结语
本文介绍了我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兴趣以及教学设备的差异性,进行调整和修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各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和学生情况,设计出适合本校情况的、科学的、有效的多媒体视听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效率。
总之,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特别是听说学习的效率,必须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优化视听说课程设计,精心组织教学,创造比较理想的语言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平台。
作者:马蔷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