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线上化学科普课程设计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以公共突发事件为背景,挖掘此次事件背后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明确科普课程思路,设计有关化学科普课程案例。以网络直播课的形式向学生科普相关防护知识以及化学知识,丰富科普教育的方式,解决科普资源不均等的问题。使学生在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科普课程设计;科普活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公民素质对于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也进一步强调科普事业的重要性和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将科普地位提到了新高度[1-2]。目前各种科普活动蓬勃开展,但完整的科普教学设计体系尚未建立,线上科普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故本文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线上科普直播,利用网络对科普教学素材进行检索和选取[3-4],结合当前公共突发事件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科普,设计更为合理的化学科普教学案例。在线上进行直播科普,使学生能够客观对待公共突发事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而做到科学防护,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化学思维[5]。同时给无法享受科普活动的学生提供了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6-7],最后也给科普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普教学的案例,丰富科普活动的形式。
1化学科普活动设计与实践
本次科普活动是基于公共突发事件的大背景下,对科普活动进行系统的设计,挖掘此次事件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将科普内容部分主要包括传播、灭活、防护3个环节,其中每一环节都有与之对应(胶体、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的科普知识,使得科普活动更具有条理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因此在明确科普课程思路的基础上(见图1),对科普活动的逻辑结构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安排,使学生在感受科普魅力的同时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1活动流程。
1.2活动设计。1.2.1联系实际生活,导入科普课程。教师提问:今年突如其来的公共突发事件打破了我们的生活节奏,我们不难发现,家家户户都备有消毒液,出门都会戴口罩,把自己裹的很严实,面对此次事件的出现,我们是如何来防护的呢?学生回答:勤洗手、通风、戴口罩、75%酒精消毒穿防护服等等过渡导入新课:结合此次事件,同学们与老师来共同探讨此次事件下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1.2.2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教师讲授:此次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是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粒子直径约60~220nm,传播方式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也可能经气溶胶远距离传播。学生活动:聆听并思考此次事件传播方式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师讲授:飞沫、气溶胶等都属于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胶体较稳定(介稳性),飞沫的颗粒直径>50um在空气中悬浮时间较短。气溶胶可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达几个小时。设计意图:了解其传播的方式,知道分散系的的概念。1.2.3公共突发事件的灭活。教师提问:我们每天对家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为防护此次公共突发事件常用的消毒液为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毋庸置疑75%酒精、含氯消毒剂可有效灭活病毒,那么它们是如何灭活病毒的。教师引导:酒精、含氯消毒液里的有效成分是哪些?学生活动回答:由于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里面有特殊的物质破坏了病毒。总结归纳:75%的酒精(有效成分乙醇)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因而可灭活病毒。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解到酒精里所含乙醇能够使蛋白质凝固,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2.4公共突发事件的防护。教师提问:当然出了消毒,人们出门购物为了预防公共突发事件都带上了口罩,除了口罩、隔离等方法,人们还通过哪些方式来进行防护呢?这些材料又是如何制成的呢?教师引导:医护人员是如何进行防护的?学生回答:可采用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进行预防。这些材料通过一些特殊的布料和塑料制作而成。归纳总结:医用口罩一般为多层结构,简称SMS结构。纺粘层(S)和熔喷层(M)原料均为聚丙烯。外层防止飞沫,中层吸附病毒,起到过滤作用,内层吸湿。医用防护服由聚氨基甲酸酯、聚四氟乙烯微孔膜复合材料、有机硅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制成。来阻隔细菌粒子穿透和液体渗透,具有柔软、透气、抗酸碱等优点[8]。设计意图:了解防护服,口罩材料的,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生活做出的重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1.2.5总结。师生总结:面对此次公共突发事件我们可以采用积极正确的防护措施,首先是可采用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使其灭活,除此之外呢可采用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进行防护。这里面涉及到的化学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以发现对于化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化学,让化学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大的帮助。设计意图:巩固科普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
2实践
此次科普直播面向陕西省周至县铸才中学以及鹿马中学初二学生46人进行直播科普(实践部分资料截图如图3所示),初二以ppt作为科普活动工具,采取图文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以腾讯会议软件作为工具。在老师提问问题的时候学生可以及时利用弹幕发言或者打开麦克风与教师在线交流,在讲解口罩在构造环节学生可以打开摄像头、麦克风与教师共同进行口罩的拆解,进而达到有效的师生互动。
3效果分析
对于此次化学科普直播课的线上教学设计与实践,发现此化学直播科普教学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打破传统科普活动的局限性。网络直播教学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局限性,解决了学生无法线下学习的困扰的同时也宣传了学生如何正确的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防护。学生对于刚兴起的线上直播科普也充满激动与好奇,在引入环节,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3.2提高科普活动效率。在科普直播课程上,学生们通过弹幕的方式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平时线下不愿意说话的学生也通过打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观点于思想,使得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思想碰撞。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到更多学生的想法与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有助于教师课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3.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次科普直播课程有效地将疫情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并且对于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此次公共突发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大减少了学生的恐慌,使学生了解并明白只要做出正确的防护措施就会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学生以身作则,不信谣、不传谣,将正确的思想与科学素养再传递给身边的人,在疫情中传递科学的正能量。
4结语
通过对科普课程的设计,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实施,增强了学生对科普知识获得的条理性,同时也减轻了学生面对面回答问题、讨论发言的压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直播教学对网络稳定程度要求比较高,我国已经进入5G时代,相信线上网络科普教学也会蓬勃发展。其次对于刚兴起的线上直播科普对科普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比较高,这是所有科普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机遇。最后,网络科普课程只是丰富科普教育形式,但实践的科普活动效果仍然无法被取代。
作者:马琳 谭茹 兰壮壮 宋玉华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