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定位与选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定位与选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定位与选择

摘要:体育教学中,教师重在身体力行,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学生在课程活动方面作出选择。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是教师等教学参与者在对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进行通盘的考量,为学生组织健康的体育活动和建立对体育价值取向总体的看法和认识,进一步影响其对于体育课程的参与态度和体育课总体价值理论的认识倾向。本文将从高校体育课程教改得到的成果入手,分析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定位选择。以期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身心优秀的毕业生。

关键词: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定位与选择

课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核心教学媒介。课程设计是指课纲所指定的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学生学习掌握的理论进化为能够进行课程实践活动能力的媒介,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要义。课程设计水平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是指学生转化理论为实践的难易程度,这也是对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

1高校体育教改取得的现有成果与存在问题

1.1取得的成果

从心理教育的角度,高校体育教改确立了健康第一的工作思路[1]。在过去,培养身体素质被教师下意识的认定是绕着操场进行1000m跑,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逐渐确定了以人为本,灵活弹性的工作模式。现在的体育课程,在冬天空气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能够弹性灵活地放在体育馆内进行教学,这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从生理教育的角度上,健全了体育教学模式,完善了体育选课制度。为了使高校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课程也被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体育必修课为中长跑和游泳,选修课被分为篮球、散打等兴趣课程。

1.2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部分脱节。高校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部分确实非常值得肯定,比如将游泳纳入必修课程,直接关系到日后的毕业。但是兴趣选修课程则依旧是沿用了传统的评分标准,片面地强调及格标准,对素质评价并不重视。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锻炼能力等并人文因素并没有很好地进行评价。

2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定位

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学习之中[2]。体育教育承担着维护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的重担。

2.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4个字指出了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过程及结果,明确了体育教育的责任,以及培养出有着优秀生理心理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有着明显的区别,竞技体育注重成绩,为比赛服务,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2.2维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

体育教育的实体终究是学生,高校课程改革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全面性地认识大学生生活发展的内涵意义,以学生为本,坚持在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利用体育课程实践性和功能性极强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将体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能够健康生活,能够创造快乐。

3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选择

体育课程设计之中,关系到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3种取向。这三要素明面上制约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实际上则是能够为体育课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框架与思路,促进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速率。

3.1学科知识

高校体育课的学科知识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为如何科学的进行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为如何在体育锻炼中保护自己。学科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播以上两点的基石,如果仅仅是在形式上将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而不能够让学生吸收到足够的体育学科知识,则体育发展也就成为了渺茫的未来。

3.2社会需要

社会需求是体育课程设计的依据。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变革上,当经济发展需要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社会成员,这种自我调节就需要学生在走向社会前能够拥有强悍的身躯和坚定的心灵。

4结语

通过对体育课程改革现状的分析,在价值取向定位方面,从“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在教学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应当从学科知识、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3个方面进行体育课程设计的改革倡议,希望高校能够为社会提供身心优异的创新型人才,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罗正,范巍.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设计价值取向的定位与选择[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8):142-143.

[2]孙彬.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及路径选择[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4):128-130,144.

[3]孙柱兵.析当代大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定位[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3):121-125.

[4]唐黎明.试论高校体育教育价值与体育教师定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6-118.

[5]赵凤萍,孙慧,贾玉琳.大学体育课程问题分析与改革建议[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96-98.

作者:谭鑫磊 杜光友 单位: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