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是农业院校非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它是学习各专业化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对学生需要做好适当的引导和重视。新生刚接触基础化学实验课时,难免出现思想懈怠、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教师应着重强调学生的思维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改革教学体制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借助网络教学的媒介,结合传统教学,促使学生回归课堂主体,营造多样化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
关键词:大学化学;改革;学生能动性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1]在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的大环境中,传统的枯燥、单一、无趣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新世纪创新人才策略,因此探究生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显得必要。[2][3]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当下,网络可以作为在线教学的媒介,基于微信的移动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逐渐成为当下流行的学习方式。因此,为高效合理地安排实验教学,提高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依据教学“课前—课中—课后”过程,从“课前预习—课堂跟踪—课后追踪”三方面构建混合式教学新思路,探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新思路。
一、农业院校大一学生学习能动性调查分析
1.调查方法
在当前的大类招生改革背景下,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2018级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四个教学班120人为研究对象,在其刚入学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课内容扩展性、多样化教学模式适应性、实验课程考核方式开放性等10项指标。调查采取不记名问卷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发出120份调查问卷,收回118份,回收率为98.33%。
2.调查结果
在学生主观能动性方面,接近80%的学生很少或者根本不关注化学前沿知识,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化学前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添加前沿的相关内容,如每年的化学诺贝尔奖、现行的化学热点和专业相关的科研课题等。仅有6.1%的学生对化学实验不喜欢且害怕受伤,40.4%的学生喜欢并想尝试,18.7%的学生喜欢但害怕操作,34.9%的学生感觉一般但不至于反感。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既可以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适当加大实验学时和微调实验内容。在多样化教学模式适应性方面,当化学实验中产生某些现象与书本不一致时,有17.46%的学生只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解答,多数学生喜欢通过相互讨论或者询问来解决,这说明相对于理论知识,学生更喜欢实验课程。56人选择靠老师的传播,84人选择自学,81人选择结合老师的指导,课后继续探索,31人选择小组学习,说明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实施课程教学中可以针对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分组讨论、辩论、让学生自己到讲台上讲解等,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形式,又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化学实验课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以往的实验教学,教师在课前备课充足,将课堂一股脑地交给学生,只挑重点知识讲解。学生往往很少或几乎没有时间向老师提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守株待兔的心理,对知识的理解完全顺应老师的思维,缺乏自己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不仅没有意义,反而让学生在思考与求证的过程中浪费更多的时间。的确,在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潮流下,这种方法可以给学生带来更高的成绩,但是在大学阶段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三、学生主体性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在分流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应针对农业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社会实践需求,制定相应配套的教学目标。目前,对农业院校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结果是:注重课前预习,课堂跟踪,课后追踪。
1.利用网络实现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的课前预习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是新生入校后开设的第一门实验课。新生开课前,教师需要开展预实验设计和准备,将每一课的教学操作视频、期末考核的项目都上传至所教班级微信公众平台,要求学生上课前熟悉熟记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明确实验目的,梳理实验流程,能做到过电影式地预习实验内容,构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了考核全班同学的预习情况,将30人的教学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随机抽取一位学生登台讲课,讲课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其他同学可以根据实验内容交流相应的疑问,且把课堂交给学生,选出代表向其余同学讲解自己预习的实验原理、内容、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最后再让学生互评,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们的互相评价来了解大家对该实验的理解程度,快速准确地把握学生对该实验了解得不透彻的地方,进一步强调难点、重点,准确总结学生薄弱点,实现课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2.强化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为了充分调动每一组每一个学生实验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分工明确,一组人有的完成实验内容,有的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台面,整理实验数据,将实验中的疑问和注意事项整理后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且教师随意指定一名学生用手机录制一些形象生动的实验小视频,需要学生反复查阅资料,小组讨论,不断地改进实验操作。例如,录制容量瓶的使用方法,洗涤,润洗,捡漏,转移溶液,稀释,定容,等等。比较每组学生视频的优缺点,让每组学生互相点评。比较式的教学方法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达到主动探索,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时间空间的利用。
3.课后学生和老师追踪式的沟通交流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课的共性问题,集中在“答疑讨论区”里回答和学生互动,学生也可以随时上课不懂的理论和实验操作步骤,不仅可以课上及时找老师答疑,也可以在平台上回看视频,重新积极思考和拓展实验内容,其他时间也可以通过QQ、微信等智能通讯工具完成答疑和指导。
四、结语
教学全程的制度改革,将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们多样化思维上,针对学生们长期受填鸭式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消极学习状态,将网络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了课堂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科研或实际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农业院校培养学生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雯,高培红,向丹,等.无机化学元素教学中运用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学化学,2018,33(1):24-28.
[2]刘景宜.“互联网+”时代高校混合学习设计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6):35-39.
[3]汪德露.基于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蓝墨云班课APP在教学运用中的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26):221-223.
[4]徐坤,王会巧.浅谈转型发展中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6,44(8):227-228.
作者:于海玲 马天亮 康立娟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