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课程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课程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课程设计

摘要:在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教育工作者逐渐致力于探索将网络学习的交互性优势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可替代性结合起来,通过混合式教学,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需要出发,以高等学校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指导》为载体,探讨网络课程版块设计、课程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为高校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建设带来借鉴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指导;课程设计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公共必修内容,是高校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落脚点。鉴于多数学校存在职业指导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周课时数较少等限制条件,目前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仍以传统讲授和讨论为主,侧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择业技巧等方面知识,与学生互动少,对学生的个性塑造、自我认知和潜能开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比较欠缺。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建立,混合式教学逐渐在高校中推广。混合式教学为弥补职业指导工作专业师资不足、解决课程资源短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如何将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造升级,使课程设计和实施既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又能够适用于网络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教学效果,是课题团队研究重点。我们课题团队以邢台学院为例,基于混合式教学需要对《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开展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改革背景

从2000年教育部取消毕业生派遣证,结束了计划分配、派遣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实施以来,邢台学院职业指导课程经历了专题讲座阶段、课堂面授阶段(见表1)。《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内容也从最初的择业指导升级为《职业认知与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个部分,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完善和在校生规模扩大,职业指导教学中常见的知识更新速度慢、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管理松散的问题日渐暴露,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教学效果欠佳。2013年,随着学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使用,职业指导教研室开始尝试调整师资布局,形成主讲教师+助教团的师资队伍,探索一种能够借助网络来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精简讲授知识点、增加学生线下实践和网上实时性互动的“网络教学+线下指导”混合教学。这种混合式教学主要是指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toface)和在线学习(onlinelearning)两种教学形式的有机融合,是借助网络资源有效解决传统课堂中交互性不足的新模式,是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混合式教学的逐步落实,是传统课程向网络课程升级的直接动力。

二、理论依据

网络课程的概念从课程的概念推导而来,中国知网以“网络课程设计”为主题搜索共有6023条文献资料,国内外学者在讨论网络课程时,比较一致的采用美国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课程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是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概念。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师生更多的有效互动,强调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课程理论学者们在这个方面进行过深入的、广义上的探索,斯滕豪斯在他的《课程研究与编制导论》一书中认为“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课程的设计应该是研究、编制、评价合而为一的”。施瓦布的实践性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环境、教材四个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主要考虑一下的几个要素:首先,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受课程目标导向的,明确的课程目标对网络课程设计有着导向作用;其次,要明确网络课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资源核心地位;再次,网络课程在不同程度上担任着教师、教材、教学媒体三种角色,因此网络课程包含了教学策略的要素;网络课程还包括学习过程支持的要素;最后网络课程还包括辅助学习资源和互动环节。

三、《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设计

(一)前端分析

课程的设计最重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学习者和他们的实际需要,教育目的和承载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教研室首先针对课程设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学习对象看,《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的学习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他们有了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并对社会生活充满向往,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的择业观念已经从追逐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逐渐转变为接受自主择业和创业。但是,鉴于我国指导工作相对滞后,很多学生对“职业”的概念认识不够全面,对自我认知不充分,对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存在就业择业从众心理,重视初始就业忽视职业长期发展规划,求职择业过程因不了解政策而屡有失误。我校在校生规模保持在17000人左右,通过课前调查我们也发现,学生都具备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基础,对计算机和手机客户端有基础的了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课程内容、开设阶段、教学方式要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进行设计,目前教研室根据学习者需要,将职业指导课程细分成《职业认知和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三个部分,分别在第一、第五、第六学期开设,使课程与学生的需要紧密结合,同时又避免同时因学生在线学习过于集中而引发的相关技术问题(见表2)。从课程的目标看,尽管国内各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目标大同小异,但作为高校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系统、科学并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我们认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在知识方面,要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了解职业和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清晰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特性和社会环境,了解就业政策和法规,初步完成自己职业发展规划;在情感方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在技能方面,掌握自我探索、职业探索的能力,具有信息处理分析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掌握求职技能。实际工作中,教研室将这些课程目标细化并落实到各个版块的教学目标中,形成各自的课程大纲。从教学内容看,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中,已经将职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分成“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创业教育”六个大部分十七个小部分。教研室以《教学要求》为依据,结合邢台学院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将国家最新政策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形成具有特色的职业指导教学内容体系,为了便于后期微课视频制作,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又被赋予形象化的名称:这些教学内容涵盖了教育部要求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优化组合和补充,为网络视频制作奠定基础。

(二)网络课程版块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职业指导网络课程应当能够提供多样化资料支持自主学习;应当支持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不同层面的协作学习;应当为学习者提供相应的测试和反馈;应当能够记录学习者的进度并支持教学评价。教研室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设计了“网络课堂”、“阅读参考”、“互动评价”、“职业测评”四个版块,根据三门课程的不同需要进行组合。1.网络课堂。网络课堂以微课教学视频为主,教师根据知识点的内容选择适合的呈现形式制作教学视频,视频时长根据人的注意力最佳时限设定,一般不超过15分钟,符合短小精悍的理念,适用于网络终端播放和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视频录制脚本由教研室教师反复讨论完成,有清晰的情景引入、层次清楚的知识总结、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生动案例等内容,这一板块是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的教学体系之一。2.阅读参考。根据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我们把阅读参考部分分成结构化、非结构化学习资源两个部分。结构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教学课件、教材、补充学习资料、国家有关政策、测试题及公共职业教育媒体视频资料,大学生职业发展相关优秀电子书,推荐阅读书目等,内容相对稳定。非结构化的学习资料包括指导教师、助教、学习小组成员网络社区交流的内容,内容不断变化,由助教老师以“讨论精华帖”、“群共享文件”的形式汇总分享阅读。3.互动评价。网络课程互动方式丰富,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分析、调研报告、规划书、话题互动等,是学生独立探索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的教学体系。教研室进行课程设计时突出两点,一是在每个微课视频结束后都增加了互动提问环节,针对视频中的知识点提出验证性问题,提高学生视频学习兴趣,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视频学习;二是将互动讨论区的有效发言次数计入总评分数,提高互动讨论的效果。4.职业测评。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课程内容本身包含了很多自我认知、职业能力测试等环节,我们在课程设计中专门制作了职业测评版块,包括兴趣爱好测评、职业能力测评、个人价值观测评、创业能力测评等测评软件,是帮助学生完成各类职业测评,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的服务体系。《职业认知与生涯规划》、《创业教育》、《就业指导》三门课程,分别采用以上四个版块,根据各自需要进行组合,完成网络课程设计和开课前准备工作。

(三)课程教学实施

网络课程各个版块制作完成后,要借助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运行实施。按照网络学习的发生顺序,我们将课程分为学习准备阶段、学习进程和课后追踪三个阶段,强调“网络线上学习”+“课堂线下辅导”混合式教学。1.学习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和注意事项做线上线下指导。教师团队将上述课程设计四个版块的资料进行网络建设,组建“主讲教师+助教”的教学团队,为保障教学质量,将学生按照教学班进行分组,人数规模控制在100-150人/组,每组搭配1名主讲教师和若干名助教。主讲教师一般为负责该课程前期视频录制的专业教师,助教有各学院职业指导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代表组成。教师团队在这个阶段开始在线上推送课程宣传片,在线下组织现场见面会,通过短片和课堂讲解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框架、重点难点,作业任务等注意事项和网络自主学习遇到困难的求助方式,组建网络讨论组群组,完成初步团队破冰。由于学习者个体在自主学习阶段处于较为孤立的状态,容易倦怠,在课程开设之初的准备活动非常必要。营造一个线上线下共享的社会存在,有利于网络课程的互动开展,满足学习者情感上的需求。2.学习进程。这一阶段以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团队进行线上同步或异步辅导,线下个性化实践指导。学习者通过网络依次完成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学习,通过验证性测评后进入课程讨论交流环节,完成三门课程对应的职业测评版块内容,获得自我认知或职业认知的专业测评参照,最终形成对应的职业规划书、创业计划书或求职简历。在这系列过程中,既要强调自主学习,也要强调教师团队辅导和学习者互动交流。网络学习组织方式自由,信息丰富共享便捷,为防止学习者怠学,我们专门在课程学习中加入了验证性测试环节,针对教学视频和教学资料建立题量充沛的试题库,在每个视频完后完成随机抽取的验证问题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学习,最大程度督促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团队的辅导主要包括网络线上讨论答疑和课堂线下个性化实践指导两大类。在线讨论答疑我们采用讨论区问题贴和群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区问题贴是教师预设讨论主题,学生留言,所有学生共享讨论资料;群组讨论是学习者自由讨论,教师定时在线答疑。线上集中讨论阶段是教师团队工作量较重的部分,我们将主讲教师和助教轮班的方式,保证8:00-22:00有教师在线,教师的及时反馈会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讨论,减轻了学习者和教师的心里距离感,保障讨论不偏离教学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学生群组互动,给学习者反应时间,避免打断学生的良性争论,关注那些过于沉默的账号,汇总学习者互动的问题,将优秀观点以精华帖推荐的形式保留成课程资料。课堂线下辅导,针对线上热点问题和学习者表现出的困难,邀请全部或部分同学,进行针对性讲座或实践指导,以“职业规划大赛”、“创业风暴”等方式进行面对面辅导,弥补网络辅导的不足。3.课后追踪。这一阶段重点完成线上教学工作的总结和资料汇总存档,与线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为学生升学就业服务。相对于传统课程的课后总结,网络为教学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分析、档案整理、追踪指导平台。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团队在线上进行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和教师教学指导评价两个问卷调查,并继续开放讨论组支持学生课后的咨询与互动,学生学习情况归入档案,学生优秀案例和讨论数据积累成为线上课程资料。线下与学校招生就业处联系,支持学生个性化咨询和就业指导。混合式教学是顺应教学改革的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面对面教学中的优点,又利用网络的便捷特点,邢台学院《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网络化建设以来,已经先后开设四轮,课程访问量突破77万人次,学生评价问卷满意度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网络化的学习机制,混合式线上线下辅导,过程化教学评价,强调互动式学习体验,今后将在混合式教学科学化管理方向进一步努力。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职业指导网络课程的建设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为推动我国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要求[R].2007.12.

[2]武法提.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18.

[3].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北京交通大学,2011.

[4]王萍.混合式学习环境下项目教学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作者:王开琳 单位:邢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