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企协同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下,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应当注重人才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此,联合企业与学校的资源,深度合作,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以提高素质和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路线,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要求都很高,走两结合的路线,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达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产业发展与教育进步的双赢。

关键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尤其近十几年来为社会一线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传统高职教育的缺陷就逐渐显露出来,为了解决高职院校办学问题,也为了缓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并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既加大了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又为用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储备力量。我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时间尚短,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发展与完善,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实用型人才。

1校企协同模式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1就业压力与市场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校扩招发展十几年,大学教育已经走向大众,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骤增,在一个岗位面前,高职生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竞争起来首先就缺失了学历的优势,在就业时的成功几率也要降低几分,但是企业在招聘成功后,用人之初就会感觉到一些毕业生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而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正是改善这种状况的最佳选择,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就业时能够加大竞争力,更快得到企业的认可。通过调研,我们得知2009年我国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87%,出口同比增长了40.2%,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1509.11亿元,同比增长37%,高于全行业销售收入增速5.13个百分点,行业依然保持较高的景气度,2010年专用设备和交运设备毛利率整体保持稳步上升的趋势,2012年重工业化进程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将继续维持机械行业景气。市场的稳定发展必然需要有更多的人才力量来支持企业的建设与生产,这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遇,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和探讨,我们认识到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1.2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也在不断变化,传统高职院校培养模式的落后与市场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经济产业正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加需要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级技术人才,不仅会制造,还要会创新,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立足于市场,从企业的根本需求出发,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专项人才,学生在求学期间也可以去企业提前实践,接触工作环境,融入企业氛围,将所学转化成实际应用,这对学校、学生、企业是三赢的趋向。

2当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湖南云箭集团、华亚数控怀化分公司、湖南岳阳长江动力机械厂、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上海新大洲本田有限公司、深圳富豪鸿科技有限公司、珠海润星泰电器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的调查与座谈,深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的顾虑,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1)专业能力:机床操作能力、机床维护维修能力、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调研中,被调查的人员认为本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机械制图与CAD、数控编程与操作、零件加工工艺、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比较看重,但是像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知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知识这些方面的要求则不高。2)职业素质:爱岗敬业、道德优良、吃苦耐劳、勇于奉献。通过调研可知,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相对单一。当今社会是个复合型的社会,自动化、信息化、系统化的机械科学涉及到多种学科的高度交叉,人才培养也要改变以往单一偏重于技术型的模式,复合型的人才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第二,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当今的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与先进的设备已屡见不鲜,对比传统的人力计算、绘图,耳听手摸判断工况的方式,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制图、数控、编程等相关软件操作,提高动手能力。第三,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当今社会需要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团队意识的人才,而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怕苦怕累,上进心不强,高职学院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3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3.1坚持“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校、学生、企业、科研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各展所长,强强联合,以市场为导向,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稳定输出人才;企业、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和机会;学校与科研机构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在企业加大生产,推向市场;学生通过参与实训、项目,得到自身的锻炼,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各方技术、资源共享,发挥各自优势,互相协作,实现共赢。

3.2发展“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我们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结合校企双方优势,进行项目化教学,教学方式上根据学生“易学、易忘”的特点,采用“理论+实践(校内基础实训+强化实训)+理论+实践(校外实训基地专业对口顶岗实践)”“滚动式教学方法”,反复历练,重复记忆,杜绝遗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产品结构分析、产品工艺分析、设备操作、零件检测及常见故障诊断的排除等实际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达到“零”距离上岗要求;课程体系设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凸显“两结合”“两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胜任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将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用人紧密结合,将学校教学与职业证书制度紧密结合;实现企业岗位工作技能要求转变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内容,实现社会结果评价转变为院校过程评价的目标;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业率。

3.3改变传统考核模式,实现理、实一体考试模式的转变

考核模式应与教学模式相匹配,传统的一纸试卷考核重点在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学生应用、实践技能的考验,并不适应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且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教育理念偏重的也是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之后,我们更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测评。我们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在每个任务或者项目完成之后,首先由学生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总结和评定,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这一阶段自己学习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与上次相比自己提高了多少,与同学相比自己还有什么不足,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教师在学生自评的过程中也要全程跟踪测评动态,对学生在阶段中取得的成就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的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且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积极求学,成绩一定会有所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能大大增强。

3.4优化毕业设计

第一,规范毕业设计体系,建立专门审核小组,从出题、选题、设计、答辩包括毕业设计的档案管理都应当实现规范化,这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在毕业设计指导中,教师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来指引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如此不仅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资料、工具书的查阅、使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毕业设计的中期审查制度和预审制度落到实处,查漏补缺,及时更正,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严格审核设计的图纸质量,强化学生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对于图纸中的错漏要及时指出,让学生改正,以避免最终交图时因为错误而推翻重做的现象,也能保证学生图纸的设计质量。第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在校的理论与实践,学生已具备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进行毕业设计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将所学释放出来,通过实际应用来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通过毕业设计,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将毕业设计的题目和内容布置下去,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项目的机会,让学生参与现场实际体验,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论

校企协同共建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够带动课程建设更加完善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持续更新,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动手能力都能够得到培养和加强,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贡献绵力。

作者:段兰兰 谌玮 单位: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怀化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