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机械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根据机械设计课程的特点,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结合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分析了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从爱国主义、唯物辩证法、职业素养等方面对机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爱国主义;唯物辩证法;职业素养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1]。对我校机械专业的学生而言,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进行。与人文社科专业相比,机械专业侧重于工程技术,学生后续对思政课程投入的学习时间很少,缺乏对时政的关注及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学习。机械设计课程是机械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设计计算等基本知识,对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初步具有研究改进或开发新的零部件及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如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如何使机械设计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有机融入核心价值观,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2]。本文针对课程思政与机械设计课程有效融合的课堂教学途径进行探索与实践。
1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忽视对学生的哲学思想教育,难以培养具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高素质人才[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较少思考学习课程的目的,更没有考虑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服务,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和在工作岗位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在团队中他们也没有考虑如何使团队效率最高及个人在团队中如何发挥出最大价值。在课程结束后,学生普遍没有把课程知识提升到哲学层面,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更没有能力将本课程的思想方法迁移到其他课程和相关领域中。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2017年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对学生提出了12条毕业要求,其中纯技术知识层面的要求不到一半,其他更多的是关于沟通、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工程伦理等方面的非技术因素要求。从课程思政的理念来看,这些非技术因素要求都离不开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4],同时也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案例来源和启发。综上所述,在机械设计课程中增加思政教学元素,在专业知识传授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职业素养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机械设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1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机械设计课程,绪论章节的讲授至关重要,甚至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因此,绪论中思政元素的设计是重中之重。在介绍机械学科发展历程时,从机械发展的历史回顾开始,介绍我国古代简单的纺织机械缫丝机、齿轮传动及离合器应用的指南车、齿轮传动及凸轮应用的记里鼓车,以及近代的工业革命,汽车、航天器到高铁、天眼等,将学生引入机械学科的发展中。同时对比国内外的机械发展现状,说明机械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工业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应该成为砥砺奋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再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如钱学森、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投入祖国建设的怀抱,以及“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他们都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告诉学生爱国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只要努力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适时将爱国主义信念根植于学生的心中。通过中兴事件、MatLab被禁用等案例,让学生明白,核心技术要不来也买不到,坚定自主创新理念,关键技术设备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发展。每一项核心技术突破的背后,都是爱岗敬业和为国奉献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为之奋斗,这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5]。
2.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机械设计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中充满了唯物辩证法思想,若能在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实施教与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机械设计课程内容包括总论、连接、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以及弹簧等部分。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多而散,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课程无重点又都是重点,如在讲述带传动时不涉及螺纹连接的内容,讲述齿轮传动时不涉及链传动的内容。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往往是掌握了某部分的知识点,而由于章节内容独立忽视了其他部分的学习。针对上述状况,教师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在看似没有关联相对独立的各章节之间建立起联系,把全部通用零件章节的教学顺序归纳为“时效分析—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结构设计”。这条讲解主线相当于项链的“绳子”,各章的知识点就是穿项链的“珠子”。虽然各种零件的具体结构不同,分析方法和设计步骤也不尽相同,只要让学生串起知识点,在不同章节间进行对比分析,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此“串项链法”对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很有帮助。例如,讲解减速器时,涉及零部件结构知识点较多,课堂教学不易讲清楚,安排学生在实验室现场拆装,短时间内学生就能了解各零部件的结构和作用。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中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基本的观点。再如,讲解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弹性滑动是带传动的固有物理现象,不可避免,但当弹性滑动的滑动弧扩大到整个接触弧段后就发生了打滑,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打滑是带传动的失效形式,但打滑可以起到过载保护作用,要求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对机械设计课程的教与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2.3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可以激励他们提升专业业务水平,还可以增加对职业的认同感[6]。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中与授课内容相结合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到标准件的选用时,介绍标准件的互换性,即标准件要有一定的规范。举例说明没有按规范选择标准件,可能会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会追究设计者的责任。以此告诫学生,机械设计过程是一个运用专业知识的创造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严格依据规范进行的劳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守规意识。机械设计课程涉及通用机械零件,如螺纹连接、轴承、齿轮等,这些零件大小和整个机器设备相比有时显得微不足道,但这些不起眼的零件一旦出现问题就可能酝酿重大事故。例如,1990年6月英国航空公司的一架BAC111客机,飞行途中驾驶舱前挡风玻璃脱落,飞行员被吸出舱外,最终有惊无险安全降落,事后查明是维修工程师在更换挡风玻璃时,没有检查技术文档,更换的螺栓直径比原配的尺寸要小,导致挡风玻璃脱落。又如,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第10次发射,升空73秒后爆炸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事故原因是右侧火箭推进器O形密封圈失效造成。上述两起事故,都是由小零件引起的大灾难。因此,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未来的机械工程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高度的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7]。在讲解轴上零件的定位时将定位的话题延伸,和学生谈论定位不光要实现“定位”,而且还要“可靠”,借此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选择进行定位。对尚未踏入社会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未来迷茫、对人生目标也不清晰,教师如能在课堂上为学生理清思路,鼓励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努力,则对学生努力学习、明晰奋斗方向具有积极的意义。
3结语
课程思政与机械设计课程有效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力保证。在传授机械设计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从爱国主义、唯物辩证法、职业素养等方面着手,有机融入核心价值观。教师要不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适时、适量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育人的“润物细无声”,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
作者:潘金坤 李钢 高江红 林晓华 荀超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