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设计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河道景观设计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河道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

总结在李村河河道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几个新思路。分别从科学灵活掌握防洪设计,创造有活力的魅力空间,创造多层次植物群落这三方面介绍河道景观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河道景观;坝;河床;防洪;魅力空间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也就是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城市河道绿化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在具体的河道景观设计中,我们通常会从堤岸的形式、河道空间的划分再到河道两边的植物配置进行设计。直到几年前,在经历了李村河景观河道治理这个项目之后,我感觉到,在设计像李村河这种上下游高差较大的河道景观中,以坝的设计为切入点,以创造魅力空间为目标,或许能给河道设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李村河景观设计

2.1李村河概述

李村河是青岛市李沧区的一条主要河流,李村河主干流发源于崂山山脉李沧区内的石门山麓,流经李村至曲哥庄桥与张村河交汇,从胜利桥流入胶州湾。全长17km,流域总面积52.3km2,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水系,也是市区主要的防洪排涝河道,水清沟河、郑州路河、大村庄河等共九条支流汇集于此。我们设计的部分是整个河系的上游,位于青银高速公路东侧,九水东路以南的区段,全长约4km。景观方案设计总体覆盖约4km范围河道及两岸景观。李村河的河道内水量少,大部分地区河床裸露,只有小股水流。在河道中段有长约700m的较大水面。

2.2设计重点

在对项目现状认真分析之后,我们发现这个项目的设计有以下三个重点方面。

2.2.1科学和灵活掌握防洪设计

李村河上下游的高差较大,以中段为例,绝对高程相差11m,如果修建拦水坝,考虑到景观与防洪要求的结合,需要设置4级拦水坝,每级高差为2~3m,这样坝的数量较多,成本大,景观效果也不太理想。而依据充分利用河床的原则,则可以少建坝,节约成本,由于河床有植被和溪流,景观效果也很理想;坝又具有蓄水的作用,它能使坝的上游一侧成为宽阔的平静水面,这是一种景观资源。水边的景物和周围的山岭等映在水面上,与河水流动的景观相映成趣,构成平静的景观。在坝的下游,跌落的水流有如瀑布一样的形态,和上游呈鲜明对比。因此在城市门户区和水上天地区修建拦水坝,形成较开阔的湖面景观,在洪水来临时,开闸泄洪(图1)。防洪设计是专门的设计门类,我们在尊重和理解当地水利设计院已有的防洪规划和设计成果的同时,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也提出了合理构思,将景观与防洪完美地结合起来。主要的处理方法如下:按照防洪要求设置防洪堤,防洪堤要合理利用景观元素进行隐蔽处理,尽量不要显现单一、呆板的防洪堤挡墙。由于防洪高度较高,不利于感受亲水效果,因此采用从城市道路往河中心点高程递减的关系。建筑小品及小型的休闲建筑应置于100年一遇洪水线以上高程。广场由于拥有大量基础设施(如强、弱电设施),容易构成危险,不宜设于20年一遇洪水线以下的高程。通过以上处理办法,景观与防洪设计取得了兼容的效果,为河道景观带的整体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创造有活力的魅力空间

李村河是青岛市重要的泄洪通道,为保证其泄洪功能,目前河床大部分土地裸露,只在中部地区,由于设置有滚水坝,形成了较宽阔的水面。通常的定式思维是进一步增设滚水坝或迷宫堰,形成分级多段的河水面,从而保证整条河流有较广阔的水面景观,事实上这就是“标准”断面。由于李村河规划设计的滨河绿地腹地并不宽,大多数地方约30m,受“标准”断面的限制,滨河绿地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要达到设计总体目标“高、中、低错落有致,近观内容丰富,远眺层次分明”的要求很困难,因此不易形成魅力空间。如果突破定式思维,冲破30m宽绿化带的束缚,那么设计的空间就变得宽广,李村河的景观意义就显得深远,综合利用河床是目前国际上景观设计的前沿手段,是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段。李村河在平时的水流量并不大,设置拦水坝的景观效果不会太理想,大多数时间缺少流水而显得生硬,如果坝体高,就会显得更加醒目刺眼。大水面固然有湖面的效果,但都是静态水,多级分段的大水面景观容易雷同,市民只可临水观望,参与休闲的机会较少。如果将河床进行整体的地貌设计,适当穿插小径,同时将小股河水转化为动态溪流景观,市民可步行游憩,也可戏水休闲,配合大水面形成丰富、形态各异的水景观。充分利用河床,可扩大绿化范围,在河床底部,通过种植芦苇,菖蒲等耐水植物,增加鸟类、鱼类活动的湿地空间,能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同时绿色景观也有着丰富的形态变化。在河床,利用宽阔的腹地,可设计门球、篮球等运动场地,只要不设计有构筑物,简单的场地不会对泄洪构成危险。由于有群众活动可以展开,公园功能也得到完善,达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在河床的地貌整理中,可以充分尊重现状,生长良好的植被和树木可以保留,不会因为河床的大开挖而被“处理”掉。同时也相应节约投资成本。李村河传统上就有利用河床的习惯,比如利用河床赶“大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文化。充分利用河床能形成独特的河道景观,能创造多元的活动,是不拘泥于单一、独立、自我的设计手法,通过重视基地内关联性景观元素,创造性的开拓思维,将各种情报、条件进行整合。这种以景观构思为先导的将河道绿地与河床整合为一体的引领城市发展的手段,将创造出特别有活力、生动的城市空间,李村河也将成为李沧区的品牌,因此我们将这种有意义和有意思的空间称之为城市“魅力空间”(图2)。

2.2.3创造多层次植物群落

河道整治应以保护和修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建立良好的自然水体环境为目的。与用混凝土等硬化材料覆盖河岸的传统河流整治方法相比,在河岸建立植物景观显然更能满足这些要求。不仅如此,河岸植物景观本身也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河岸植物景观具有光能效应,由于河岸带绿化树木的树冠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使得到达树冠下方的光照强度大大减弱,在河岸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对河岸的不同地带进行设计;河岸植被带具有良好的调节气温和增加湿度的效应,这是因为植物,特别是树木,有增阳、降低风速的作用,可以减少空气中水分的蒸发。由此可见,河岸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绿色植物所占的比例。绿色植物不仅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显然,植物作为天然的原材料在河岸景观的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2.3.1河道植物配置原则

在李村河河道植物配置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各种植物的生长适应性的特点,挑选出可生长良好的园林观赏植物和名贵植物。运用自然植被群落的演替规律,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策略。最终形成可供观赏的人工植物群落,建立一套综合利用生态系统的开发模式。观赏性——注重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的整体设计,形成不同层次(乔、灌、藤、草)、不同季相(表现春夏观花,秋观果,冬观叶)各种景观(水廊、亭、路)的有机搭配,与当地有机融合,做到时时处处有美景。通过建设,种植观赏性较高的植物,建筑人工植物群落,将风景,景观建设与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加强景区的环境每日美化,同时兼顾科普教育功能(图3)。

2.2.3.2植物绿化分区

根据李村河上游景观构架,植物绿化分为四个区块:广场绿化区块——结合建筑、广场特色,合理选用植物种类,创造怡人植物景观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建筑、广场特征。骨干树种:银杏、白蜡、榉树、五角枫、樱花、白玉兰、雪松、大叶女贞、刚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丰花月季、鸢尾等。园林观赏绿化区块——此区域通过选用具有良好园林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例如,特殊的叶形与叶色,花,芳香,果实等),营造精致的引人驻足观赏的园林景观。骨干树种:白蜡、乌桕、五角枫、紫叶李、柿树、雪松、黑松、白皮松、广玉兰、山楂、樱花、木瓜、枣树、碧桃、金枝槐、鸡爪槭、黄山栾树、白玉兰、紫玉兰、红枫、大叶女贞、蒲苇、斑叶芒、红瑞木、美人蕉、绣线菊、蔷薇、金边黄杨、小龙柏、红叶石楠球、枸骨球、金边阔叶麦冬、葱兰、花叶蔓长春、红花酢浆草等。河岸休闲绿化区块——通过各种乔木、灌木、地被、水生植物、草地的不同组合,合理搭配,形成一个复合、多层次、立体的群落结构,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营造出兼具生态与观赏休闲的河岸景观。骨干树种:垂柳、水杉、雪松、侧柏、碧桃、紫叶李、鸡爪槭、枫杨、西府海棠、杏树、连翘、金丝柳、杨树、蒲苇、斑叶芒、狼尾草、彩叶杞柳、金线蒲、水葱、香蒲、紫叶美人蕉等。河滩湿地绿化区块——利用设计的滩涂地貌,借助各种乔灌木及水生植物的多样组合,营造自然野趣,妙趣横生的河滩湿地景观。骨干树种:水杉、池杉、垂柳、银杏、雪松、彩叶杞柳、蒲苇、花叶芒、金线蒲、香蒲、慈姑、花叶芦竹、水葱、旱伞草、睡莲、花菖蒲、芦苇、荷花、千屈菜、灯芯草、金叶美人蕉、紫叶美人蕉等。

3结语

李村河已经设计完成多年,植被长得越来越好,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它现在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受欢迎的公园之一。人们在茶余饭后,都喜欢会去那里散步,与老朋友聊天。真正成为了城市重要的休闲及活动场所,达到了我们预期的设计效果,我们也因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参考文献:

[1]滨水景观设计.日本土木学会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出版.

作者:汪莉莉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