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城市景观设计实践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城市景观设计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城市景观设计实践

摘要:

目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当今我国的景观设计存在设计理念千篇一律,设计师未经过深度的挖掘、思考及对设计的认识趋于一般化等问题。因此,应努力发掘真正属于中国的设计文化,从而建造出既与时俱进,又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关键词:

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审美需求;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在城市景观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在景观设计方面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当今社会,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质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大批量的设计需求导致景观设计趋于同化,设计成为了快速消费品。景观设计不仅应在功能和生活品质上满足人们的要求,还应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曾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城市景观设计并不只是在技术上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及在艺术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是城市精神的缩影,是城市文脉的表现。

1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的景观设计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照搬照抄、过度追求盈利、城市建筑千城一面、追求建造速度、为了成果而设计等,且设计师们忽略了人们对艺术的心理需求。在改革开放的大趋势下,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是对自我的提升,但失去自身的特色后,就只剩华丽的外表。我国设计师应用批判眼光审视西方设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因此,应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人们能接受的具备一定功能和技术的设计。景观建设应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从而焕发城市的活力,否则城市建设只是建筑材料的堆砌。景观设计的发展应是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创新,而不是照抄西方设计,“拿来主义”只会导致景观设计趋同化。

2如何创作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

文化是一个城市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的精神财富,因此,如何在城市的演变、更新过程中处理好历史文化保留与现代城市景观发展的关系成为了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文化在景观设计的应用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①地域文化是景观设计的基础,设计本身就是人们对生活情绪和想象力的表达。因此,设计师应先深入了解地域文化,追溯其根源,包括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历史演变和名人事迹等,并将具有文化代表性的特点筛选出来,提炼为能为设计所用的信息。比如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其对旧城区废弃砖瓦的色彩进行了分类,提取了其在传统中的黑、白、灰三色,并在打散然后重组和排列,每一块砖瓦都成为了一个艺术元素,代表着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②将提取出的艺术元素与当地的地域特色、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城市的时代性相结合,经过对色彩、形态、数量、材质等的深入解析重构,并利用设计的方式以“旧”换“新”,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删繁就简,保留最具特征的文化元素,创造出全新的具有视觉感受力的城市符号。③将文化元素创新为新的元素后,应将其应用于实践中。部分设计元素的使用十分具象,能在设计中直接存在,而另一部分元素则需要经过变形、重组。比如,著名建筑大师贝隶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其结合了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将博物馆置于园林院落之中,与周围的环境氛围相互呼应,融为一体。建筑整体以徽派建筑的白色粉墙为主色调,将整体基调与苏州城区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但传统建筑中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顶和窗框都被灰色的花岗岩所替代,保留了传统的灰色和白色,并采用了现代的技术和材料,实现了色彩与质感的统一。

3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

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有利于解决现代景观设计中个性化缺失的问题。现代社会中,文化成为了提升整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既不能忘本,也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文化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我们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充分思考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相关问题。城市景观设计必定会融入科技文明、人文文明之后所确立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系。进入工业时代后,我国的景观设计水平便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这是因为我们未深刻了解身边的环境,未在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进行景观设计。只有充分运用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结晶,才能表现出我国景观设计特有的强大的生命力。

4结束语

我国的景观设计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获得了迅速发展。而我国景观设计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设计师忽略了本职和自身的社会责任。因此,设计师必须注重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从而有效解决我国景观设计中的趋同化、表面化、商业化等问题。景观设计应更多地注重本土的历史文化。具体而言,除了应继承古代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外,也要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出发,经过提取和创新,最终运用到设计中。此外,还应进一步挖掘文化的精髓,从而建造出真正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建筑。

作者:邱黎婧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朝阳.“失态”与“常态”:论迷失的城市景观建设[J].装饰,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