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景观设计现状分析(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能够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是市容建设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并就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做了重要探讨。
关键词: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发展趋势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
1.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结合紧密
目前,一些城市十分重视生态环保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园林景观时首先考虑其生态效益,科学配置园林植物,便于均衡发展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1.2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理念逐渐得到完善
在园林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坚持创新发展,还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现代化的规划理念。各大城市应以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为依据,逐步形成一套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园林景观规划理念。
1.3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凸显了城市个性、文化底蕴
设计城市园林景观过程中,要结合城市实际情况,考虑整体需求,尽量展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逐步完善园林绿地系统,创造出一批不仅具有较强的观赏性,还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且极具地域特色的优秀园林绿化作品。
1.4引进先进的园林景观建设施工工艺
不少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力求创新,在不断学习已有先进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进电子产品、仿生学等新工艺产品,加以综合应用,这就使得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增添了一股现代气息。
1.5节约型园林的探索与推广
为了帮助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能更好地改善自然环境,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和推广节约型园林理念。推广运用乡土树种、天然雨水及生产生活污水回收净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利用、RED及太阳能照明等。
2我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2.1树立同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园林理念
依据现代化城市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以便走上生态城市建设之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应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前提,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态化和休闲化城市。同时,在居住区、工业园等地可进行“渗透开放式”绿地形态的建设,推动城市全方位绿化。
2.2以现代城市的整体发展进行长期目标的规划
现代城市建设,其实也就是优秀人才对先进文化和理念的激活,采用最先进的科技和材料等,降低各项成本,提升城市所有配套系统的功能和效率,促使城市经济高效且可持续的发展。园林景观的设计者们,应该把城市生态环境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相结合,合理布局,使设计出的城市园林景观能够与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相适应,实现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与方案的多层次和全方位性的目标,统一城市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园林景观的作用。
2.3统一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充分尊重生物多样性,重视科学性、艺术性的统一,合理配置园林植物,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兼顾城市景观、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做到适地适树,以种植乡土树种为主,同时辅助引进外地珍贵树种,因地制宜,促使城市园林形成个性化特色。园林绿化要做到因时制宜,抓住春季这一重要时期,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建设,尽量避免反季节施工,以免影响苗木成活和绿化效果的实现。
2.4处理好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生态城市园林建设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以小为主、中小结合”。空间绿化应当与绿地建设之间相配合,实现绿化的多层次性。根据城市规划学、生态学等理论种植适合的树种。其次,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要关注整体环境,同时还要逐步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生态小区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更多地侧重自然景观、绿化园林的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后,生态建设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处理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同时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在设计工作中遵循一定的园林设计理念,在汲取西方先进理论的同时重视自然文化,促进我国园林景观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徐波 卢晓萌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志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养护成本控制[J].中国园艺文摘,2012(3)
2廖江华.关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2(20)
第二篇: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陆地和水域的枢纽,其具有丰富的景观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它也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设系统的综合体。笔者着重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城市规划水平。
关键词:
城市规划;滨水区;景观设计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人们日常生活品质的提升。城市滨水区就是在这一诉求下应运而生的。其既能够满足日常防洪和水利功能需求,又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空间。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富活力和景观特色的生态系统,其一般位于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作为水陆之间的连接枢纽。设计师要以城市水域为中心,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并辅助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1滨水景观设计现状
目前,国外滨水景观设计已经居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水系的完整性和生态性。并且已经逐步将滨水景观设计延伸到自然资源保护、多功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等层面。我国滨水景观设计主要被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提升城市形象,并辅助以休闲娱乐功能。
2滨水景观设计理念
近年来,设计师在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再局限于其防洪需求,更加注重对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回归自然层面进行延伸。设计师在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学理念和美学理念的应用。比如,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对其亲水性、近水性和嘻水性进行考虑[1]。
3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3.1防洪安全原则
防洪安全是城市滨水区的基本功能。设计师要结合具体工程情况和其防洪需求进行设计。应用石材对防洪坡段进行设计,以达到防洪的目的,并给人以独特的视觉观感。设计师也可以应用花草、灌木、水生植物等进行植物景观塑造。
3.2生态原则
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生态性原则。将环境要素和生态要素作为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避免对城市滨水地貌造成破坏,又能够达到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的多重目的。
3.3空间层次原则
滨水景观立面设计包括硬质景观设计和软质景观设计。硬质景观设计主要依托了道路和平台的多层性,进行空间转化,创造空间高差,以达到立体视觉效果;软质景观设计是借助植物构造和配置,先堆土成坡,然后对其进行立体种植,以形成空间层次感。
3.4景观统一原则
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特点进行滨水景观设计,确保整体风格的统一性。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对滨水景观节点进行放大,并将园林小品或城市地标纳入滨水景观规划中,进而向城市中渗透,构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4滨水景观设计要素
首先,滨水景观设计要符合经济发展和环境要求。设计师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城市经济发展背景对滨水景观进行设计,使其满足水运运输要求的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滨水景观设计也要满足人们的亲水性诉求,结合城市背景和市民需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民活动空间布局,创造和谐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营造舒适干净的居住环境。其次,滨水景观设计要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制美的目的。城市滨水景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点,具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水质涵养和贮水调洪等作用。设计师要结合区域要素对滨水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同时,也要满足人们对优美景观的需求,注重对其进行多维景观构造。第三,滨水景观设计要具有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师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滨水景观设计,赋予其文化特性。应用精妙的设计技巧对环境要素进行构造,以突出滨水景观设计的历史性和独特性[2]。
5滨水景观设计的植物造景
5.1滨水景观植物造景要素
设计师要结合滨水景观设计要求,注重从颜色、大小、形态和线条等方面对植物进行搭配和选择。在植物景观配置中,设计师要综合视线景观角度转换需求进行色彩的搭配;利用植物群体构成和植物间协调性,达到良好的造景效果;通过形状设计,提升植物造景的协调性,并起到视线支配作用。
5.2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原则
首先,根据滨水景观设计要求和功能性诉求,对植物种类和种植形式进行选择,确保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其次,遵循植物生长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应用适合的植物。并对现有绿化基础进行应用;第三,结合季节变化对树种进行选择,确保四季景观搭配得宜。第四,设计师要将艺术构图思维应用到滨水景观设计中,注重韵律空间构造,并应用透景和借景等多种造景手法,通过比例尺寸搭配,以达到优美和谐的艺术效果。
5.3滨水景观植物造景形式
滨水景观植物造景,既要满足滨水景观设计的空间性要求,又要满足避暑、防灾和生态等功能性诉求。同时,要注重孤植、组团、带植、疏林等造景形式的多样化。孤植,即对乔木或者灌木进行独立种植,使其作为视觉焦点,达到开阔空间的效果;组团,即将各种植物形式以组团的方式进行种植,使其作为滨水景观主题,达到开阔的空间效果和通透的视觉效果;带植,是指连续性的大型植物区,其功能性比较强,为了满足遮阳和环境保护需求。其一般被应用于护岸林和滨水步行道种植中;疏林,将草坪和低矮灌木作为基础,并用乔木对其进行点缀,其一般被应用于亲水性滨水景观设计中[3]。
6滨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6.1国内案例分析
笔者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例进行分析。设计师以绿色河流生态廊道为基底,并设计出一条以玻璃钢为材料的500m红色飘带,其中包括步行道、座椅、乡土植物和灯光等基础设施,既满足了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也使城市环境景观得到了有效改善。
6.2国外案例分析
笔者以多伦多滨水长廊景观为例进行分析。滨水区第一路段长度和宽度别为925m和94m,地面采用马赛克式黄岗岩进行铺设,路两侧设置有成排的枫树、座椅、垃圾桶和摊位等,供人们休闲和乘凉。设置有一个方圆184m的公共空间和宽9m的行人专用区,一直延伸到水滨长廊。同时,设计师将具有加拿大本土特色的枫叶以铺地形式融入水滨长廊设计中。该设计是优雅公共滨水景观设计的代表。
7结语
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体文明的象征。设计师要注重结合城市特色,进行滨水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要求,为现代化城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龙瑶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冼宁,赵芮兴.对现代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的初探[J].设计,2015(13):125-126.
[2]纪新锋.可持续性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4(17):78-79.
[3]李安.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36-39.
第三篇: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场所,也能够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期许。湿地公园空间设计要注重湿地保护、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平衡性,进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笔者着重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进行阐述,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湿地是一种多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也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态景观需求的提升,使政府和相关部门更加重视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而城市湿地公园也逐渐兴起。设计观念的制约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使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设计师要结合湿地公园具体情况,注重对其综合功能和美学诉求进行综合考虑,以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从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1我国湿地景观现状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观念的革新,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景观设计重要性。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湿地的整治和开发,并取得了相应的效果。但是部分城市不注重结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对湿地公园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仅仅将其作为吸引人们旅游和消费的时尚标签。设计人员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认识也仅限于池塘的开挖和植物的栽种,严重影响了湿地公园的整体建设效果,使其与湿地保护和生态湿地景观设计理念存在较大冲突。部分城市自然景观匮乏,不断兴建人工湿地公园,但是人工湿地公园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诉求[1]。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功能
2.1生态功能
相较于普通城市公园,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脆弱,注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保护,进而从根本上体现湿地公园所特有的科普教育内容和自然文化属性。生态功能是城市湿地公园的基本功能诉求,其能够蓄洪防旱、净化污水、对城市区域气候进行调节、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实现景观和生物的多样性,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区域生态平衡。
2.2休憩功能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其与城市绿地系统整体规划相匹配,并且具备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其包含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娱乐等要素。城市湿地公园从属于城市公园,其能够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政府和相关负责人注重将人文景观纳入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中,确保其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憩环境[2]。
2.3教育功能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能够改善人们的日常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湿地公园的独特自然环境特性具有教育功能,通过人与动植物的和谐相处,对自然景观进行和谐构建。同时,湿地公园以其独特的天然优势吸纳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科研提供了相应的基础,也能够借助其进行生态教育,以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教育氛围。
3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3.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是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首要前提。以江西省东乡县千子湖生态湿地公园为例,设计师结合景观状况和功能诉求将其划分为四个区域:
(1)湿地生态保育核心区。该湿地公园以湖面为核心区,种植特色植物。在湖中央和四周设置生态湿地岛,为水生物和候鸟等提供栖息场所,并对栖息地进行封闭,避免生态系统受到外部因素干扰。
(2)湿地科普教育区。该区域内有湿地植物认知园、自然探索体验园、芦苇荡、观鸟塔和湿地研究教育中心等。体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自然景观,让游客对湿地生态体系和文化进行认识和了解。
(3)生态观光体验区。其主要为游客提供生态体验场所。包括生态农庄、烧烤庄园、农田景观和蔬果采摘园等。其通过最大程度发挥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价值和文化属性,以丰富生态湿地公园的整体价值。
(4)滨水会所区。滨水会所区设置在离公园入口比较近的地方。该区域内基础设施齐全,包括生态停车场、滨湖会所、露天休息卡座、亲水休息台阶和接待中心等。为游客提供休闲场所,使其得到身心的放松[3]。
3.2道路系统设计
该湿地公园设置了两个出入口和停车场,其道路交通系统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和水上交通。道路材料选择和交通工具都以环保性为主,避免对生态湿地公园系统的破坏和干扰。在该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将主干道控制在3m,采用柏油路形式,在其单侧设置高杆灯,高杆灯高度为6-8m,双侧设置自然排水沟。次干道为2m柏油路,并在道路两旁放置观光座椅,满足游客的休憩需要,道路两侧设置自然排水沟。游步道用砾石或者石板进行铺设,将宽度控制在1m左右,并设置照明灯,为游客提供漫步休闲场所。而水上交通采用木栈道和游船两种形式,既达到了返归自然的效果,又能够让人们在湖面上观光美景。
3.3植物设计
植物设计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湿地公园植物设计既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又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以提升整体设计美感。设计师要将区域性植物种群应用到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确保植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设计的层次性;结合景观的多样化诉求,注重不同类型植物的配置,为鸟类和动植物营造一个完善的栖息场所;对乔灌木和湿生植物等具有湿地特色的植物进行种植。设计师要对生态湿地公园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的认识,进而选择与其匹配度比较高的乡土植物和水生植物。
3.4水系设计
水系设计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效果,并改善湿地公园整体环境。水系设计涵盖水环境整治和驳岸设计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关负责人在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对其水环境进行保护,建设自然式生态效能沉淀池,对水体进行过滤,最大程度降低水体污染,改善水质。同时,避免湿地公园养护过程中,化肥和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驳岸设计包括三种类型:自然生态驳岸、硬质驳岸和可变驳岸。设计人员要结合具体水系设计诉求,对驳岸类型进行合理规划和选择[4]。
4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要对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和景观效应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也要结合地域要素和景观要素,最大程度提升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的整体设计效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推进生态化进程的加快和良好城市格局的构建。
作者:谢忠平 袁璐 单位: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南昌理工学院工程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洋,王树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调查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02):50-53.
[2]陶冶,车代弟.哈尔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07):102-105.
[3]罗鸣欢.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之生态理念的实现[J].中外建筑,2015(06):103-105.
[4]孙得东,李卓冉,李祖涛.生态设计理念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05):1438-1439+1586.
第四篇: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关注的重点,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生活型道路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和其它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城市生活型道路中主要分为城市的街道、休闲人行道和工作生活道路这3种。本文将对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在设计类型上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在城市居民工作和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并提出相关设计建议。
关键词:
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城市环境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做好城市环境,改善城市人们工作生活质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发展问题。城市生活型道路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生活交通为主要服务功能的道路,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以及生活休闲的需求。本文将以湛江市为例,探讨如何做好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1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类型
1.1城市街道型
城市街道型主要是指城市主干道的分支道路,道路较窄、车辆通行较少,城市街道型道路是城市居民行走最多的道路类型。一般来讲,城市街道型绿化景观包括道路两侧的绿地、绿化带、街道花台的绿化等。在城市街道中,城市道路系统通过街道和绿化景观的设置,给城市居民提供行走欣赏以及愉悦心情的景观。
1.2休闲道路型
休闲道路型道路在城市中主要是指一些城市商业街、沿江路和城市公园道路等,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休闲的去处。休闲道路型绿化景观的设计主要是指为城市居民在休闲活动中的道路绿化,更多体现在道路的绿化以及供居民休憩的功能作用中,像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和一些喷泉、雕塑。
1.3生活工作型
生活工作型道路主要是指在各类城市居民的居住区和企业、单位的内部道路。生活工作型道路的绿化景观主要是指居民区的道路绿化和工作区的道路绿化。生活工作型道路绿化景观一般来说都以低矮的草地或树枝为设计内容,这样1~2m的狭窄道路更能够贴近绿化带。
2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健康和谐有序原则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环境建设,必须要达到的要求就是城市环境的健康和谐有序。而城市生活型道路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生活空间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绿化景观建设设计也是城市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内容。城市生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要能够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和愉悦心情作为基础,因此,在绿色景观设计上,要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生活的感受。道路两旁的绿化景观设计不能太过于压抑,如果使绿化景观高度和道路宽度不成比例,就会给人带来束缚感。在绿色景观设计上要遵循整体的城市景观设计和城市规划,创造健康和谐有序的城市生活型道路环境。
2.2功能多样性原则
在城市工作生活,相对来说,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会更大,而且这种压力会随着时间的积累给人身心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像会使得城市生活的人们思维变缓慢、心理压抑烦躁、智力下降、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城市生活型道路由于城市人们随时都能与之接触,因而城市生活型道路在绿色景观设计上要遵循功能多样化的原则。首先,必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正常交通观感、运动或者日常的使用,还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以及发挥减少噪音、净化空气等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功能多元化的城市生活道路绿色景观设计,给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也丰富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更显现了城市发展的活力。
2.3人文化设计原则
当前我国社会都注重“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在城市生活型道路和绿色景观设计上同样也是如此。城市生活型道路绿色景观设计需要因地制宜。城市公园的休闲环境要营造出休闲的绿色文化氛围,城市居民区的绿色景观要更加适应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给在城市生活中的人们以良好的存在感和归宿感,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口。同时,城市生活型道路设计还要体现当地城市的历史文化气息,在绿色景观设计中融入本地文化,既体现了城市特色,也彰显了城市美感。
3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建议
由于湛江市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员前来务工经商。而这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加剧了湛江市城市生活型道路环境的压力,为了更好地建设湛江市道路环境,做好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工作势在必行。
3.1安全性
在湛江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安全性无疑对景观设计人员来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设计要求。在布置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时,要确定每株树木的高度和距离之间的比例,进行单排种植,一般来说5~7m最为合适,树木距道路不能少于0.5m。不能选择过大的榕树、梧桐树等,这样行人和小车辆通过时比较安全。20世纪90年代,湛江市曾经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消减了很多绿化带,采用隔离栏杆等方式。但随着湛江市政府对于城市生活型道路安全的重视,绿化带等绿化景观被重新建设,分离绿化景观的距离和宽度也在增加,提升了安全性。
3.2美观性
在城市生活型道路建设中,绿化景观必须要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因此,绿化景观必须要做到美观漂亮。湛江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濒临南海,因而在绿化景观设计中要突出海滨植物风光,如低矮的棕榈科和蕨类植物。在色彩搭配上,可以每隔10m换一种主体绿化颜色,使得分隔的色彩图案更加丰富多样,而且绿化景观的图案可以多变,像方形、圆形、正多边形等方式,搭配不同的色彩,在以主体绿色为背景下,尽量多使用冬青、黄金叶、龙舌兰等绿化植物,使得城市生活型道路的绿化景观能够给人以视觉享受。
3.3养护性
湛江市的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气温为22℃,在夏季和初秋季节适合傍晚浇水,冬季适合中午浇水养护。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在5~9月份的雨季,要通过排水沟或排水管道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积水对绿化植物根部造成损害。
3.4文化和休闲
绿化景观在设计中要注意合理搭配其它文化景观。城市居民休闲活动是配以喷泉、雕塑、池塘等景观小品,满足人们步行、生活空间的需求,同时丰富绿化景观的设计。湛江地区由于海路运输发达,可以在绿化景观中通过古船只等造型设计,丰富湛江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的人文内涵。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生活型道路在城市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绿化景观作为生活型道路设施建设的重要补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绿化景观的设计标准,完善绿化景观设计规划,更好地发挥绿化景观对城市生活型道路以及城市居民生活的作用。
作者:伍雅立 单位:湛江市园林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李智博,马力,杨岚,胡金萍.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
2袁瑛,秦华.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3杨青松.城市生活型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4(18)
4王亚茜.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15钟国科.深圳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模式探讨[D].湖南农业大学,2005
第五篇:城市内河景观设计及价值方法探讨
滨水景观在东北地区城市生活系统和自然系统中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北方城市的滨水景观设计又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受北方的气候特点、独特的人文情怀、鲜明的生活特点等影响较大。每个区域的城市内河或者滨水带都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区域位置特性以及适用人群,这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东北地区城市内河滨水景观带设计是一种功能分类复杂、针对性强的设计,景观设计受制于这些客观因素经常出现使用功能的和施工方面的问题,本文对东北地区城市内河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问题做概述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滨水景观常见问题总结
1.公共景观的维护与管理
城市公共景观在设计建成之初能发挥积极的城市环境美化作用,大多成为市民室外活动的聚居地点,自然环境对基础建构的侵蚀是必然存在的,例如雨水对金属、石材的腐蚀,公共健身器械的磨损,相对比于修复是维护,似乎更倾向于重新建设新的城市公共景观空间,对空间的可持续利用有待提高。
2.场地利用的间断性
现代城市是一个综合功能体的附加体,滨水区是城市部分功能的延伸,现在是大部分地区城市功能未能与滨水区相融会贯通,缺少各个功能单元之间的互相联系。解决这一问题的可以设计易识别的视觉引导系统,满足活动多样性需求的同时,让人们清晰的了解各个功能分区的位置;另外有效措施还有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创建,尽量少的使用围栏,隔离带等分割手段,使滨水景观区域成为一个带状整体,提高场地之间的整体性。
3.城市公共景观的功能重叠
东北地区的城市公共景观系统也是以广场为核心土地利用方式,绿化占40%以上的规划面积,东北地区以沈阳为例大多沿河建城市新公共景观区,带状分布的景观节点大多类似,并没有合理的利用沈阳地区的民俗文化要素。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师参考的案例都是普适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方案,对设计基地的调查勘测并不完整,例如严寒的气候并不适合大面积水体的设计,不适合大面积落叶阔叶植物的种植,也不适合低摩擦系数的室外广场砖等。设计并不是完成那么简单,更应该在尊重地区气候、人文、地质属性的基础上对功能的重新布局,滨水区景观有其很多特殊性,例如潮湿的空气对基建、对植物、对人的影响,考虑功能的合理性也就尤为重要了。设计实例:HTO滨水公园,在分析了场地周围是嘈杂繁忙的商业区域的背景之下,设计师希望将游客从大面积的商业区吸引到安静祥和的湖边来。这块场地是一块超水面倾斜的平面,将游客逐渐引向安大略湖。该设计方案充分体现滨水景观设计不能简单的抄袭或者照搬。
4.如何恰当的融入交通体系
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是为了给市民提供灵活的活动方式,其中很大一部分与城市主交通体系融合并不充分,例如交通爆炸时代户外停车场的设计问题,步行道与机动车道路分离设计的问题,滨水区立体交通的创建问题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优化与节点转接,其实完全可以在原有道路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人行道可分离出自行车道,城市天桥可以分离出景观立交系统等。实例如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市发现绿色公园,以一条直行街道及垂直于该街道的橡树大道,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系统混合有效的规避了机动车道对场地的分隔。
二、城市内河滨水景观的价值提升
所说的价值提升并不是实际市场价值,而是指对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的尊重与保护、对城市生活方式的便利性带来的附加设计价值,而这些价值的实现可以依靠一下几个设计方法。
1.景观岸线的“亲水化”
人们在接近滨水区域时水景自然的进入人的视线,在水深较浅且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滨水景观必须要设计多处人与水体互动的区域。特别是冬季冰冻期,东北地区的河流居民的滑冰场地,在接触水的前提下提升景观设计的趣味性和品质,“亲水”一是包含体验和自身感受,体验包括视觉上、味觉上、心理感受上接近水,使游玩的人得到心理的满足;自身感受是指身体接触水,直接体现人活动过程中的亲水性,在冬季亲水平台可以起东北地区滑雪休息区。例如卡佩拉佩德雷加尔度假村项目中,在广袤沙漠区中度假村运用现代和传统设计元素结合的手法,设计大量亲水平台,吸引大量游客来到水边,为游客提供前所未有的休闲和娱乐机会。
2.河流沿岸岸线景观可视性提升
在很多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滨河景观项目中,突出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景观节点体验性低,有些景观只能远距离观赏,不能近距离体验,针对性的景观设计解决方案有:设计与地面分离的景观步道,东北地区冬季因常被积雪覆盖,考虑到安全性,人们通常更倾向于室内活动,在滨水景观区植入景观步道可以大大提升人在景观中的参与性。例如位于新加坡,联通花柏山与直落布兰雅山的亚历山大拱桥和森林步道景观设计方案,增加与景观互动,提升景观的可观赏性。设计悬挑式观景平台,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更加全面的体验景观设计的平面构成形式,给游览的人更加直观的感受。近水面人行步道设计,水上观景的体验直接区别于陆地观景的感受,对提升滨河沿岸的可观赏性,丰富亲水景观设计手法。
3.景观沿岸岸线的功能附加
功能单一制约城市滨河景观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常见的城市河流规划防洪堤坝就只能发挥安全防护作用,阻隔了城市人群与水的交流性,大部分地区还会阻隔人观水的视线,城市沿河绿化在美化市容的同时也并不能兼具城市休闲及亲水空间的功能。滨水景观带设计之初功能叠加性在于将城市交通、休闲空间、观景空间、城市生态体验空间结合。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下是一种良性的景观设计发展模式。实例如新加坡榜鹅湖滨河景观规划项目,充分利用有限的滨河水域和陆地面积,大量运用锈板和饱和色调的自然石材,实现多种功能的叠加,包括纪念二战时期战争的残酷性的展示功能,恢复榜鹅地区原有生活方式的功能、同时也是一处现代化的景观旅游地,实现了多功能的叠加。城市功能的叠加,例如防洪堤坝可以结合城市交通展开、城市滨河绿化与城市广场的功能结合、滨河观景区与城市商业区的结合等;城市功能与地域文化的结合,东北的辽宁沈阳地区,冬季人们热爱户外滑冰运动项目,城市景观场地与生活方式的叠加;城市滨河景观与城市形象展示的叠加等。
三、照明与色彩设计在价值提升中的作用
城市内河滨水景观带设备选择应该以防水耐寒为首要原则。冬季东北地区河流被冰雪覆盖,对设备的耐寒度要求极高。同时在其他季节,河流是水流汇入的端口,设备的防水防潮性也是一条重要标准。
1.滨水景观设计中的照明手法
东北地区滨水景观照明手法的运用取决于被照明的对象。不同功能属性的景观区域对照明的明暗、色彩的冷暖、光线样式等都不同。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其体量大小、景观材质、所表达的景观诉求、景观构筑物的色彩等。一般纪念性景观及雕塑需要底座安装的射灯,发射出的高亮度的射线型照明,能最大程度的图像形象的向上的崇高感受。工人休息的景观节点,需要亮度较低、柔光型泛光灯配合。在保证视线内亮度的同时,又有一部分隐秘感。大型水景,或者长度较大的河流,照明设计一般需要带状连续性照明。
2.东北地区城市内河滨水景观的色彩配置
色彩设计是城市滨水景观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阔叶树只剩下枯燥的树干,剩下就只有常绿树种和皑皑冰雪。在这种情况中色彩计划的加入会极大的丰富滨水景观设计的视觉丰富程度,色彩的应用原则笔者主要概括出以下三点:一是与该区域的功能相符合,游乐场、儿童娱乐空间较适合使用丰富的颜色,增加空间的活力,纪念空间,主题展示空间则需要冷静沉稳的色彩配置,例如灰色、褐色或者暗红色等;二是遵循与建设材料相符合的原则,例如一个空间多使用木材质,则其主要配色应该围绕暖色系颜色;三是与周围建筑外立面相协调的原则,大多数景观设计方案会忽视这一点,如果景观设计色彩配置与周围形成极大反差,该区域会显得孤立。例如位于深圳的光明新区中央公园项目,大面积的红色搭配白色线条的运用,酷似婉转流动的水体,传递出律动感十足的体验感受,符合该公园以人群集聚的运动场地特性。
3.反差色彩的运用
色彩的对比主要分为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对比、饱和度对比,总结概括景观设计色彩对比设计手法为:在暖色调的环境中,冷色调主体醒目;在冷色调的环境中,暖色调能突出主体。
4.硬质铺装色彩
作为景观设计中的恒定色彩部分,景观道路的铺装影响整个景观设计的效果。笔者将常见的地面铺装概括成三种形态:一种是面状大面积的景观铺装,主要应用在城市公共广场、城市规划道路,此类道路铺装一般为灰色,和具有警示性的暗红色为主;第二种是线性或带状的景观步道的铺设,此类道路铺装多以木质或者石材为主,呈现色彩以暖色系为主;第三种是活跃性的点状景观铺装,多起到景观气氛活跃的效果。
结语
东北地区城市公共滨水景观因其特殊性,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是考虑功能与美观的双重属性而得出的,公共景观的管理系统不完善,大部分公共景观空间的功能重叠,部分不能恰当的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文章三个主要切入点。针对这几个问题可以从东北地区寒地内河沿岸岸线的亲水性,着眼东北严寒气候东北居民冰上运动的普及与景观设计的结合,冬季积雪状态下景观步道的设计让景观节点可视性增强,城市景观岸线功能的叠加,让设计不仅局限于单一功能。城市景观照明和色彩的运用是景观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有层次的照明使景观的夜间效果丰富,而色彩是改变观者心理感受的重要设计要素,考量东北地区特殊的城市内河景观设计条件,认识现存的部分问题,在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亲水性、可视性进行优化,以及照明与色彩设计要素的充分利用是有必要的。
作者:周兵 单位:东北大学
第六篇: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
摘要:
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约占6.4%,是一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地表景观,城市湿地公园必须对天然湿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这样才能建成集科普、保护及休闲于一身的公园。本文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2.2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与规划
不同的城市湿地公园其植被基础、立地环境都有差异,所以,设计生态景观时,应该对公园展开整体的植被景观规划,利用统筹规划来促进湿地公园景观的整体发展。不同类型景观植被覆盖率、骨干树种、特有植物等,应对其进行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第一,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该区景观规划以保持原有景观特色为主,维护原生种群与区系,以原生乡土植物为主。第二,退化湿地恢复区。该区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湿地生态效应为主,按照原有湿地植被景观进行恢复,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第三,湿地缓冲区。该区景观以生态景观效应为主,将生态效应的体现作为前提条件,培育特有植物群落和地带性树种,适当引进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的植物。第四,户外游憩区。该区景观以乡土植物为主,形成以农作物、景观林为主要特色的景观效果。第五,建筑与服务设施区。该区以丰富的植被空间塑造为主,并保持一定面积的高绿地率,充分体现湿地景观的乡土性特点。
3结语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涉及水利、环保及农业等多部门,其协调难度非常大,在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管理职责交叉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协调与支持。湿地公园建设应充分遵循生态规律,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手法,将城市湿地特色景观展现在大家面前。城市湿地园林景观设计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应结合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与生境特点展开设计。
作者:石洋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2郭选昌,曾利荣.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看生态设计理念与原则———以重庆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