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诸如交通拥挤、噪声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凸显。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人类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植物景观设计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表达城市的文化印记、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城市吸引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和综合效益。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植物造景的方法和策略,不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亦可对城市公共空间植物造景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
1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造景的原则及研究内容
1.1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造景的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造景的原则有:(1)尊重其科学性,包括满足植物对温度光照、水分、大气、土壤的需求,考虑植物种间关系和化感效应。(2)实用性,如利用植物的造景作用减少灰尘、净化空气、增加美感,兼具生产和美学价值,提高综合实用性。(3)注意造景中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调和和对比、均衡、韵律和节奏4大原则。
1.2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造景的研究内容
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造景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绿地率与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城市公共空间中绿地率达到一定比例,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一般认为60m2。是较佳的居住环境。(2)城市公共空间绿地系统与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绿地系统是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布置的重点,在绿地系统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点”、“线”、“面”三者相结合,达到改善环境的效益。(3)植物配置模式与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即在植物景观配置模式上需要建造复层群落结构,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单位绿地上的叶面积,亦能达到改善生态、气候功能的作用。(4)植物的特性与城市生态环境。不同的造景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准确利用和把握植物的特性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5)造景植物与环境的良性循环,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气候的物种,利用凋落物进行循环和再利用。(6)植物多样性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把景观设计学、环境生态学、美学等引进城市公共空间植物造景,结合具体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植物生态特性进行造景,进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开凿新局面。
2城市公共空间中造景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6个方面:数量性和立体性、科学性与艺术性、功能性与实用性、生态性与景观性、质量性与效益性、多样性与文化性。表1中详细归纳了6个方面的表现形式,现代城市公共空间中大草坪、大树风和乔木+灌木+草坪模式表现得尤为明显。针对城市公共空间中造景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各种技术在植物造景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研究基础薄弱,影响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新品种开发慢;研究方法尚不健全;案例集中于小尺度研究,经费缺乏、基础资料不足,模型预测能力较弱。
3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造景方法
日本造景主要配置常绿树,花木稀,追求简单而不繁杂,达到多样中的统一;意大利千姿百态的地貌,兼具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为适应其避暑功能,以绿色为基调,使人感到凉爽宁静;法国的花坛主要由黄杨、涡形、柑橘、几何形草坪5种类型组成,树篱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形成统一的效果;英国植物雕刻精细,造型丰富,多采用疏林草地形式。俄罗斯植物造景特点主要有规则式植物造景、自然式造景和混合式造景3类,源于民族审美感的需要,在色彩处理方面有单色处理、多色处理和对比色度的处理。我国城市公共空间中造景方法主要用植物来划分景区和景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选择配置植物;将诗情画意运用于植物造景;运用植物配置成专类观赏园等。
4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因素
由表3可知,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因素有2个:(1)生态因素:设计者的植物造景首先要考虑研究区的区域环境是否适应植物的生长习性;其次是生物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物种,也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2)环境心理:植物造景设计应该使人获得一定的稳定感和安全感,并起到隐私作用;城市中的公共空间不仅可以使人类在闲暇时间相互交往,而且会去寻求更加丰富的信息。
5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策略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空间,塑造空间归属感,营造更加宜人的空间视觉效果,在此基础上营造私密性植物景观空间,从心理学角度满足人类的安全感。从文化策略角度,应注意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城市公共空间受哲学、诗文绘画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植物属性的影响。从生态策略角度,考虑其稳定性、多样性、功能丰富性等因素,力求实现更高的生态效益。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空间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内容、方法、问题和策略进行归纳总结,虽然植物造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发展,硕果累累,但是基于定量、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应该是以后的主要研究对象。
作者:刘俊宏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