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论文(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景观设计论文(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市景观设计论文(4篇)

第一篇:城市景观设计探析

一、城市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科技的进步带来城市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极大增强。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是在向着纯天然环境的破坏性进攻中获得一切的。人类已创造了太多的改造了自然状貌的人工环境。而一切,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界应有的和谐。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整个城市的布局都显得拥挤,加上2014年开始修建地铁,导致城市道路拥堵,公园破坏严重,绿化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据此分析,石家庄市并未实施优化的城市景观设计,未能利用大自然,结合城市的文化特色,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如今,现代化城市高楼林立,人们开始共同关注城市景观的设计。在全国各大城市里,城市公园、绿化建设此起彼伏,目的是让人与自然更加协调,使人更加与自然相接近。在设计中尽量起到清洁空气、美化环境、调节身心的作用。因此需要有新的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出现,来解决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做出贡献。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理念景观设计

一定要具有独特的思想与个性,并且合理的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挥城市的最大使用功能。

(一)人文思想的理念

每一座城市都具有它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历史的厚重感。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首先要注入浓烈的人文思想。让一个陌生人进入到这座城市就能强烈的感受到城市所带来的魅力,所具有特色的人文情怀。比如说新疆乌鲁木齐市大巴扎,通过伊斯兰式的建筑和清真寺的建筑设计,加上独具特色的商业街设计,使得大巴扎成为乌鲁木齐市标志性的民族文化商业街,甚至享誉全国。如河北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与新华路交叉口的清镇街,在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没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建筑和绿化都没有个性的设计。因此,在石家庄甚至都不具有名气。因此,一座城市景观设计的人文思想理念的注入是十分重要的。人文思想的体现,包括城市氛围、宗教信仰、历史文化。这些都使得一个城市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有竞争力。

(二)生态和谐的理念

随着城市的高度发展,城市的环境愈加恶劣,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城市气温也逐渐升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城市景观设计必须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起到生态和谐的作用。比如说城市气温的普遍升高,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要想改变调控城市的气温,需要大量绿化植被。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屋顶花园设计、墙体垂直设计等方法,将绿化无形中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另外城市景观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郊区的土地优势资源,扩大整个城市的绿化,比如说建大型的绿化公园或者是增加绿化建筑。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更多的利用花园式设计,融入城市建筑,法国子爵城堡和英国白金汉郡的斯托园一样,不仅会增添城市魅力,还会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和谐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将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说我国的苏州城,正是一座花园式城市,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注重生态和谐,才使得苏州成为长三角重要的一分子,也成为国内享誉盛名的城市。

(三)功能价值的理念

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功能价值,提供人类生活的良好环境与空间。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要充分的考虑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环境。比如说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城市的主干大道不可能设计为两车道,并且没有绿化。而在一些具有文化特色或者人流密集的地方,可以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步行街,增加绿化植被、休闲氧吧。城市景观设计一定要最大的发挥城市的功能价值。

三、城市景观设计的意义

在一般建筑中,城市景观设计将在补充建筑占去的绿化空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保障整体绿化面积。城市景观设计的应用将大大改善城市整体绿化环境,增强城市小气候自我调节能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也将使一座城市具有生命力,具有浓烈的历史文化氛围,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一)发挥空间使用功能

在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城市,发挥空间的使用空能十分重要。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带来了极为丰富的手段,它可以使阳台空间、屋顶空间、墙体立面空间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当然,建筑空间的使用也是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主要命题。还有一些城市的广场,都是水泥地,没有多少绿化和景观,夏天水泥广场温度过高,致使广场几乎无人。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可以使广场发挥最大的功能作用,可以划分广场的区域使用空间,种上大型绿化植被,既可以美化环境,还能使广场拥有其最大的使用价值。一些建筑的楼顶景观设计,建成咖啡馆或者家庭花园,都充分地发挥了楼顶空间的使用。

(二)改善社会生态环境

现代化城市的环境污染是有目共睹的,除了要治理污染源,也要在改善环境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是具有这一效果的。在合理的使用阳台空间、屋顶空间、墙体立面空间,既要发挥其使用价值,也要起到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的效果。比如说墙体立面空间的景观设计,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多使用常青藤、薜荔、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进行装饰设计。这样既减少高能耗的建筑材料的使用,也运用这些绿化植被改善了生活环境,净化空气。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是高楼林立,加剧全球变暖,弱化了城市气候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是可以增强城市小气候的调节能力的。比如说屋顶花园设计,在屋顶空置的空间上,种上小型绿化植被,这些绿化植被可以改善建筑物局部的气候环境。如果整个城市展开屋顶花园设计的使用,这些建筑面积就是绿化面积。因此,以大聚小,绿化面积的扩大,也增强了城市小气候的调节能力。

(三)减少材料能耗

快速发展的社会,加快了资源的能耗,增加了地球的负担。在资源日益严重短缺的现代社会,需要找到一个节约资源成本,减少资源能耗的有效途径。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是可以减少建筑材料的能耗。建筑能耗是资源使用能耗中重要的一份子。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可以利用大自然可再生资源来美化城市装饰城市。比如说树木花草,在城市闲置空间合理的利用绿化资源,是可以有效地控制资源能耗的。比如说城市中人行道与车道的设计中间带,很多城市都是用大理石与砖来隔开,极少使用绿化植被。如果合理的使用绿化植被来进行这样的空间划分,不仅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减少材料消耗,减轻地球负担。总之,现代城市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需要我们的不断完善和改进,把我们生存的空间和环境建设得更科学、更卫生、更舒适,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打造城市品牌

一座城市也可以有自己的名片,也可以有自己的品牌,如同一个企业一样。当人们说出鸟巢,人们就知道是北京;当人们说到东方明珠,人们就知道上海;当人们说到迪拜塔,人们就知道是沙特。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是可以塑造城市魅力,打造城市品牌。一座城市的景观设计,不管是历史古城还是现代化城市,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比如说延安是“红色城市”,苏州是“园林城市”,拉萨是“宗教城市。这样的城市品牌,是在历史发展中积累的。正是因为城市景观设计的存在,才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

四、结束语

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就是改善城市空间的使用功能,起到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一定要合理的运用建筑多层次景观设计,使人类的生活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使人类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作者:张振 王才波 单位;河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

第二篇: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分析

1城市河道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以此来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

1.1遵循自然

在自然界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经过岁月的变迁,河流逐渐成型,并成为复杂的自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然系统中的某一因素发生改变时,相关的景观面貌也都会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河道(河流)的汇水范围,对重大水利和工程设施进行环境评价,协调河道的利用和环境治理等。

1.2整体协调

在解决好防洪问题的基础上,城市河道治理还应具有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进河道可及性与亲水性,提高滨河地区土地利用价值等功能。如果单从一点出发,不仅会浪费现有资源,还会对城市生态带来不利影响。这就要求河道景观设计要做到统筹兼顾,整体协调,从而实现稳定河岸的目的。

1.3生态兼顾

在遵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前提下,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可以模拟建造自然河道,这样既体现了景观存在的个性化特点,也能更好地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具体设计建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然景观的线形,尽量使用植物等自然选材造景,增添河道景观的生动性,实现简洁而又赏心悦目的效果。

1.4文化保护

自然景观的设计和打造应与周边的文化景观协调共生、相互促进,将保护利用相结合,既能维护历史文化的传承,又能提高景观活力,塑造城市新形象。

2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方法

2.1把握设计方向

每个城市都由其自身特点的文化要素构成,因此河道景观的设计要结合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状况以及周围建筑的历史文化传承,做好文化基础的保护工作,同时将标志性的文化事件等渗入到设计中。除此之外,还可以打造崭新的文化标识,作为当地的代表性景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设计形成空间的个性化特征,打造多层次、多变化、色彩明丽、季节突显的植被景观,以此适应气候的变换。现如今,水与人类、城市间的关系不断作用影响产生新的关联,水文化也随之改变,因此在河道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其历史渊源,又要运用一定的设计方法将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形成独树一帜的现代城市河道景观。

2.2明确设计方法

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方面较多,比如美学价值、感官体验,同时还要兼顾速度因素对景观构成的影响,确保景观作品赏心悦目,令人感到舒心闲适。因此在具体的绿化工作中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河道及周边环境的线形特征。

人们在游览河道时大多处于动态观赏而非静止的状态中,这就要求河道景观的设计要顺其自然,防止因人为修建而损害到沿岸的生态环境,通过曲线元素将人工建造巧妙融入到河道环境及地形的起伏变化中。

2)河道周边环境的色彩搭配。

河道景观可以通过设计,与所处位置周围的建筑样式相协调,形成层次分明、色调一致的布局,避免视觉上的繁杂,留有一定的视觉空间,使人们在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上宁静而有序,打造布局精致的河道景观。

3)环境小品装置的合理搭配。

这类设施主要有凉亭、花坛、桌椅、石刻等,整体形态不大,但其功能不可小觑,不仅可以提供休息场所,还具有观赏特征。比如一些雕琢精致的塑像,伫立于花草间,可以更好体现河道景区的文化精神面貌,同时也可起到优化空间布局的作用。

3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趋势

3.1保持生态完整

河道景观的建造首先应当保持河流生态的完整性,使之适应河流、植被生物等的自然特性,保证不会对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群造成破坏。在具体建造过程中,对于有自然落差的河岸,防护和加固可以用生物护坡代替工程回坡,忽略人工的因素,使之成为自然中的一景。

3.2因地制宜

由于河流的地形特征及构造存在差异,在设计景观时,想要充分体现其效果,就需要因地制宜完成建造工作。首先,制定出适合河流位置特征的具体方案,然后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设计施工。河流景观单独靠河流是无法成立的,还必须始终把包括护岸在内的河流风景整体作为设计的对象,如果把景观作为单一个体来对待,首先应该确认构成河流景观的全部要素已经作了基本的设计和规划,然后再去构思这些要素中河流及护岸的形态。另外在设计中还应该考虑到河流的护岸,比如高水位河槽和堤防等的空间布局是否和谐。而作为景观设计者,在设计拓展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地考虑到整体空间的协调性。

3.3运用天然材料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河道的护坡形式主要采用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可这些材料在水中会发生反应并对水质和水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当河道的水质量逐渐发生变化,河流内部的生物、微生物群也会丢失良好的生存环境,以致河道的自净能力减弱,水植物生物之间形成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被彻底破坏;此外,由于土地被混凝土密封起来,雨水无法渗入地下,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等许多问题。因此,为了满足营造自然景观和行洪排涝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选用渗透性较好的铺装材料。为了缓解和淡化材料颜色僵硬的问题,重要的举措是将单件材料的外观形态种类丰富起来。总之,将新型材料和新技术作为我们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改革的主要源泉,才能有利于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

3.4突出主题

现在河流景观设计已经和两岸的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许多行洪排涝之外的功能,例如作为滨河公园供市民休憩,或作为一个小型的露天博物馆供游人瞻仰,或成为天然的各种营业场所。如环水公园、水上舞台、临水长廊、亲水岸线等。城市河流不仅仅起通航、行洪的作用,现在更多的是作为城市的生态象征,营建具有多重功能的河流已经成为了设计师的共识。但是,城市河流受场地的限制,在狭窄的河堤上营建大型、复合的景观,发挥河流休闲功能是不可行的。因此,现在应多采用修建滨水公园和在一段河流上修建一组小品的方法来突出河流的休闲功能。

3.5河流断面设计趋于自然

河流具有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旅游等功能。以前,出于河流通畅、航运便利的考虑,城市河道尽可能的取直线,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设计中较为常见的河道断面形式有复式、梯形、矩形、双层等形式。这些整齐划一、左右对称的形象显得极其呆板,留有明显的人工痕迹,且不利于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如果将河道形态的特点通过设计手段加以精炼,将这些特点引入护岸的横截面中,从河水流向和河道形成的机制来考虑设计方案,并根据地形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模拟生态河道,应该是河道景观设计的宗旨。

4结语

在建造人工河道景观时,设计规划需要遵循自然,以生态化为目标,对于自然的改造要尽可能少,在进行修补时,也应恢复和创造自然。整体的水利工程应是趋向于资源化、生态化的景观建设,最终实现河流的自然、美观。

作者:李亮 单位: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第三篇:城市景观设计理性安全和感性安全分析

一、从物的角度谈城市景观设计的理性安全

当今的技术崇拜和技术泛化使人变成了技术操作的对象就是理性异化的一个表现。技术理性是为物的功能服务的,功能通往物的目的,而功能往往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目的,当功能服从一部分人的目的需要时,另一部分人的需要会受到冲突,就会对这一部分人有安全隐患。既然把城市景观设计看作物质的设计,作为物的本质属性与安全问题相关的在这里主要探讨材料和结构两方面的内容。

1.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材料运用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质,同样的一个物体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会对城市景观的安全有影响,同样的材料采用不同的使用方法也会影响到城市景观的安全。例如,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铺装设计要根据场地的大小来选择铺装材料的大小,面积大的场地应该选择大尺寸的铺装图案与之相适应。城市景观的廊架设计有多种材料的选择机会,最常用的材料有石材、木材、金属和玻璃,运用木材时可利用材质本身的色彩,运用金属材质时如果要保持跟木材一致的质感,可以把金属材质进行涂色处理,同时注意搭配时的主次关系,还要注意搭配的色彩关系要整体统一,细节富有变化。墙面比较厚重的廊架可以选择金属支撑和玻璃顶面,这样使廊架看起来不那么笨重,反而增加了轻盈感。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材料是最基本的属性,我们可以从景观设计中微小的细节看出材料的运用,也可以从整体的大概念看出主导材料和辅助材料。基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度考虑,在材料的选择上应该选择采购方便、易加工、模块化、轻便耐用、人工合成以及可循环使用的材料。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材料有砖、瓦、石、木、土等,这些材料主要用于园林的铺装方面,由于园林设计的天然属性,铺装通常都含有一种不规则、自然的乡土气息,不仅便于人们的行走,也给人心理上回归自然、走在林间的安全感。现代的景观设计材料主要有混凝土地砖、花岗岩等石材、复合材料的木材、砂石、安全胶垫以及金属材料、玻璃材料、混凝土材料等,由于现代景观材料过于千篇一律,没有个性可循,所以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合理搭配起来是目前景观设计值得关注的重点。传统的瓦片、青砖、卵石和现代的石材、不锈钢、玻璃、金属等材料结合在一起,会在肌理、颜色、质感和面积等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和反差,而这也是当今较受欢迎的设计方案。在西湖旁边的步行道大多采用深灰色粗凿面的花岗岩铺装,因为不仅要让行人通行,还要兼顾电瓶车等非机动车辆的通行;而在靠近湖水的一侧主要为人行及休憩空间,则以传统地砖青砖满铺,体现出它带给人的亲切感和历史感。传统材料具有历史文化感,却难以长期保存和承重;现代材料适于大批量生产,但缺乏个性特色,也无法承载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因此,适当考虑两种材料的交错搭配,可以起到兼顾功能性和人文性相辅相成的效果。

2.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结构构造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正在深入开拓和迅速发展的学科,与传统生态学相比,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尤其突出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在多个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将景观结构与生态紧紧联系在一起。要做好城市景观设计的空间结构,就要多关注交叉学科比如生态学、系统学等,并在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使人与景观生态能够和谐共处。物质的结构特性对安全的景观设计很重要。结构与材料是相辅相成的,结构需要材料表现出来,反过来材料也需要结构的支撑。在注重生态化设计的今天,城市景观设计应注重结构的可持续使用寿命,结构的寿命既取决于组成结构的材料本身性能,也要看后期维护的效果,因此开发使用经久耐用性能好的材料很关键,可以延长景观设计结构的使用寿命;否则,随着年代变迁城市景观的老化程度越来越大,维修、加固费用通常数额巨大,不利于景观设计的健康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环境的营造意味着以人为主导,以服务于人为主要目标,往往是在所谓的“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前提下造成了环境的恶化,诸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水体富营养化、地带性植被消失、物种单一等生态隐患。因此,可持续的景观设计应该多关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针对特定的景观个体分析其结构和材料特点,用结构的优点补充材料的劣势,用材料的优势改变结构的缺陷。在自然景观中尽可能多运用当地原产、天然的材料,保护自然排水通道和其他自然资源,制定出有效的对策使不可更新资源的消耗达到最小值,并对水域景观自然循环、绿地景观的更新、物种和能量等做出回应,创造出可循环利用的景观设计;对于人工景观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鼓励自然更新换代的过程,尽量保留原有空间的规划布局,维护生态群落的结构稳定和功能稳定。设计师应该谨记一条原则:功能并不等于复杂,并不是一切复杂的设计都是功能好的设计,在大多数情况下,简单与功能是成正比的一对概念。继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之后,简约几乎成为了现代设计的代名词。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要检验一个设计产品的功能性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让它与人们相处,如果人们在面对一件产品3分钟后还不明白开关在哪里,那这件产品就没有遵从功能第一的设计原则,设计复杂的产品往往是功能性很差的产品。道理同样适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人们在接触城市景观之时,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它的功能和运作方法,比如大门是往外拉还是往里推,广场上有没有遮荫避阳的安全地带,水域景观的水是污水还是净水以及是否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建筑景观的楼梯阶层间距是否一致,应急设施是否放置于显眼处以及是否方便打开和取出等。

二、从物的角度谈城市景观设计的感性安全

从物的角度阐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感性安全,将智慧融入景观设计中的感性形式中去,形成一种视觉上、触觉上、嗅觉上的感性秩序,这种感性秩序直接引发了某种视觉、触觉或者嗅觉的感受模式,而这种融入智慧的感受模式正是城市景观设计所设定好的。智能化的操作让人们感觉到景观不再是机械化的产品,而是与人类大脑一样的思维模式,增强了人们的心理安全感。

1.模仿人的思维

城市景观围绕人的思维模式去设计,设计师在深入了解受众的生活习惯后凭借自己项目经验的累积设计出在人们“意料之中”的景观产品。人是处于自然之中并且与自然万物有着复杂有机联系的存在者,不但人的主体性来源于自然、受自然的规定,而且人改造环境的智慧和力量都是自然赋予的。目前不少城市景观设计方案都仅限于纸上谈兵,还存在功能性为形式美让位,照搬其他地方特色,失去了自身个性等问题。面对这样的局面,设计师应该将智慧纳入设计思维,不仅是个人智慧,而是万事万物的智慧。万事万物包括人类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外界传递着供求信息,也许并不是直接的语言告知,而是需要设计师通过视觉捕捉、听觉记忆、触觉感受去获得万物发散出来的讯息,从集体智慧的“头脑风暴”中来拓展思路,从中筛选出最具价值的、最易实现的思想,结合各种优势手段和工具,从以往实践中的成败经验中归纳出真正适合人类、满足人类需要的景观设计。因为城市景观的客观属性决定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建造物体是需要耗费巨大人力、精力、财力的,一个城市景观的呈现是凝聚人类理想、智慧的结果,而且会持续影响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城市景观的设计和制作需要具备成熟的思想和浓厚的文化意识做引导。

2.注重人与物的协调

建筑师弗兰克•费尔南德斯(FrancFernandez)认为“人比建筑物更重要”。他说道:“一个城市的伟大之处不以建筑物的高度、公交体系的长度和宽度,或者夜总会、运动场、会议中心的数量来衡量。”陈望衡曾经在谈到如何将城市园林化的时候,就说:“首先,城市一定要有相当多的绿地,可以草地为主,也可以森林为主,依不同的城市情况而不同;其次,城市必须经过人工精心规划,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纽约的中央公园,就是一块完全由人工创造出来的自然景观,这片“城市绿洲”一直生长在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它用草坪、游戏场和树木葱茏的小溪缓释着烦闷紧张的城市人的心灵,尽管不是原生的自然,但是这利用园林建筑技术开发出来的“人工自然”也形成了一个大自然的圣殿,是纽约城的“绿肺”。建筑物在一个城市中从来都不应被塑造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形象,建筑物是需要大地的给养、环境的调和才能突出它真正的美感的。所说的创新思想即俞孔坚提出的“土地伦理”观念,倡导设计师要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建筑不仅仅是建立在技术上的工具文化,还要重视人文上的情感关怀。他提出的“白话景观”设计理念倡导诗意地栖居,人们对于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向往使人们开始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回到土地与地方性最本真的状态,使建筑物与景观自然地融合,宛如一片田园,与现代高楼林立的冷峻建筑形成鲜明的情感对比。当城市景观设计作为物的属性达到与人的需求和谐一致时,才能达到互惠共生的状态,从人类安全的长远眼光来看,可以促进安全机制的良性循环。

3.自动化的主导

现代社会的智能化产品把人的思维加入产品设计中,使其能够自我运行、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减少了人类的可操作步骤,为人类省略了很多不必要的程序和麻烦。现代产品的设计自动化不断提高,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自动化也在不断提出挑战。喷泉景观与电子设备的结合使得喷泉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使喷泉呈现出声、光、色自由变化的景观。喷泉景观设计的自动化不仅是公园里的一大景致,还保护了人们免受噪音侵扰,维护了人们的安全利益。城市绿地景观的设计中也有自动化的因素。在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可以利用计算机处理软件来提取绿化的植被信息,进而分析整体的绿地景观布局。相较于传统的人工进行实地测量绿地的方法,运用计算机自动化设备进行运算比人工方法更能准确地反映城区的绿化面积。另外,城市建筑景观的自动火灾报警器、自动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与受众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的设备,要有效地完善和利用。

三、从物的角度谈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向度

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文关注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问题主要从物的角度来阐释,分别从物体的材料运用、结构构造等方面讲述景观设计如何给受众提供理性的安全;从对人的思维的模仿、人与物的协调、自动化的主导等方面讲述景观设计如何给受众提供感性的安全。在一个完整的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往往是从景观的设计定位开始确立整体规划,包含景观布局和主题的规划,然后针对城市景观的各个元素进行具体设计,例如建筑物以及门窗等构件、公共空间景观、绿化景观、道路景观、水域景观等,无论哪种景观的呈现都要涉及材料的运用和结构的构造问题,而关乎材料和结构是否合适的一个重要参照是其作为构成完整景观设计的要件所应该具备的安全问题。另外,构成景观设计的要件还会涉及色彩与图案、形状与尺度、位置与方向、光线与反射等多方面因素,而这些要件中的设计原理诸如色彩的冷暖应用、图案的有序或叠加、形状的圆润或锋利、尺度的和谐或差异、位置的相对或交错、方向的规律或杂乱、光线的柔和或刺激、反射的均匀或强烈等。前者有利于达到安全的准则,后者则容易影响景观设计的安全性能。因此,成熟的城市景观设计的安全问题所涵盖的要素比较多,设计者在做城市景观的整体规划时,不能单一地关注给予受众带来的理性安全或者感性安全,而是要尽可能地全方位关注人对于景观设计的安全感受,充分考虑人与景观的安全相处,使得城市景观在人的主观设计之下反转角色而又担负起维护人类安全的重要职能。

作者:李鑫扬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第四篇:人性化景观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1人性化景观设计

人性化景观设计是指在景观设计活动中,以了解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为基础,综合考虑人对城市空间景观的需求,因而做好城市景观设计。现代城市公共空间需要能够满足人们休息、休闲、游憩、社交及教化等多种需求,因此应做到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景观设计,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读。

1.1尊重自然,了解周边环境

熟悉周边环境和土地、尊重自然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土地是有生命的,是一个系统,必须充分了解并尊重他,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景观。首先是定位,要清楚所处的土地位置是什么样的。其次是认同,就是要认同这个场所和场所上的社会群体,认同所有的自然过程和格局。尊重自然、了解自然才是景观设计的基本前提。在了解和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的设计才符合人的需要。

1.2了解人的需要,解读人性

要想建立人性化的城市景观场所,必须尊重人,了解人的需要才能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当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考虑更高级的需求。但是高层次的需求是建立在基本需求和哲学需求被满足的基础上的。所以,一切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场所必须要体现对于人的需求的关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做到物理层次的关怀,这是人的基本需要。其次,是心理层次的关怀,对于心理层次的关怀很细微,不易觉察,但确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最后,尊重人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据此合理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和舒适的景观环境和休息场所。

1.3赋予景观文化内涵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景观有着更高的要求,主要要求景观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对于这一点也是越来越重视。所以,一个好的景观设计不仅仅要让人在生理上感受到舒适,更要体现出对其心理层面、精神层面的关怀。对于景观的文化体现,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文化附加的过程,而是在认识文化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2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环境空间不但可以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而且还能促进空间中多种类型活动的产生,增强环境空间高效使用率,增强大众场所归属感,从而构建出别具一格的场所环境并产生很多积极的社会意义。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的关键在于人们的基本活动。只有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参与开展活动,才是决定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根本因素。

3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3.1完善细部设计

完善的细部设计可以使景观更适于多种人群,特别是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使用。

3.2加强可参与性

如何在城市中系统地形成具有多样用途的空间,是决定未来城市质量的关键。在信息化时代,形态风格交混产生的信息交叉流所产生的视觉兴奋,往往成为激发人们行为感应的触媒,从而激发出城市的活力。创造丰富多彩的公共空间,空间景观的设计应考虑人在空间中可能发生的活动,并做有效的引导,促使人参与到活动中,进而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加深对场所的印象。强调景观的可参与性,就是要增强游人的空间体验。另外,还要促使形成空间使用的固定群体,维护公共空间活力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公共生活的营造又在于城市公共性的确立,城市公共性是城市活力的源泉。

3.3强调景观功能及可达性

景观可达性是指人能够便捷地到达公共场所并使用的能力。可达性主要依赖于场地周边的交通状况。所以,场地交通设计要求结合城市交通状况综合考虑,最终形成完备的交通系统,使大众方便地到达、便利地使用公共空间。

3.4强调城市空间自组织

自组织是指自发的发展形成的某种结构,这种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环境的变化具有适应的能力,其是城市空间作为生命体所具有的特征之一,城市空间作为生命体是城市具有活力的重要前提。这也启发设计者应发挥城市设计的触媒作用,在城市空间开发中找准可激发城市活力的触媒,利用这些新触媒元素的介入,激发周围元素,使整个地区在新触媒元素作用下,呈现出一个活力蓬勃的新城市空间实体。

4结语

人性化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关注人的行为及心理需求,加强景观的可参与性和公共空间中使用者的公共生活,通过丰富的公共活动构成富有活力的场所,空间场所的活动会丰富使用者的感官体验,增强空间使用率与交往活动的多样化,从而使公众空间形成场所安全感和归属感,最终营造出独具魅力与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作者:赵宏振 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