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理念下美丽宜居村庄景观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理念下美丽宜居村庄景观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理念下美丽宜居村庄景观设计

一、引言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发展和环境建设,从政策层面对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利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任务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推进村庄清洁和村庄绿化。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来,农村环境污染局面得到明显扭转。农民群众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质量水平不高、基本生活设施不完善,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和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很大差距。接下来,农村发展还需继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乡村空间环境质量提升,注重村庄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二、生态理念与村庄景观内涵

(一)生态理念

生态文明是改造物质世界,优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建立社会生态运行机制和环境的一系列物质、精神和制度的总和,是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题中之意,而村庄景观设计则是其载体之一。生态理念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美丽宜居村庄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将生态理念作为统领思想,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为主,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使村庄环境更美丽宜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村庄景观

景观是由不同土地单元组合而成具有独特视觉特征的地理单元,具有经济、生态、美学等众多价值。村庄景观是相对于城市景观而言的另一种类型,类似村庄景观的提法还有乡村景观、乡土景观等,但目前以乡村景观这一提法为主。乡村景观指在村域范围内由不同土地单元组合而成的组合体,由自然景观要素、生产性景观要素和人文景观要素构成。受自然条件制约及人类经营活动与经营策略影响,乡村景观在面积、形式和配置上具有较大差异。

三、美丽宜居村庄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成为人们向往的景象。但现实中,这种想象中的生态宜居、村庄共建共享的氛围极少存在。更多的是将门前屋后用围墙将自己包裹起来,在围墙之内各自生活,围墙之外各不干扰,甚至将围墙作为地域的边界,村庄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一)景观同质化,文化特色缺失

我国乡村建设正处于新的摸索阶段,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颁布了一系列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但在村庄建设中,许多村庄没有从当地环境和文化出发,盲目跟风,效仿城市及其他地区的做法,造成村落的传统风貌弱化、村容村貌雷同,村庄特色丧失、村庄文化割裂,同质化现象严重,随之而来的是村民对自身文化认同感和对乡村归属感的日渐模糊。

(二)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现阶段,我国大搞村庄建设,农民更注重经济环境的改善,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景观设计当中,村民缺乏生态保护与规划意识,没有考虑如何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而是人为地将自然景观要素拆除、破坏,重建景观。垃圾桶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垃圾露天堆放,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如河流作为最重要的廊道景观,村民却将生活污水、农业垃圾直接倒入河流中,破坏水体生态系统。

(三)空间建设无秩序,缺乏宜居的人居空间景观

目前村庄建设中更多的是着眼于点和线,对景观的结构性分析不足,无法有效地利用基质面,使山地、森林、农田和街道等发挥其最大作用。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闲置空间较多,长期无人看管、杂草丛生甚至荒废,造成资源浪费。如因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村民门前会留出较大面积地块使用水泥硬化,用于晒谷、停车等;屋后树丛则搭建铁棚圈养家禽,杂乱不堪。缺少庭园及公共空间景观的营造,绿化覆盖率低,致使农村整体人居空间环境较差。

四、基于生态理念的美丽宜居村庄景观设计策略

针对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以生态理念为指引,坚持“减法做彻底、加法做精致”的村庄环境整治理念,减少污染,拆迁透绿,减少闲置地、空心房,适宜打造景观节点,适当增加绿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庭院,提倡共建共享,改善人居环境。

(一)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塑乡风文化景观

文化遗产是农村最具地域特色和场所精神的景观要素。村庄景观规划应关注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保护重要的地域文化脉络,将乡村景观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联系起来,恢复或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标志性文化景观,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在村庄景观设计当中,要立足实际,对不同地区农村文化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正确处理和对待传统文化,增强创新意识,将具有历史性的文化符号融入景观小品、文化生活广场、游园等公共空间中,使得地域文化在村庄景观设计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生长格局。

(二)融合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优化人居空间环境

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核心是要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有机结合,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人口相对集中、自然环境良好的区域建设活动广场、游园等公共空间。同时,对于道路廊道、河流廊道、前庭后院进行整治,按照“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结构,适当种植本土植物。

(三)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农村景观要素,加强村庄景观特征的提升,因地制宜地改善农村环境,已成为创建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内容。因此,不可将城市化、现代化元素生搬硬套至村庄景观建设当中,做过多的装饰;而是要因地制宜营造植被景观,保持农村质朴的同时,保护农村景观的生态多样性,提升景观观赏性。由此我国的村庄建设才能真正得到有序、合理、长足的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古港镇范市村美丽宜居村庄景观设计实践

(一)项目概况

范市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古港镇,地处丘陵地带,总面积为838.81公顷。该村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北与中坪村相邻,东为梅田湖、港星村,南接古城社区,西南与关口街道办事处接壤。村内有浏东公路和大浏高速在南部斜穿而过,可直达浏阳市区和古港镇。国道和高速给范市村带来了巨大的交通优势,黄泥塘水库、梅田河以及与梅田湖村相连的大片耕地、花木皆是优质的旅游资源。在浏阳市古港镇人民政府的支持协助指导下,结合现场实地调研、《浏阳市古港镇范市村村庄规划(2017~2030年)》、卫星遥感图像数据等各方面数据资料,我们对范市村景观进行了设计改造。

(二)改造前的问题

范市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风貌,由于此前没有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量浪费:村庄规划欠缺,大多数功能节点在村庄里没有得到体现;村落中道路系统混乱,公共空间没有确定的围合与界限;村民保护意识淡薄,对乡村景观中的各种景观构成因子呈现出放任状态,水域生态系统充斥着大量垃圾,场面不堪入目。在乡土文化资源方面,范市村现存古桥、古井、古庙、古树、古巷等多种历史文化元素,但这些代表乡村发展的历史构件随着岁月的推移大多都被改造破坏,致使无法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和完整的景观环境体系。

(三)美丽村庄景观设计

范市村村庄设计以村庄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生态理念为指导,本土特色、乡村结构为核心,突出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在挖掘保留原有乡村特点、乡村生存方式、村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清理垃圾、杂物、残墙断壁、庭院,实现村庄的环境美;进一步根据当地文化,实现村庄的布局美;开发探索发展新农村产业,实现村庄的产业美;在三美的基础上通过良性循环,实现村庄的生活美;通过传统文化再发扬,实现村庄的风尚美,最终达到五美的建设目标。

1.场景复现,突显地域文化特色

古树和古井周围是乡村的生活交流空间,古树更是乡村人的信仰空间,激活这些具有话题感的空间元素是乡村景观建设的迫切要求。恢复这类乡村交往公共空间,还可以加强凝聚力。范市村古井及周围地块的景观设计,是在渠道与水池边设置水车,以水为载体将景与景相连,使得荒废的场地与水池具有活力;同时,在不改变及破坏原有基质的基础上进行复原与改进,铺鹅卵石游步道,补栽灌木,设计亭子,由水渠内的水沿路向南衔接引入樟树下的小型叠瀑,再由水沟经过活动广场形成一条贯穿居民主要聚居点的流线。范市村现存古树八棵,位于该村小学内,四周围墙封闭,教学楼也已成危房。由于保护意识不强,少许古树已呈衰竭趋势。对于这类极具文化价值的元素,我们结合周围道路、环境,将围墙拆除或做成了镂空的形式,留住了历史的回忆、文化的传承。

2.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

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村口、街巷及一些公共空间。范市村古街巷的入口,是村民聚集地之一,该地块临近水池,此前年久无人打理,杂草丛生。我们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在保留行道树、水池的基础上,将荒地适当硬化,做成了休闲广场,增设了亭廊、生态停车场,栽植了四季本土花卉、千叶女贞等球形灌木,完善了村庄功能规划。范市村临水的区域,自然景观基础条件好,渠道两边树木茂密,我们充分结合这些基础条件和该地河道水流的优越自然环境,保留并整改了原有渠道与树木,打造了休闲、亲水景观节点。渠边还设计了鹅卵石步道、长顺亭,保留了原有码头、水景,使村民在休憩时有景可赏。

3.利用地势,因地制宜,打造景观节点

景观节点类似于斑块,科学合理的斑块不仅能够提高生态效应,还能对展示当地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在保留村庄结构的基础上,利用空地、闲置地,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的景观节点,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环境条件打造适宜的景观小品。如在范市村的景观设计改造中,我们就在大樟树下进行了闲置地景观节点设计。由于大樟树周围地势相对较高,呈不规则地块,设计中我们利用地势优势,保留了樟树,将水渠中的水引至其中设置小型瀑布,增强视觉冲击力;再通过水沟将水排至入口节点处,将节点串联。

4.大力推动环境整治

村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景观节点、公共空间的建设上,更要加强思想观念的建设。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主要是因为村民在意识观念上没有发生转变,在景观层面不知道要进行水体净化、主道路硬化、庭院绿化。因此,在范市村的景观设计改造中,我们处处提倡村庄共建共享、共同维护,力求将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六、结语

村庄景观建设是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多重价值。生态理念下,本文通过探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存在景观同质化,文化特色缺失、村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空间建设无秩序,缺乏人居空间景观等问题,提出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塑乡风文化景观、融合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优化人居空间环境、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并在古港镇范市村的实际建设中加以运用,旨在为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景观设计提供借鉴。

作者:郑玉梅 吴越 汤达愉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浏阳市古港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