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入口景观设计思考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入口景观设计思考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入口景观设计思考分析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入口景观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乡村之间差异的标志,但在改造中存在相似性问题。入口标识作为乡村的重要景观节点、交通节点,其形象提升尤为重要。通过调研探究乡村入口景观的现状,对乡村入口景观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在提升乡村风貌的同时也应兼顾其内涵,结合地域文化体现其特色,根据现状条件遵循环保可持续原则,以达到更好地延续传统文化和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的目的。

关键词:乡村振兴;村口设计;地域特色;设计方法

1乡村入口景观的现状

1.1意义与现存问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口景观设计,是对于乡村环境、乡村特色、乡村产业等要素提炼后的再设计,是乡村精华的集中体现[3]。村口景观设计不仅影响着乡村形象,作为村庄的精神堡垒也影响着村民对家乡的归属感。对于以旅游为主要产业的乡村,同质化会导致自身在乡村旅游市场竞争中失去吸引力。现如今城市景观设计规划发展迅速,反而忽略了对乡村景观的系统性研究和设计方法的讨论。

1.1.1尺度问题

常见的村庄建筑的布局都较为集中,多与山川、河流、农田、公路等乡村环境毗邻。尺度过大的入口景观可能象征着村民经济的富足,但一味的追求排面、形式感,与村庄规模和发展情况不匹配,未能与乡村进行良好呼应,导致二者的融合度较低。反之会使入口景观淹没于村之中,是对景观标志性的削弱。作为乡村中重要的景观节点,尺度的选择至关重要。

1.1.2元素滥用

入口景观代表着乡村的第一形象,蕴藏着乡村文化底蕴,承载着乡村的精神文明。村口景观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所用设计元素、风格应是由当地文化传统或特色中提炼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符号。例如仿古牌坊在现如今乡村入口的应用较为广泛,牌坊源于中国古典建筑,色彩、造型优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但仿古牌坊是否能与乡村周边环境相互融合,与村内环境、建筑风格、乡村文化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准确提取乡村元素并合理运用,使内外协调融合。

1.1.3特色缺失

鲜明的乡村特色应是新农村建设中应具备的重要条件,而如今大规模的集体改造虽有效地提升了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改善乡村环境,但形式统一的现代化改造一定程度上覆盖了乡村特色。千村一面的风貌对于地域间自然环境差异、文化差异也是一种削弱。入口景观应是乡村特色的集中体现,因此在设计中更应准确把握当地特色元素,挖掘文化符号。

1.2类型

入口是乡村重要的景观节点,往往是对乡村形象的第一认识,而“外貌”是否美观是对形象最直接的影响,但近年来乡村建设的同质化问题突出。经过调研,把目前常见的村口景观归为牌坊类(见图1)、景观石类(见图2)、雕塑类(见图3)和文化墙类(见图4)。以牌坊作为入口景观的乡村为数众多,也是最常见的乡村景观入口之一。大多数以木材或石材为主,形式上仿造传统古建筑形式,更适用于以古建筑为主的村镇。此类牌坊乡村间样式相似度极高且尺度较为宏大,与大多乡村建筑风格不统一,与环境的融合度较低。但因工厂制作成规模,建设后效果明显,一些地区的风俗也喜爱在村口、路口设立牌坊,所以在乡村中使用较为普遍。景观石由于建造成本低、安装简单,只需在石头上篆刻村名即可,所以在村口景观中的应用也比较普遍,石头在景观中的运用也可追溯到古典园林。虽然景观石能较好地与乡村环境融合,但是在外观上缺乏特色,不能有效地体现出乡村特点。作为村庄中的标志性建筑,多数景观石的体量也不足以支撑。雕塑类和文化墙类景观相对于牌坊和景观石在实际中的应用较少。通过对乡村要素的提取和再设计,可以较生动地体现出当地文化特色,外观形式多种多样、意象突出、可运用的材质丰富,满足乡村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在设计中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对乡村的针对性要强,对尺度和意向准确度的掌控能力要高。

2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2.1顺应自然条件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多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决定了乡村的选址、乡村形态、建筑特征。在传统的乡村中,建筑多以“自然为本”就地取材[4]。根据地方自然特征,把地方性材料融入到建筑中,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尊重自然。设计维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也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5-7]。

2.2尊重文化差异,保留地域特色

我国幅员辽阔,在语言上就有“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的说法,文化差异更是如此。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不同,文化发展也有差异,所以呈现出的乡村形态、风格也各有特点。地域文化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源,也是乡村间差异的体现。在绍兴文史•百镇赋的系列报道中就提出“把文化厚度植入乡村建设,有利于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增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的理念。地域的差异促使农民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把握住优秀的乡村文化,能催生出不同的乡村产业,拉动乡村经济发展。地域的文化差异自然产生地域特色,乡村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保留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提升特色。乡村的建筑风格、乡村形态来源于地域文化,也是乡村特色的重要体现形式[8]。人们会将能代表当地文化的元素外化到建筑结构、色彩等形式中,同时地域文化也表现在当地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中,乡村景观设计中更应加强对地域特色的重视。

2.3掌握发展方向

以传统乡村产业为例,农、林、牧、渔等乡村经济产业,多是受乡村所处自然环境影响。而现代乡村发展中旅游业、乡村工业、商业也占据着较大比重。因此,设计与发展方向匹配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除了对发展方向的尊重,设计也可以在其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3设计方法

3.1设计要素

村口景观的设计过程需要从选址、内容、需求等多方面考虑,对乡村的现状进行调研,准确提取乡村要素,这些都对材质与样式的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乡村风貌的要素构成进行分类式引导,根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乡村形态等因素规划分区,对乡村准确定位,能有针对性地提取重点要素(如表1所示)。村口景观一般是乡村特点的集中体现,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对乡村要素的高度提炼。

3.2设计原则

2017年福建省住建厅公布一批负面案例,展示美丽乡村建设中惨不忍睹的“形象工程”。在这些负面案例中,美丽乡村建设走了样。比如照搬城市模式,建设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形象工程”,脱离了乡村实际需求。推山削坡、大面积硬化路面也破坏了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9]。村口的景观设计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设计中应当与周围环境融合起来。村口景观应与乡村内景观、建筑风格、乡村文化、发展方向、发展情况等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坚持与乡村协调的原则,使村口与村内协调融合,设计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入口景观既是传承乡村文化,也是乡村未来发展的起始,所以要禁得起时间考验,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首先是质量可持续,入口景观所使用的材料最好就地取材、简单易得,经得起风吹日晒,便于后期保养和维护。其次是可识别性,村口的形象不只是给本地村民看的,更多的是吸引游客的功能。这种易于识别性可以是尺度、色彩、风格等方面,表达上需要通俗易懂、简单直接,才能让更多的陌生人在短时间内迅速识别。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主要影响村口景观的外表和基调,是当地历史、特色民俗、本土文化的最外在表现形式。所以村口景观在设计中需充分发挥当地特色,区别于其他乡村。其次村口景观也要注重融入文化元素。如果说美观是外表,那文化内涵就是对乡村“厚度”的体现,也是体现了乡村振兴策略的更高层次。

4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口景观设计,承载的不仅是乡村居民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是对乡村文化、乡村历史、人文特色的体现[10-11]。好的村口景观设计对乡村产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阶段乡村改造建设主要集中于乡村内部改造设计,专门针对于村口景观的设计研究较少,现实中改造也存在同质化严重、尺度过大、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村口景观作为进入乡村的第一幕,对乡村形象的影响至关重要。村口景观的设计需要体现该村主题、彰显乡村特色、重视当地文化内涵传承。除了要加强对乡村入口改造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当地村民对景观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更好地延续传统文化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

作者:要博文 黄志红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