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振兴下传统村落景观改造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丰富,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逐步提上日程。但是,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中,过度开发农村的自然资源,导致乡村环境等问题逐渐凸显,村容村貌、地域特色等也发生了改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分析了目前乡村景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村落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村落景观改造的策略。
目前,我国的乡村景观主要由绿化设施、基础建设、周边景观及乡土文化等要素构成。乡村的景观主要是村民对居住村庄的格局及环境进行改造,这种景观不仅能够反映当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反映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很多乡村原有的建筑和肌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例如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村落景观及文化。因此,如何保留原有村落特色景观,延续并发展村落历史文化,让村落景观改造助力乡村振兴,是目前亟待研究的课题。
1传统村落景观设计的意义
1.1直接影响乡村经济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可用景观设计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的整体生活质量。目前,很多乡村都开发了村集体和村民个人的特色产业,这些乡村企业凭借当地特有的资源,在发展中将特色产业与村落景观有机融合,借助产业经济的发展,推进乡村整体规划和设计工作[1]。我国很多地方的乡村建设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例如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结合、与农业发展结合,形成了比较成功的发展模式。
1.2影响村民的生活质量
村落的景观建设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在乡村景观建设中,必然会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和宜居指数,提升乡村原有的规划设计,改善乡村脏、乱、差的面貌,提升乡村整体景观效果,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通过规划整理乡村自然景观,各村落都在挖掘自身的资源及优势,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1.3影响乡村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建设不仅能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还能保证当地生态环境治理达到标准,进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很多村落受到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盲目建起工厂,随之而来的各种污水排放、垃圾排放等问题,很多树木、农作物等受到污染,给乡村的景观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破坏了乡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2]。
2乡村景观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缺乏原生态景观
在乡村改造中,很多地方习惯性地照抄、照搬城市的做法,以都市化为模板,脱离了乡村原来自然淳朴的景观风貌,而且有些地方出现了很多“面子工程”,导致景观建设功能性减弱,原有的生态景观也被打破,导致整个村落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目前,我国很多村庄以农业、畜禽业、传统工业等为主要产业,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致使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污水、垃圾等排放物多,水体环境承载压力大。此外,由于乡村外部有农田环绕,忽视内部绿化建设,村庄内的公共绿化景观相对较少。
2.2农业生产景观利用率低
目前,很多乡村的农业生产景观逐渐凋零,原有的生态景观被打破、乡土文化不断被破坏。随着城市产业不断引进,大量农村资源被开发,土地的承载力有所下降,农村生产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增多,基础设施受到破坏,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及安全问题[3]。此外,生产景观也是农村景观改造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资源,但是很多地方的农业生产景观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有些地方土地资源丰富,但是不够集中,土地很难规模化经营,村庄没有集体建设用地,村户分散,而且空闲地较多。
2.3村落公共设施不完善
公共场所作为人们聚集、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是村民们交流的场所。但是很多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十分杂乱,而且公共活动空间有限。另外,虽然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但公共设施却无法满足村民实际需要,也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图书馆、电影院、科技馆、公园、游园等仍比较匮乏。
2.4乡土文化逐渐消失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乡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很多地方的乡土文化得到了充分开发,成为知名的旅游胜地。但也有很多地方背离了自身的文化特色,改变原有的村落风貌,脱离了当地的文化,导致乡土文化逐渐消失,乡土文化日趋贫瘠,这是目前乡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5乡村保护规划模式单一
我国大部分村落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村落的景观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在村落的保护利用中,要对村落的景观建设进行评估。但在以往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很多地方盲目地将城市空间格局套用在村落规划上,忽视了村落的特点,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的特殊性。导致了村落无序开发利用,空间格局混乱。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整齐划一的现象,建造了高大上的牌楼、城市化的广场等,忽视了各个村落的独特性,不仅造成了浪费,也不符合当地村民的需要,严重破坏了村落的整体历史风貌。
3传统村落景观改造建议
3.1修复乡村文化
村舍是最能体现乡村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很多村庄尤其是城市周边的村庄乡土风貌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乡村本土风貌基本丧失。对此,要结合地域特色进行修复。例如,针对一些古朴的乡村院落,可以保留原来的建筑风貌,并进行适当修正,加入乡土元素。针对破旧的乡土建筑,首先要确定其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其肌理进行修复、扩建或者迁移。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保留乡土文化及历史感[4]。在乡村文化修复中,要着重打造村落主题文化,例如艺术主题、红色主题、文化主题等。在村落主题文化营造中,要根据当地的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再利用。营造主题文化,既突出村落的特色,又要增加游客的归属感和新鲜感,让游客能对村庄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此增加村庄的吸引力。
3.2改造村舍功能
在村舍改造中,要结合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村舍的功能。在庭院设计上,要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安排适当的种植、养殖、晾晒谷物及贮藏的区域,以及室外活动的场院。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可以增加一些乡土特色的民用客房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栽植一些藤本蔬菜和植物,为游客增添观赏乐趣。庭院内栽植的树木可以选择大冠幅乔木,如京桃、杏树、梨树、海棠等,同时要点缀一些花草来丰富植物景观。在村舍改造中,应结合当地特点,外观尽量保留古朴的民风,内部的空间结构可以采取现代化的建筑方式,结合生活及经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建筑形式。另外,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农村村落景观改造中,要适当加入“养老村”的建设,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提供保障[5-6]。
3.3丰富植物景观
一方面,可以利用植物的色彩来提升村落景观的效果。在植物色彩的选择上,尽量用色调统一的景观,即植物的景观与周围的景观保持色调一致。但是统一性并不代表单调性,可以根据周围的建筑等景观适当加入不同色调来调节氛围,实现跳跃的视觉效果,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村落的景观设计可以尝试利用冷色、暖色对比的方式,凸显传统村落的艺术效果,也可以利用轻色与重色对比的方式来提高观赏效果[7]。另一方面,可以将彩叶植物和周围建筑的颜色融合起来。在村落景观建设中,植物搭配要保证植物与建筑的风格、色调、形式等统一协调,让整个景观保证完整性。例如,在较大的建筑周围,可以栽植一些高大的彩叶乔木,周围再搭配茂盛的灌木类植物,让整个景观实现高低错落有致的效果。在一些建筑的墙壁前,可以栽植一些颜色比较艳丽的植物,例如刺玫、玫瑰、大丽花等,在墙壁下可以栽植一些攀爬植物如五叶地锦、三叶地锦等,实现立体绿化的效果。此外,可以利用村落的空地等,建设小型游园,栽植小乔木、配以灌木、花卉等,在适当的位置安装座椅,给村民提供纳凉、赏花的去处[8]。
3.4改造村落外部景观
村落的外部景观包括田园、乡道、溪流等。田园景观设计要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实践需要,同时结合乡村的发展定位和发展需求,达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农业生产的观赏性,适当增加一些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同时合理规划农业种植区域,建设美丽的农业生产景观。农村乡道不同于城市道路,乡道形成了农村的骨架,除了具有交通的功能外,还是连接村落的设施和村民休憩的地方。在景观上,乡道施工的材料除了考虑防滑、耐磨以外,还要经济适用,追求美观效果。对乡道进行适当绿化,实现遮阴蔽日、美化乡村环境的效果。溪流景观也是乡村景观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村民可以在溪边洗衣、洗菜等,丰富乡土风情。溪流在乡村以多种形式存在,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水域和岸边休憩活动场所,架设小桥,既便于人们行走,也能丰富水域景观[9]。可以对水域的驳岸进行绿化改造,栽植荷花、睡莲、千屈菜、芦苇等水生植物,既能美化景观,又能改善水质。
3.5增加农村基础设施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需要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多,但是很多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匮乏。在乡村景观改造中,应充分利用村落的公共集散区域建设基础设施,满足村民娱乐、健身、休闲等需要,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景观。同时,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护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对村落的集散区域进行集中规划,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农业发展需要,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完善区域基础设施。给村民塑造多种情感体验区域。一是可以利用植物的色彩,如红、橙、黄等植物,给人们营造出动感十足、热情奔放的境界;蓝、白等冷色调的花卉植物等,给人们带来幽静、神秘、浪漫的情感体验。二是在村落的建设中,可以在适当地点建设公园、游园等,安装健身器材,给村民增加健身和娱乐的场所,划分跳广场舞、打太极拳、唱歌等不同区域,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三是可以建设村民书屋、村民棋牌室等,给村民提供聚集、娱乐的场所。
4结束语
乡村景观直接反映了人与环境、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现在很多农村原生态景观缺乏,农业生产景观利用率低,且很多村落公共设施不完善,乡土文化在逐渐消失。在传统村落的景观改造中,要坚持修复乡村文化,提高村舍的功能性,增加农村的基础设施,改善村庄周边的田园景观、乡道景观、溪流景观等,让村落景观改造在乡村生态环境、文化环境、生产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陈秀波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