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传承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传承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传承探析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文化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物质文化被破坏,非物质文化遗失。从地域文化相关特性及面临困境进行研究,探索出用地域文化重构乡村景观空间,从而唤醒人们对乡村地域文化的记忆,并对其进行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乡村景观空间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源在乡村,中国五千年历史文明由乡村主导,由村民为主体,通过村民不断传播和发展,因此乡村文明携带着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乡村地域文化是指能够适应当地村民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参与生产生活与其紧密联系的文化。乡村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是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来源。因此,在乡村建设中文化不再是次要地位,乡村地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其发展指引方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新时代下,国家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还留存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应当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力与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筑根铸魂,促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生活全面振兴。

1地域文化相关研究

1.1地域文化的理解。地域文化在其生存语境和状态下可以理解为在不同层次地域空间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形成的多样性文化,并通过交流和审视研究产生的不同地域空间差异性的文化种系。乡村文化是历史文化产物的主要形式,具有历史特性的文化种系,是在一种特定的封闭半封闭的地域时空中群体自发性的生产生活的产物,对其进行研究可以重现人类发展的历史。地域文化通过不同层次地域空间产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地理景观,以及在相同层次地域空间中不同时间维度下形成的不同内涵和外在特征的文化种系。

1.2地域文化的特征。1.2.1地域性。地域文化是在具体某一地域空间载体中产生的文化体系,因此具有这个地域的特异性,还具有区别于其它地域的差异性。地域性也包括地域文化的特异性和差异性,是其基本属性[1]。1.2.2丰富性。人们生产生活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会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有物质的古建筑文化、农用工具文化、自然植物文化,非物质的饮食文化、宗教活动文化、节日文化、民间杂技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村规村约文化等,因此地域文化的丰富性是其内涵特性。1.2.3亲缘性。地域文化来源于地域载体空间,是特定的某一个区域,对其存在归属感,这一特定区域的居民对这个地方的文化具有感知能力和认同感,居民们从小就生活在当地文化的环境中,受其熏陶,耳濡目染,因此对本土的地域文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共鸣使文化深深植根于居民们的心里,就像亲人一样。1.2.4动态性。地域文化是经过长时间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在不同的时间里文化在不断地变化着,而文化经过传播也受到外部环境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具有动态的特征。

1.3地域文化与景观空间的联系。空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文化的表达让空间变得形象化,空间也是文化产生的承载体,文化和空间产生有机的联系,空间承载文化,特定地域空间形成地域文化,地域文化又构成景观空间,由文化元素到整体景观结构,再到构建文化空间融合的文化景观空间形成过程。当文化与建筑注入到一个空间里时,空间就由抽象变为形象化,具有了灵魂,让人们感知空间和文化的存在,这些场所也将成为文化。因此,在乡村景观建设中以空间为切入点研究其与文化的融合构建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1.4乡村地域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根源在乡村,在过去的社会里,农民是社会的主体,农村是社会的主要空间,农耕种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乡村地域文化是在农村通过农民的生产生活逐渐遗留下来的产物文化,在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应重点把握乡村地域文化的建设[2]。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下,乡村地域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乡村地域文化建设也面临困境。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造成农村“空心化”现象,使得乡村地域文化建设缺失主体;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建设速度加快,但与此同时带来外来文化的入侵和乡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乡村地域文化赖以生存的空间被挤压日渐边缘化,而当前对乡村地域文化的建设又偏向于产业化发展方式,使其逐渐丢失原真原味。总的来说当前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不相适应,造成乡村地域文化面临物质文化被破坏、农耕文化丢失、传统民俗文化逐渐被同化、传统手工艺逐渐消失、乡村地域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不相适应、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无法与群众精神需求相适应无法与其形成精准对接、发展模式形式上的创新性不足、文化产业缺失活力在文化挖掘发扬传承方面不够深入全面等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3]。

2地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原则

2.1推陈出新原则。文化有积极向上、有意义、有价值的,也有低俗的影响价值道德观念的部分,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时应该区分好的文化和不好的文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对有传承和保护价值的文化进行提升。

2.2发扬创新原则。地域文化具有动态性,是随时间历史的变化一直变化,可以人为地进行干扰,改变文化的动态轨迹,引入外来先进文化与其融合,使文化得到创新性的发展。

2.3与时俱进原则。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文化的发展应该与时代进步相适应,这样才能在历史的长河里屹立不倒,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文化只会被淘汰。在对文化进行景观空间营造时也应该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不能脱离现实使景观变得老套过时,没有吸引力。

3乡村空间与地域文化载体的共生策略

3.1山水观赏文化空间营造策略。山水观赏空间是由乡村的山、水、林、地自然生态元素等组成的空间体,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可以挖掘当地的植物文化,用乡土植物来组景,与山水等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意境,让人就像在古人的山水画中游览一样回归大自然,感受自然生态元素山水植物等营造的意境文化。

3.2村庄生活文化空间营造策略。村庄生活空间的组成结构元素复杂且在时间的发展中一直变化,主要提供村民生活起居的空间场所,村民使用最广泛的空间,日常的吃、喝、睡都在这个空间完成。在生活空间里融入最能引起村民共鸣的乡村的历史文化,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元素古老建筑、古树、古遗迹以及历史事迹、传说、神话、民风民俗等,通过这些历史文化元素探寻乡村的历史演进历程,以历史演进的叙事方式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村庄生活空间中,重构历史文化空间,追寻乡村历史足迹。

3.3田园体验文化空间营造策略。田园体验空间是村民们生产劳作的空间,以田为基底,以农耕文化为内涵[4]。为了唤起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可以模拟农业生产的场景,再现农业劳作的过程来营造空间,可以让人们体验其中,感受农耕文化,激发人们对乡村的情感。

4结语

乡村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乡村地域文化有利于提升乡村建设的内涵,为其注入灵魂,但当前乡村地域文化发展面临困境。本研究对地域文化进行研究,从而探索出文化营造乡村空间的策略,在山水观赏空间用植物进行意境营造,在村庄生活空间用历史文化营造空间,追寻历史的足迹,在田园体验空间利用情景模拟演绎农民劳作过程,传承农耕文化。空间是文化发展的载体,文化是空间的灵魂,表达着空间的内涵,二者相辅相承。因此,研究地域文化营造乡村空间景观,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极大的意义。但是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之路漫长,还有待学者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

作者:胡潇雅 张昕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旅游与健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