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园外广场景观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概述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尤其是城市广场的美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广场的景观规划和功能布局有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广场作为居民休闲活动的户外公共空间,广场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同时城市广场在改善空气质量、调节生态环境、促进人文交流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沙市南郊公园外广场为设计对象来响应生态城市建设,凸显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会客厅”的作用。
2项目概况
长沙市南郊公园外广场位于天心区南郊公园东面,南二环与书院南路交汇处,周边道路系统较为完善,可达性高。东侧邻近小区(见图1),人流量比较大,主要以老人、小孩为主。西侧毗邻南郊公园,以游客偏多。场地南北方向长度约为146m,东西方向最大长度约为85m。根据现场调研,长沙市南郊公园外广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植物配置不合理,绿植稀少,使得游人在夏天无处躲避烈日,同时还导致供氧量少,使得人们失去对该广场的归属感(见图2)。2)功能分区不明确,空间围合感不强,缺少私密空间。3)大面积铺装给人冷漠,生硬的感觉,欠缺亲近感。基于该现状下,随着生态环境和供氧量要求的提高,对城市广场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长沙市南郊公园外广场为例来探讨广场景观设计研究。目前如何打造出一个可呼吸性的、吸引人们来此地活动的景观设计方案是本项目的突破点。
3设计理念
“森•呼吸”城市广场设计理念来源于大自然中的生态梯田,提取生态梯田中的曲线元素进行形态演变成折线,最终生成层次丰富的平面图。根据生态梯田错落有致的布局,可联想到整体、有序、通畅、流动等特点,将其延展至广场的平面布局、功能划分、流线顺畅等。森———从释义上意为树木丛生繁密,本案借其意,以植物、空间等为载体,创造出有森林之感的局部环境,让人们在广场中感受空间的可呼吸性。从字面意义上,森呼吸———谐音“深呼吸”,体现了广场生态性和人与之交融,当人们步入在有可呼吸性的广场之中,不经意地“深呼吸”。
4功能分区
针对周边环境及活动人群,以普通市民、观光游客为主要对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设计满足不同人群活动需求的广场[1]。在整体布局上,“森•呼吸”城市广场整体设计布局主要概括为“一轴六区”,“一轴”即东西走向的主要景观轴线,“六区”即广场七大功能区,由东往西分别为入口水景区、儿童娱乐区、下沉休闲区、广场活动区、树阵休息区、文化展示区。每个区都有不同的功能,各个功能区通过不同材质的表达进行划分又相互联系。
4.1功能布局
4.1.1入口水景区
广场主入口是吸引主要人流的重要节点,该主入口位于场地的东边,由多边形围合的景观喷泉为主要节点(见图3),给人们视觉上的感观,通过广场铺装为导向将人们带进空间。
4.1.2儿童游乐区
儿童游乐区作为重要景观节点,整个外形在设计上与广场的折线相呼应,为了丰富儿童活动空间,在该场地设计了沙坑、石阵喷雾。为了丰富空间层次,沙坑采取了下沉式,下沉的阶梯给家长提供座椅看护小孩(见图4)。由于小孩天生具有亲水性,为了让小孩与水近距离接触,所以在该场地设计了用32块矩形石头阵列分布的石阵喷雾,丰富了孩子们的亲水活动,给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亲水体验,增强景观空间的互动性。
4.1.3下沉休闲区
为了增强广场的节奏变化,在东北角安排了一处下沉式空间(见图5),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下沉式打破了传统的平面布局,通过人工方式处理高差和造景,巧妙运用高低错落的手法分隔空间,含而不露,形成视觉上的凹凸感,在心理上也给人一种亲切的包围感和安全感。整体空间下沉750mm,下沉空间通过植物、水体、喷泉等节点丰富了空间,让人们在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景观空间。由于下沉区面积不大,将休闲座椅设计在花池上一是为了节省空间,二是为了人们有更好的视线观赏景观,同时还有树木可以遮阴,让人们感受到坐在哪都是一个完整而又丰富的小空间。为了丰富下沉空间的活动区域和材质表达,在东侧还设计了带有遮阳伞的木质休息平台,人们可以在上面惬意的休息、聊天、喝茶等。
4.1.4广场活动区
广场活动区位于场地的中心,为了突出中心和丰富空间层次,广场活动区在材质上采用芝麻灰花岗岩,在高差处理上,该处上升四层台阶,每层台阶高150mm,整体抬升了600mm。广场的外形是沿着整个平面的折线布局的(见图6),在广场的前端设计了圆形雕塑喷泉可供观赏,在中间的两端各设计了两处带有木质座椅的树池,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观赏。沿着广场活动区的不规则外形,东西两侧分别设计了灯带和旱喷,白天可看到透明的喷泉,晚上可以看到带有灯光的喷泉,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空间。
4.1.5树阵休息区
为了在广场上打造一个具有生态可呼吸的局部空间,呼应“森呼吸”主题下的景观广场,在南郊公园的东边次入口设计了树阵广场。将树阵广场设计在南郊公园东边,其主要目的是:首先它作为连接南郊公园次入口和广场活动区的节点,通过树阵的方式在游览行走的过程中形成了视线上的阻挡,能够吸引人们不由自主的走进这个空间;其次,在东西走向的主要景观轴线上,树阵广场作为由动到静的过渡空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再次,树阵广场每个树池旁边都设有座椅可供休息,交流,长沙又属于冬冷夏热气候,所以树阵广场这一大片林荫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可乘凉、可呼吸的空间。
4.1.6历史文化展示区
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湖湘文化历史,在树阵广场南面设计了历史文化展示区,该区整个外形和广场活动区的折线相对应,在该处沿着微地形设计了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人们可以通过长廊的展示墙了解湖湘历史文化。该文化长廊采用红色的深度炭化木防腐木,高度为3m,展示墙采用非对称设计,长廊顶部采用透明玻璃板,通透性较强。
5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作为广场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场节点、铺装、功能等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考虑植物的位置尺度,边界围合,内部组团等,通过植物造景形成不同层次富有节奏变化的景观空间。本项目中的植物配置主要采用围合和组团两种方式进行造景,广场的东南两侧均靠近主干道,车流量大且尾气排放较多,因此在植物上多采用对尾气和烟尘有较强抗性的树种。在广场的东南两侧种植高度为900cm的法国冬青为第一层次树种,第二层次树种为广玉兰,第三层次树种为红叶李。三层植物高低错落有致,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颜色的树种,如在夏初广玉兰开满白色花朵,秋天红叶李片片红叶,不仅美化了广场环境,同时用围合与组团造景的方式形成了变化丰富的流动性广场空间,借此划分出多层次的领域空间来满足游人多样化活动需求[2]。广场内部活动空间的围合注重硬地景观与绿地的形式、布局的结合,渗透利用栽植与景观的进退关系,使自然的活物与硬质景观相生相长,共同营造出属于组团内部的、令人感到亲切的空间。如,在下沉休闲区入口设计一组四层关系的植物配置,第一层高7m~8m的桂花,第二层高3m~6m的中乔木白玉兰,第三层1m~3m的小乔木、大灌木和球形植物,如红叶李、海桐球、乌桕,第四层1m以下的花卉、小灌木,如金叶女贞、叶麦草。在历史文化展示区周边设计了木质廊架,通过种植藤蔓在木质廊架边缘进行布置,发挥点缀作用,也可以提供休憩、遮阴场所,用花架联系空间,可使空间变化趋于多样化,避免单一。由于广场花坛布局灵活、占地面积可大可小、装饰性强,因此在该方案中多处运用了各种形状的花坛,为打破形式单一且面积巨大的硬质铺装形式,有的高出地面0.5m~1m,有的直接嵌在硬质铺装中,丰富了广场平面和立面形态,使景观更富层次感,同时结合景观雕塑、景观水体等节点进行整体设计。
6结语
本项目首先在基于党的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战略和响应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下,以长沙市南郊公园外广场为设计对象,对当前广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以可呼吸性为设计理念,通过广场的树阵、植物的配置来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从而打造一个具有呼吸性的景观广场。其次,通过折线的平面形式将广场重新分区并进行了说明与分析,进一步增强了人与景观的互动性、参与性,打造出了一个集观赏、游玩、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互动空间。本项目有望形成可呼吸性的景观广场,为中国的生态景观广场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鲍亚仙.“城市的客厅”———浅析城市生态广场设计———以“福州滨江市民广场”项目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2018,35(7):60-62.
[2]方强华.广场景观形式设计对人活动行为的影响分析[J].装饰,2014(6):129-130.
[3]罗沁,武勇.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3):57-62.
[4]郭洁.关于城市广场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2,(4):18-19.
[5]梁雪.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邹鑫旺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