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海绵城市景观设计解析

摘要:“海绵城市”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提倡的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更高层面的表达,更是我国永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和城市的雨洪资源化、增加城市的水域和湿地面积、增加雨水的地表下渗率、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面源污染以及减少洪涝旱灾的危害。水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追求,是对水生态安全理念的追求,也是对水环境、水生态工程技术和艺术追求,如何做好海绵城市设计,本文就此谈谈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生态景观

1海绵城市角度的景观设计的论述

近些年来“海绵城市”是我国发展的新名称,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提高城市的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城市过度开发土地资源,从而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海绵城市遵循水资源、土地利用、水循环、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海绵城市在景观方面是低影响开发和低影响设计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的前提是保存生态资源,例如湿地、森林、溪流等。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优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排水管道连接和不可下渗地方方面最大限度的实现水平衡和水环境的保障。通过小尺度设置分散的过滤、滞留等,使径流中所含的物质得到充分的预处理过程。加强自然的渗透是海绵城市的第一位,减少水泥地面,改变地面铺装材料,多改造屋顶绿化,讲雨水从源头“渗”下去。可以采用透水砖景观铺装实现雨水渗透,透水砖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透水砖可吸收水分和热量,调节地表局部的温湿度,对调节城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较大的作用。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滞”的一个很好的表现。近年来,针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雨水花园理念及技术在中国得到大力推广并取得良好的效果。雨水花园运用景观的处理手法,讲植物和材料成为花园的主角,既具体雨水调蓄功能,又充满了艺术的观赏价值。雨水花园能够有效的去除径流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悬浮颗粒以及病原体等有害物质。成功案例一:德国的柏林波茨坦广场(Paotsdamer Platz),占地面积19%的用地规划为水面,可收纳地面的雨水和周边屋面的雨水约1.5万立方米,雨水经过种植有水生植物培养和培养在上面的微生物构成的净化水塘,完成水的净化和二次过滤,从而保证了健康而又清洁的水质。成功案例二:新加坡JTC清洁科技园,占地面积50公顷,被构想为热带雨林区的首个商业园区。5公顷面积的中央核心区-裕廊生态园被设计为园区肺部和心脏,由森林之峰、野生走廊、淡水沼泽森林与溪流山谷四大主题区域组成,有效的保留了原有的森林。其中淡水沼泽森林能收集65%的雨水径流,将其过滤、净化,并加以使用。对地形、水文、地质、植物以及动物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增加植被种植,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生态洼地将净化雨水,引流至中央核心区,通过生态净化群落把雨水加以循环,再进一步的净化,被重新利用为厕所冲刷用水。国外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利用和净化可以很好的为我们今后设计做借鉴。

2景观设计中植物在海绵城市的应用

应用方式:目前国家推行的方案总结为“渗、滞、蓄、净、用、排”。应用分类:可以定义为主动式和被动式。被动式:指利用下沉绿地、微地形、生态沟渠等可以积蓄雨水的设施收集雨水,自然集水、自然渗透、自然净水、自然排放。在积蓄、渗透、净化、排放过程中,不施加或者尽量少的加以人工影响。下凹式绿地:指园林绿地低于路面广场及建筑相对地平面,雨水通过自然坡度慢慢排于绿地,被植被吸收,实现滞水、排水的功能;地面自然排水既造价和维护费用低、又美观环保,亦可通过丰富的植物配置的达到园林景观效果。下凹式绿地具有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已经减少径流污染物的作用。微地形:依照天然地貌或者采用模拟大地地形形态,设计出起伏错落并有韵律的景观微地形。景观设计中采用微地形有利于景区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利用缓坡地形来降低水体流速,首先沉淀一些大颗粒杂质,再通过沙石土壤、植物根茎叶的渗滤作用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借助植物吸收一部分水,最终达到净水和滞留水资源的目的。主动式:指把雨水集蓄到预先设置的人工雨水收集设施内集水、渗透、净水、排放。在积蓄、渗透、净化、排放过程中,施加以人工干涉。蓄水模块水循环系统,主要是把雨水通过预埋管道导流到由蓄水模块组成的蓄水系统中。所积蓄、净化的雨水可以自然渗透、自然排放,也可以加以利用,作为灌溉用水使用。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常用语人工湿地的植物种类有芦苇、香蒲、风车草、再力花、美人蕉、灯芯草、藤草、茭白、花叶芦竹、菖蒲等,其中芦苇和香蒲应用的最多。

3植物的选择

在海绵城市中如何选择植物?首先,即可耐涝又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其次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优先选择本地植物,因为本地植物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常绿与落叶搭配,灌木与草本搭配,保证植物的季相和空间层次。在搭配植物的同时也满足满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出现的现象。选择可互相搭配的植物,提高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和观赏性。例如,衡水服装创意产业园,观花观叶矮地被、耐水湿植物及耐旱植物互相搭配以达到适应雨水花园雨旱交替的目的。前景植物及观花地被都选择了带有鲜艳花色的植物,明紫色与亮黄色相搭配,植物景观轻松活泼,再配上远处以观赏草为主基调的背景,这个案例在植物造景及层次结构上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粉黛乱子草、蒲苇、细叶针茅、千屈菜、鸢尾、二月兰、石蒜、狼尾草、细叶芒、黄菖蒲、少女石竹等都是不错的植物搭配。屋顶花园应选择阳性、耐瘠薄的浅根性植物。植物的根系长度不能超过种植土厚度,一般为10-30cm;选择耐旱、抗寒性强的矮灌木和草本植物;选择耐积水、抗风的植物,常绿为主,冬季能越冬的植物。浅根植物选择如桂花、牡丹、杜鹃、茶花、大丽花、月季、橘子、金桔、茉莉、百合、鸡冠花、洒金桃叶珊瑚、菊花、白玉兰、海桐、苏铁、无刺构骨、葡萄、紫藤、常春藤、爬山虎、六月雪、迎春花、黄馨、鸡蛋花、美人蕉、荷花、麦冬、葱兰、佛甲草、天鹅绒草坡等。耐旱、抗寒植物选择如紫薇、罗汉松、大叶黄杨、雀舌黄杨、栀子花、龙爪槐、紫荆、海棠、腊梅、珊瑚树、纹母、绣球花、紫薇等。常绿植物选择如:山茶、女贞、杜英、广玉兰、榕树、冬青、散尾葵、桂花、剑麻、木荷、含笑等。草坡以麦冬、佛甲草、果岭草为主。

作者:郭丹骅 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