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美学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儒道美学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儒道美学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摘要:儒家与道家美学是我国传统美学框架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及其发展的关系。儒道美学来源于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从哲学中衍生出与艺术,与美相关的理论,使哲学家和艺术家为其着迷。近年来,更多的设计师对传统美学有更深刻的感悟,使得儒道美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并为当代设计的丰富提供更多的思路。本文探讨了儒道美学的内涵,论述了儒道美学对现代景观设计意义,提出现代景观设计在体现道家美学顺应自然特点的同时,也要满足儒家美学关于社会进步性、强调实用性的特点。

关键词: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现代景观设计;生态;融合

儒道美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了我国古代哲学家对于艺术的探索和总结。儒道美学由最初的哲学思想延伸到艺术领域,由宏观的社会层面衍生到审美层面。当前,伴随着全球化和对经济效率的追求,景观设计过于看重实用性,很多设计千篇一律,导致了文化脉络的断层和文化特色的消失。因此,景观设计师从儒道美学这一文化宝库中汲取灵感是十分必要的。

一、儒道美学的概念

(一)儒家美学的核心概念

自汉武帝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儒家思想被奉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中有很多关于美的论述。儒家思想以“和”“礼”“乐”“仁”为美。在《论语》中的《学而》篇中有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这段文字体现了儒家的审美观,即外在的美不是真美,美体现于内在的和谐。另外,儒家十分看重“礼”“仁”“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儒家乐于用天道人伦去压抑个体感情,规范审美理想、趣味,重视的是严格程式的人工的美。儒家思想以“善”为美。在儒家的理论思想体系中,美是必须完全服从于善的,这样的思想在“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等古语中体现无疑。儒道思想中的美学概念与伦理观念相辅相成,追求美与善的统一。然而,儒道美学存在其局限性,即儒家所提的美学概念为的是巩固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二)道家美学的核心概念

道家美学的核心概念,一言以盖之,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这种天与人相互交融的“天人合一”思想便成为道家美学思想的精髓。道家美学强调要运用适当的装饰来烘托事物的本质,以情感的自然释放为目的。有人认为,道家所看重的美与老子的无为思想有关,即强调无色无形,这实际上是矫枉过正,曲解了道家对美的看法。道家美学中素有“虚无”,“虚静”的审美境界,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我国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常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或是受到道家“虚无”思想的启发。中国哲学有入世与处世之说,与儒家强调入世不同,道家强调出世与无为。老子道德经中所说:“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即不去干预万物的自然生长,不把意志强加给万物,功业成就了而不据为己有。老子认为我们应当采取自然的态度来对待天地万物,抛弃和超越人的自私和贪婪,从而得到升华,体现了道家美学崇尚自然与返璞归真的思想。

二、儒道美学观念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

(一)儒道美学的设计观念

儒道美学具有朴素的“设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儒家从美的角度对视觉和谐和社会秩序稳定进行评判,同时对艺术创作的内容和功能作用进行评判。孟子有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把对美好的感受上升到了道德的层面。另外,“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体现除了儒道美学的设计理念。荀子的思想最为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荀子认为人与自然存在差别,但又是难舍难分,相互联系的。这与马克思“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论断不谋而合,即人和自然作为相对应的两个范畴,存在着某种矛盾和不协调,人类需要遵循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承接儒道思想中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设计理念有着时代意义。如今,我们推崇“设计为人民服务”,这样的理念似乎与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美学思想不谋而合。

(二)儒道美学观念在古典建筑中的体现

儒家美学强调秩序感,在美学中,尤其是建筑中体现为长幼尊卑,也是这种“孝道”观念在儒家美学中的一种延伸。我国传统民居对于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观念是十分重视的,以严整的格局、强烈的秩序来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思想在传统的四合院设计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传统的四合院具有中轴堆成、严谨规整等特点,这种秩序强烈的社会思想与儒家美学的“礼”“谦”相互关联。中国古典园林中则更多地体现了道家美学的思想。例如,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借自然生态之景来陶冶性情,将自然带入室内,听自然的风雨之声。我国古代园林将“自然”融入到个人意识之中却又不着痕迹,这种意识的体现多是与自然亲近、平等,并融为一体。道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些就是我国古典园林所体现的“天人合一”。古代人们虽然在民居或是园林构造上强调长幼尊卑和“礼”的儒家思想,但是在但同时也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都是按照自然地理环境来构建居室,不会逆天而为。因此,儒道美学的融合早已在我国古代传统艺术上得以体现。

三、儒道美学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意义

在美学上儒家崇“礼”“和”,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入世”哲学,而道家强调“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崇尚的是自然质朴的生存态度。现代的景观设计诞生于19世纪末,随着美国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掀起的城市公园运动以及麦克哈格生态规划理念的提出,景观设计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体现了当代人类对于自身存在方式和价值的重新思考。

(一)借鉴儒道美学中顺应自然、质朴真实和强调实用等有益于社会进步的设计观念

当今,生态主义原则下的景观设计体现了我国儒道美学的观念。生态主义的景观设计概念既体现了道家美学顺应自然以及质朴的特点,又满足儒家美学关于社会进步性、强调实用性的特点。例如,著名设计师哈格里夫斯在设计时就意识到风、水、重力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设计之中。他设计的加州拜斯比公园就是一个将垃圾填埋场改建而成的海湾边缘公园。这时设计师已不再以人类的眼前利益为追求目标,而是将眼光放得更长远,寻求更长久的循环价值。于是在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往往会顺应基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人类已经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发展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再以强力征服自然,挑战极限为特点,而更多的体现为儒家的“天人合一”,回归质朴的生活方式,但这与人类最开始对于自然畏惧的“妥协”是完全不同的,因为我们在追求“自然质朴”的同时也在借助科技提升我们自身生活的舒适程度,因此儒家美学思想的主张更加重视艺术的功能作用以及对社会道德教化起到启示的作用在此体现。而如今我们所说的“自然”更多的是在我们自身的需求和环境之间寻求的一个平衡点。儒道学说对于社会、自然以及美的参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同时往往会给我们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流行许久的生态主义早已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有了“天人合一”以及“礼”“仁”“乐”的说法,也体现了现代主义大师对于古代哲学思想的探索。

(二)探索“儒道互补”融入设计生活方方面的实践路径

儒道美学会不断的往前发展,同时会衍生出更多的美学观点,“入世”与“出世”都是哲学家对于社会以及自然的思考,都体现其关注的重点。一方面,儒家美学强调“性无伪则不能自美”,认为需要“人饰”为“美”添光加彩。另一方面,道家美学强调自然的美,因此道家在审美时,有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评价。但在真正的艺术活动之中,我们需要自然质朴的文化特征,但同时也需要一些必要的装饰,儒道美学异质而同源,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儒家和道家思想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两者强行分离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儒道两家的美学看似互相对立,实则有着共同的相通之处。通过上文的例子就能看出我国的园林和建筑多为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相融合的产物,儒、道美学本就异质同源,对于儒道美学的探索和实践也应融入到我们现在设计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儒道互补”也是一种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谭向东.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基因[J].美术大观,2011(05):90-91.

[2]俞孔坚,李迪华.可持续景观[J].城市环境设计,2007(01):7-12.

[3]赵晨洋.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现代景观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5.

[4]张文勋.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儒道互补[J].中国文化研究,2008(03):39-52.

作者:孙?娴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