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校园是培养人才和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着景观效果单一、空间利用率低等问题。通过对优秀的校园景观案例———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校园谷”、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中心校园景观、德国埃尔福特市古腾堡中学景观和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的研究,从设计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营造人性化的交流空间和挖掘校园文化三方面,对校园景观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高校校园景观;利用率;交流空间;设计方法
高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又是师生日常生活的场所,校园内的建筑、道路、草木等元素相互作用形成校园景观。校园景观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师生以及观赏者的感受。
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我国建设了一批高校园区和一大批巨型校园,其速度之快世界罕见[1]。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强则综合国力强,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近年来,各地不断增设高校或扩大校园规模,掀起了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又一高潮。在取得数量方面巨大成就的同时,高校校园景观显现出的问题值得思考与总结。
2校园景观的重要性
2.1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建立校园的形象
校园景观对于学校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成为一所大学的名片。如武汉大学的“樱园”,因这一处景观使人们提起樱花便联想到武汉大学,并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说法,樱花景观已然成为了武汉大学的标志。
2.2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愉悦使用者的身心
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课堂时间减少而课余时间增多,即学生处于室外环境的时间增多,因此建筑外环境的重要性显著提升。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其身心愉悦,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2.3良好的校园景观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展开
如上所述,大学教育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多是在课堂之外,于是大学校园成为学生们最好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校园景观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如北京林业大学校园面积虽小,绿地面积不大,植物种类却十分丰富,且多配置标识牌,使学生在校园外部活动时也能识别植物、学到知识。
3我国高校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3.1规划设计模式单一,缺少景观特色
目前,多数高校的校园景观不受重视,规划设计模式千篇一律,对校园内的空地仅做简单的绿化处理,或摆放几组健身设施,使得校园内的景观效果单一,失去了校园本身的特色。
3.2室外交流空间利用率低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行为不难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园内的行为模式为穿梭、经过。校园内部设置的休息设施通常是闲置的,除上下课以外,学生在校园内部停留的时间较少。由于缺少良好的室外交流空间,学生很少在校园内部自发地进行娱乐活动,校园缺少活力。如何将学生由室内引向室外,提高室外空间的利用率,是每一个设计师应关注的问题。
4高校校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4.1交通顺畅,人车分行,减少机动车对场地的干扰大学校园师生众多,校园的交通规划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师生可以快速通达至校园各处,又要让穿梭于其中的师生感受到校园环境之美,减少无效道路的设计。除此之外,还应在设计时考虑到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尽可能减少机动车对场地的干扰,这是保证户外空间高利用率的前提。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可通过多种设计手法实现。
4.1.1利用高差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使人行道路或活动场地与车行道路不处于同一高度,可采取场地、道路下沉或上台的方式。以韩国首尔梨花女子大学新校区为例,整个校园以建筑为主体,设计师以一种全球化的地景式设计策略将梨花大学校园的组织结构融入到城市中。[2]建筑埋入地底,其上的屋顶成为校园中心的公共绿地。缓缓抬升的绿地中央一条坡道逐渐下沉。正如图1所示,校园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校园谷”。谷地的渗入,使城市与校园之间形成一定的隔离。建筑的多个入口均面向谷地,谷地成为了进出校园的必经之地,利用高差自然地将机动车辆阻隔在校园外部,为在校师生营造舒适的人行和活动空间的同时,提高校园景观的使用频率。
4.1.2利用构筑物实现人车分行的交通模式。最为常见阻隔车行的构筑物为车挡石,将其按照小于一辆车宽度的距离摆放在路口,即可有效阻止机动车的进入。但市面上常见的车挡石形式单一不够美观。除车挡石外,还有其他构筑物通过巧妙的布置也可起到相同的作用。以芬兰赫尔辛基阿尔托中心校园景观为例。校园由一座具有穿透性的建筑围合而成,环形建筑中部分布着3个开阔的通道,能够吸收和调节由校外进入校内的人流。从结构组织上看,被建筑围合的绿地就像校园的心脏,内部完全与机动车隔离。使用者可以从附近地铁站、公交站或者地下停车场通过3个大门步行进入校园。利用建筑打造了一个充满流动性和渗透性的校园公共空间,将城市的嘈杂置于校园之外。校园内部24h对外开放,学生、教师和市民都能进入这里散步、休憩、读书,使校园充满活力。(如图2)
4.2营造人性化的娱乐交流空间,提高校园景观的可参与性
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空间、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体验。根据这一原则,最好的社区为居民提供最佳的生活体验[3]。由此可见,新时代校园景观不再仅具有观赏功能,更要具备可参与性,为师生提供交流和娱乐的空间。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少有集体生活的经历,这导致他们的合作意识较差,集体观念薄弱,在与他人交往时易发生冲突。因此,在大学校园内,需要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和集体活动的场地,在沟通中释放情绪,在集体活动中增进感情。以德国埃尔福特市古腾堡中学为例,古腾堡中学主建筑修建于威廉时代,建筑风格庄严而凝重,那一时期的教育界充斥着呆板、服从权势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缺乏适当的师生活动空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沟通。直至2002年4月26日,校园内发生了一起枪击案,凶手为在校学生。凶手在自杀前共有16人死亡,其中多数为教师。校方认为,由于校园缺少交流空间,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压抑的环境导致学生采取极端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感。2003~2005年,该校对校园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增建一座体育馆、一座礼堂,并对室外空间重新布局,增设展览和交流区。新的校园景观以“学生活动平台”为设计亮点。为避免新增建筑与旧建筑之间的冲突,设计师将体育馆和礼堂建筑规划为半地下形式,与原有的城堡建筑形成十字交叉的格局。新建筑直通旧建筑的入口,从旧建筑的大厅延伸至后方的休息庭院。新建筑的顶面作为学生活动的露天平台,靠台的边缘修建成为露台,设有室外的咖啡座、露天教室和运动游戏花园。改造后的校园不仅为在校师生服务,还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3深度挖掘校园内涵,利用景观彰显校园文化
校园景观除了应具有视觉美感,还应被赋予文化内涵。文化特色是校园景观中最有生命力的因素。每座校园都有它的文化和历史,如何利用景观手法诠释校园文化是校园景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以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景观为例。学研中心景观由中轴广场、下沉广场以及建筑周边绿地组成。中轴广场以草坪和水池为轴线,有泉由草坪上的花岗岩石涌出,经白色石台流出落入水池,整个过程“涌———流———跌——汇”象征着学校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深刻含义。内化的传统———北京林业大学的办学理念“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则被转译成景观的核心语义[4]。如何将办学理念融入到景观中是设计的一大难题。设计师将办学理念中包含的“山、水、树、人”四种元素与宋代范宽的名画《溪山行旅图》进行转译。下沉庭院以《溪山行旅图》为主题,配合叠水、简化的几何“山形”和树形的雕塑,在面积2.5hm2的小场地内巧妙地呈现了“山、水、树、人”4元素,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
5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的职能和理念均发生了变化,校园景观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行业的一员应不断探索创新,创造出更多优秀的校园景观作品。
作者:周璐 梁艳 李诗佳 程森 胡轩豪 金子力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