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课堂教学设计研究(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
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品德老师需联系实际生活,渗透贯彻品德教学整个过程,从而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通过生活化的品德课堂,启发学生思维,在实际生活情境之中去感受、去体悟,使之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永恒追求的核心。
【关键词】
思想品德;小学;生活化教育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处发现,有机融合爱国主义、法制教育、思想品德、行为规范、集体主义、历史、文化教育、地理及其环境教育,通过社会活动、社会坏境来引导学生丰富自我的能力、感情、知识、经验,不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树立正确的明辨是非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并具备基础的道德辨别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具备社会生活能力。品德教师在教材的基础之上,通过生活化教学,捕捉知识学科,贴近生活,挖掘生活知识,将抽象的课堂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培养学生自身发展能力,陶冶情操。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的必要性
道德存于整个人的生活之中,人这一整体不会与生活道德所脱节,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应当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而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理论逻辑。在品德思想课程中,也曾指出,品德教育的内容应当源自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品德教师自身应当具备一种“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的理念,一方面让教学融入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另一方面,让生活渗透于不断成长中的儿童,通过生活化教学,将课堂所讲解的内容与学生们这个年龄段、社会生活范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按照儿童的好奇心理特点,在生活化教学中,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情绪,让学生们从中感同身受,引导学生们明辨是非、道德判断。教育的实际作用在于培养活生生的人,其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品德优良的学生,与实际生活的熏陶关系密切,社会生活能力的提升需要以实际生活的环境作为铺垫,在学生实际生活之中,融入思想品德课程与社会课程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的应用
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充分认识到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以及了解了社会之后,便需要与社会课堂教学充分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品德老师们应当将生活紧密相连,用身边的实际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小学生的品德得到培养。
1.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学观念
对于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则在课堂中记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呆板和枯燥,难以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更难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往往教学目的不理想。若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达到生活化教学目的,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效率,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能动力和主动性充分激发,敢想敢说,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对新知识有所理解。
2.运用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可度
对于小学德育类的课程,学生实际上还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解,甚至很多学生认为这就是在空谈。在这种思想下学生很难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另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会被这种想法影响。从而导致课堂秩序与氛围缺乏。而生活化教学方式,实际上是以一种更加贴近学生的角度来为学生讲述某些知识性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充分的认可,在课堂中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进行。例如,在讲述节俭等品德时,可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例,告知其节俭的好处,当然,该好处需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上,其感兴趣的最好。
3.明确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生活化的理解实际上相对缺乏,这就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无法准确的认知课堂并且跟上教师的节奏。对此,笔者认为,必须要对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加以明确。教学生活化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方案,其不是针对某个学科,而是针对所有教学而言的。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可被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这一单一的课程而局限。对于教学生活能够带给学生的益处,必须要加强认知,从而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动性,保证教学的开展。当然,教学生活化是最贴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方案。
三、结束语
小学德育教学是对学生道德培养的必要课程。传统教学中忽视了该门课程,导致学生质量存在缺失。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学生将书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得其学习质量有所保证,充分掌握知识与技能。
作者:薛清泉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河西小学
参考文献:
[1]潘茂春.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不足[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9:231.
[2]韦春江.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刘守全.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J].生活教育,2016,16:16-17.
[4]孙英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方式分析[J].好家长,2016,12:124.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优化
摘要:
问题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要对问题链设计做出科学考量,以提升问题设计有效性,刺激学生感官,形成重要信息链条。问题链设计关键要体现关联性,充分调动课堂教学积极因素,为课堂教学注入强大支撑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问题链;思维
所谓问题链,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设置契合度更高的思考问题。这些问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不妨集中设问、梯度设问、迂回设问,集合学生关注力,引导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问题链并非是一连串问题,关键要体现链接属性特征,对多种教学因素形成关联,促进课堂教学融会贯通,这才是问题链设计最重要的追求。
一、集中设问,集合学生思维关注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围绕学习目标展开问题设计。为顺利激活学生思维,教师不妨集中投放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展开集中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走近文本核心,对文本重点、难点展开多重探究,并通过系列问题梳理,形成重要认知体系。集中发问,让每一个问题都成为系列思考不可或缺的一个点,这样的问题链设计才是卓有成效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先生《骆驼祥子》的片段,故事被拍成电影、戏剧,有很高的知名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给出系列问题:“六月十五那天”祥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哪些地方描写祥子的?这些描写表明什么?文本中如何展示环境描写的?为什么要做这些描写?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自发展开讨论研究。有学生这样认为,祥子在六月十五这天遭遇最热的酷暑,同时突然碰上暴雨,这一热一冷,给祥子带来严重身体摧残。祥子之所以有如此命运,自然是其社会地位决定的。如果自己不拼命,就要被饿死。也有学生说:在这段故事中,作者展开多重描写活动,有直接写祥子的,也有间接描写祥子的,特别是侧面描写非常多,极力渲染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对祥子带来的巨大伤害。教师设计系列问题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感知环境,通过对系列问题的追究,学生从中获得丰富感知信息,为进一步解读文本提供有利条件。
二、梯度设问,促生学生思维渐进性
所谓梯度问题,是指问题设计的难度呈现阶梯性,学生学习思维存在个体差异,思维认知成长也有规律,教师要根据学生学力展开问题设计,让更多学生逐渐接近问题。将问题递进关系明确化,简化了学生思维程序,学生展开循序渐进式思考,自然能够顺利进入良性学习节奏。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为学生学习基础、学生悟性、学习习惯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对问题敏感度会有所不同。设计梯度问题,需要教师对文本展开深度解读。如《论美》问题设计:作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说说作者用什么方法论述的?联系生活经历,谈谈对美的深刻涵义的理解。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链,快速行动起来,对相关问题展开探究。有学生说:本文主要观点是:“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在具体论述时,作者先说美德的重要性,如果美德和外貌不能兼得,这样的美是不完美的。紧接着,作者对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进行对比,指出其行为之美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文本总结,只有将形貌美德行美有机融合,才是真正的美。教师设计梯度性问题链,给学生制造多元思考平台,促使学生从不同维度出发,对核心问题展开深度讨论,最后达成认知共识。
三、迂回设问,提升学生思维有效性
我们常常强调发散性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学习思考,迂回式提问体现的正是多向思维。如果从正面设问不能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教师不妨考虑从对立面、反面展开设问,以迂回战术形成教学策略。迂回设问不是教师故意“绕道”,而是根据教学需要,为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现实诉求而采取的教学措施。迂回设问往往能够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甚至是正常教学设计无法企及的。朱自清的《绿》是写景的典范作品,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相关描写展开欣赏时,并不是从描写方法上展开,而是给出一个特殊问题:在相关描写中,作者是如何抓住“文眼”描写“绿”的?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对整篇文本展开文眼追踪。最后,学生给出共性认知:文章开头,作者就提到“惊诧”梅雨潭的绿,特别是对飞瀑描写,更是处处有“惊诧”,对梅雨潭的水面、水波、水色等地方描写,也都凸显作者的“惊诧”表情。文章结尾,作者再次提到“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惊诧”成为贯穿始终的印象感知,突出了作者情感的集中表达。从探索“文眼”展开赏析,学生厘清了文本线索,也透视了情感脉络,自然走进作者情感时空,领悟到文本要义。
四、结束语
问题链能够有效链接教材文本、学生生本和教师师本内在思维,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动力。学生学习思维一旦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势必要形成重要教学成长力量。教师要深度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多种积极因素,从不同视角出发,为激活课堂教学设置价值度更高问题链,以便实现教学新突破。
作者:杨春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头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丰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原则探析[J].才智,2013,(10).
[2]戴海洋.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16,(7).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摘要】
物理课程教学是我国初中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开拓视野,提高其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中的不断深入与推广,有多项教研报告指出,于初中物理课堂中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可有效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应用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从翻转课堂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一般来讲,翻转课堂也可称为“颠倒课堂”,具体是指教师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时间,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给予其学习决定权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不仅可有效节省课堂内宝贵时间,增强教学效率,且还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师生共同研讨课堂项目、解决问题,从而使其获取深层次的理解,教学效果良好。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现论述如下。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生自主学习任务
对于初中生来讲,其物理学科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经验较少,再加上该学科教材知识复杂、难懂,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积极性不高。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需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依据教材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压强》的课堂教学中,班级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力的三要素”、“力的测量”、“力的作用效果”、“重力”、“力的合成”等基础物理知识及相关的探究方法,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制定“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时,可从“力的三要素”出发向学生介绍“压力”,从“力的作用效果”出发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与压力作用效果相关的因素”等。同时,为学生设计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单:①提前预习“课前学习资料”,梳理与“压力”相关的知识点,明确“压力”与“重力”之间的异同点,并结合教材知识总结学习任务。②分析、思考“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并积极联系现实生活,认真观察哪些现象可增加或减小压强。③准时完成本节课基础闯关练习并及时提交。
二、多渠道学习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阶段,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快速发展,多种现代化教育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如多媒体、手机、微信、微博等,操作方便且传播速度快,应用效果良好。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从多渠道学习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教学。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磁现象磁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前通过博客或微博向学生自制的教学视频,待学生通过手机客户端接收后,可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磁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自动笔盒、收音机、工业磁体等。之后,教师可通过视频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磁体”中存在什么物理知识,如:磁体E与磁体F慢慢靠近,会出现两种结果,其一为两个磁体被迅速吸引到一起,其二为两个磁体无论怎样都不能相互靠近;通过此种“实验式”视频教学,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磁体相吸与磁体相斥之间存在什么规律?如何证明?以此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知识自主学习过程中去。
三、开展交流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中,除了“设计学习任务”、“学习视频”之外,师生的交流探究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需有目的性地开展交流探究活动,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液体的压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以下交流探究活动:①小组合作+教师辅导。教师可将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指导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帮助,以解决其自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若经小组交流与班级讨论仍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如“为什么液体可以对容器侧壁产生压强?”,此时可由教师进行课堂引导和辅助,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了解。②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为什么是上窄下宽的形状?为学生创设问题式情境,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通过物理公式的灵活推导,向学生讲解压力、压强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增强其对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总之,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对增强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物理实践课堂教学中需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并由多渠道学习视频,引导其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于实践教学中开展交流探究活动,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牛?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市平陆县杜马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1]廖燕飞.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22(11):53.
[2]马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05):209.
第四篇:翻转课堂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设计探索
【摘要】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决定自2016年6月起对四、六级考试的听力试题作局部调整,改革后的题型新增了短篇新闻听力,这对独立学院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增加了难度。本文从四、六级听力题型的改革入手,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介绍了英语新闻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新闻听力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独立学院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闻听力;微课;翻转课堂;独立学院
一、研究背景
英语听力理解能力既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听力测试的效度,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经历了新一轮改革。改革后,老题型短对话和复合听写被去掉,增加了短篇新闻听力,分值约占听力部分的23%。改革后的听力题型更注重实用,能更全面有效地检测学生英语的交际运用能力,难度也有所提升,增加了本来基础就薄弱的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难度。与其他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知识的系统性相对较差,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加之现行英语听力教材内容陈旧,没涉及四、六级新改革后的新闻听力题型,导致学生对听力的兴趣减弱。听力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式的信息传授式教学模式,也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听力课堂的有效开展。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首先应了解英语新闻的文体特征。
二、英语新闻的文体特征
不同于其他听力材料,英语新闻听力的文体自成风格,是一种“朗读性的书面语”,具有语速快、词汇精炼、内容广泛等特点(陈晓,2003)。由于新闻的听众范围非常广,新闻报道又必须适应广大受众的语言水平,因此英语新闻在措辞上具有言简意赅、平实的特点。在词汇方面,英语新闻使用很多缩略词、简短小词、专业性强的词。比如缩写U.N.(UnitedNations),用简短词axe代替reduce表达“裁减”,财政经济类新闻常用到austerity,bilateral,credit,curtail,futures,invoice,plummet,stagnate等专业性强的词。在结构方面,英语新闻多用“倒三角形”的叙述手法。即开篇一两句话把整个新闻的核心内容概括出来,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将新闻最重要的信息呈现给听众,然后再具体阐述细节,呈现更多相关信息,使新闻更加丰满。比如下面这个新闻首句:Smartphonesarelikelytoreplaceswalletsinthenearfutureasabout65percentoftheonlinepaymentdealslastyearweredonewithmobiledevices,anewstudysaid.这个首句中包含了三个新闻要素:what(smartphone)、how(replacewallets)、why(about65percentoftheonlinepaymentdealslastyearweredonewithmobiledevices),我们就可以得出这篇新闻的主旨。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英语新闻听力中的教学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授变得越来越便捷,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数码产品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越来越普及。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新闻听力中的教学设计如下:
1.课前教师先把新闻听力分成政治、经济、灾难、科技、环境保护、教育等类型,并归纳整理每一类型新闻中常出现的词汇。在微课视频中先以短语或句子的形式讲解某一类型新闻中常出现的生词,包括常用的专有名词,附带讲解短语或句子中出现的连读、爆破等语音规则。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新闻词汇量,也能让学生弄明白这些词的搭配方式和使用习惯,避免孤立地记忆单词,还可以让学生熟悉单词间的语音影响,从而养成组词成句的思维习惯。这是考虑到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的,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词汇量不足,而且是刚接触新闻这种体裁,比较陌生,如果直接进行整篇新闻听力训练对学生来说会很困难,甚至完全听不懂,其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在视频中还可以适时增加新闻听力技巧、新闻背景与文化的讲解,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增强学生听力积极性,也能进一步扫清学生新闻听力中的心理障碍。接着是精听一篇筛选自CNN、BBC或VOA的适合学生程度的、有代表性的此类型新闻,并设置相关题目。精听第一遍时先让学生快速阅读题目选项,选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预测新闻内容及问题设置,然后听、记录要点,并选择;听第二遍,在涉及到选项的地方暂停,让学生检查更正,修正记录的要点;第三遍,展示答案及听力文本,分析导语的主要句型结构,分析其中的从句、修饰语等,抓住导语中心意思及其与新闻要素5个W一个H的关系;一般来说,新闻导语至少包含三个新闻要素。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正文的具体细节和补充成分,详细了解所听内容,在此过程中复习相关新闻词汇及其搭配。最后一遍通听全文,达到完全理解的程度。在视频最后,提供一到两篇设置题目的新闻供学生练习,并自主完成测试。
2.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视频自主学习并做了相应测试,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及听力技巧进行详细讲解,之后采用小组竞赛等方式进行相关类型新闻泛听,反复复习巩固新闻单词,训练学生眼耳兼顾、利用播报direction的时间和答题间隙快速浏览题目和选项的能力。最后进行课堂讨论,讨论相关新闻管用词汇、这些词汇的搭配规律及新闻听力技巧在这些泛听材料中的运用。对独立学院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培养眼耳兼顾、提高快速阅读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基础很差的学生可以从听短语、句子、阅读新闻导语开始,再到听整篇新闻,逐步深入进行听力训练。
3.经过课堂上的答疑、练习、讨论之后,学生如果还有疑惑可以通过微信、邮件等方式在线向老师寻求帮助。教师要总结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难点较多的地方,反思教学过程的不足,并进一步完善、修正视频内容和教学内容。还可以多多提供给学生收听和观看新闻英语的网站,供其泛听使用。
四、结语
考虑到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听力课时比较少的情况,新闻英语采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其优势。一则仅仅依靠课上的几个课时无法达到听力训练的量;二则大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观看视频能培养其自主支配时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能够切实有效地自主学习是保证此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相关的教学因素,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宋丽华 单位:济南大学泉城学院新闻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大学英语新闻听力的教学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6):79-83.
[2]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程月芳、马广惠、董娟.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中的语言学习策略问题[J].外语界,2003(2):47-54.
[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5]李梵.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中记忆策略使用调查[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3):23-25.
[6]王璐.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学探索[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9):108-110.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8]朱宏洁,朱?.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第五篇:初中数学双主课堂教学设计实施
摘要:
我国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方面也已经做出很多改变,现如今初中数学“双主”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利用教师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将自主学习过程当作教学工作中的主线,并将学生发展当作基础,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多学习热情.
关键词:
初中数学;双主课堂;教学设计;实施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对“双主”课堂中主问题引领学生自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相关内容进行明确,以期可以对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更多帮助.教师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进行设计,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而学生在初中数学“双主”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发挥自身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师提出的主问题与对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方面的调动共同作用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一、教学评价中“双主”的设计及实施
现如今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仍然对知识方面的重视程度较高,而对能力方面却未能产生足够重视,应试教育影响下的结果性评价可能无法对课堂效果、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客观反映,这种单一化的评价方法无法对教师今后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方面进行更多的指导.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双主”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时,需要对“双主”课堂评价内容及方式方面进行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主问题的提出以及学生的回答情况等对学生进行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这样一来教师不但可以对学生成绩方面有所把握,也可以对学生听讲情况及教学活动的参与性方面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双主”课堂的调整及完善工作,使其可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发挥更多作用.通过结果性及过程性评价工作的结合、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融入的评价工作中,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的情况更好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在初中数学“双主”课堂的教学方法中,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提出的主问题同等重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方面提出的主问题对初中学生进行指导,单纯的自学可能无法对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更多积极影响,通过教师提出的主问题可以使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双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由于初中数学学科较其他学科相比难度系数较高,学生无法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更多热情.基于此教师需要通过提出的主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激发,具体来讲可以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通过自主探究、情景教学法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提高,并使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例如:某初中学校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的教学时,提出主问题,并且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境:教学楼外面东侧5m有一个喷泉,10.4m的位置是升旗台,而校园巴士车站点东侧5m有一棵桃树,杨树在9.6m左右的位置,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笔描绘出这幅情境图,再利用类似的图形对其进行描述;最后教师可以将本节数学课中所要讲授的内容,即数轴画法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讲解,从而使学生可以对数轴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掌握.当教师在讲解几何方面的知识时,首先提出一个主问题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即一幅书法的宽度为40cm,长度为90cm,将其进行装裱,若想使面积达到7500cm2时,将装裱纸的宽度设定成x,列出相应方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并且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等方式为学生播放有趣的图片,从而使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多积极性;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实例中,一方面教师充分发挥主问题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双主课堂设计及实施方面的合理可以对初中数学课堂的效果进行大幅度提升.
三、教学过程中“双主”的设计及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双主设计及实施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进行提升;一方面教师通过主问题设计工作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使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悬念方面的设计以及情境设置,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学习热情;在进行双主的设计及实施时,教师需要通过提出的主问题以及耐心细致的讲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基础及数学学科的接受度方面进行把握,从而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双主教学,并以组合及迁移知识对自身现有水平进行提升.人们可以明显的发现这种双主模式的实施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自由的学习数学学科的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通过讨论、竞赛等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某初中学校数学教师在讲解函数的相关知识时,提出了函数主要是为了解决哪类数学问题?这一主问题,并为学生布置自学任务,再对推到过程进行演示,为学生布置高难度的函数题,并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最终教师进行总结工作,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导及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均有充分体现.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双主”课堂的设计及实施工作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主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效率及质量方面有所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对此我国广大一线教师可以将这种模式进行充分利用和推广使用,从而使教学工作可以获得更多成绩.
作者:陈启忠 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徐荣清.初中数学“双自主”课堂教学应注意的五个环节[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16.
[2]肖正波.开放式课堂,给数学学习插上一双腾飞的翅膀[J].课程教育研究,2014(25):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