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学生职业能力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教学设计学生职业能力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教学设计学生职业能力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日渐提高,转为向专业化、职业化的趋势延伸,中职院校作为大量人才输送力量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理应受到中职实训教学的重视。面对严峻的就业挑战,教师在进行实训教学设计时,应当积极地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首要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引领中职实训教学设计。本文就这一观点进行深入探讨,望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参考指正。

关键词:

职业导向;中职教学;实训设计

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在进入社会后是否能够通过运用优良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顺利完成社会各项实践活动。庞大的社会需求令职业人才的市场供不应求,因而在中职院校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此为根本,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水平,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针或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将课堂中教授的大量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争取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等职业能力的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力发展,并且有效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长效的保障和竞争力。

1确保专业的职业能力导向定位

所谓职业能力导向,实质上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能够准确地定位学生的职业能力,善于把课堂上的专业知识提炼出来,并且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实践计划,将丰富多样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联系起来,强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个在教学中与学生互教互学、教学统一的过程,与过去陈旧老套的教学模式不同,职业导向要求教师在提高学生水平的同时亦应重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我才是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的第一要义。教师进行实训教学时,应当抓住因材施教的宗旨,并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融合创新的环节设计,以此激发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此,教师可站在实训教学方式的角度进行创新思考。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不二之选应当从打好基础——科学地掌握专业知识入手。从长远来看来说,专业知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长远且深刻的意义,教师必须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树立合理的教学结构,充分认识到让学生把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亦应当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发现自身存在的思维不足,从教学中不断补充自身的知识缺失,完善思维方式,故此才能扩大学生的认知面,令学生学会突破思维障碍,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更好地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能够作用于职业中,高效地取得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效果。教师对专业知识是否清晰定位,影响着学生能否打好优秀职业能力的基础。由此可见,专业水平在教师设计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不容小觑的地位。

2切实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实践活动作为中职院校各项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可见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高度重视,社会需求逐步转向专业化的同时,院校教师也应据此将教学重心转向构建职业化培养的架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任重而道远,实践活动既是实训教学中的第一部分,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训教学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则其中关键便是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大量的职业模拟中,教师不应是主导者的角色,而应当是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自行确立专业定位,发现自身在每个阶段中不足的职业能力,如此一来即可培养学生不断从实践中完善理论、从理论中总结实践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促进职业能力的动力之一,只有形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不是在学校、教师抑或家长的督促下学习的习惯,才能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形成具有持续性的专业水平,自主地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综上所述,教师可以着眼于两方面来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实训教学水平。首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不仅仅包括之前阐述的教授专业知识,还包括课堂中的职业模拟,课堂职业模拟有利于教师在学生模拟的过程中及时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方式方法。其次,课堂之外的实训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资源,将学生带入完全真实的职业背景中去,令学生有更为直观的职业体验。

3开展创新型教学模式

基于国家对中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改革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围绕政策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将其贯彻、落实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故此,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了改革的第一步,但是对于传统教学的改革并不局限于仅仅单纯的抛弃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第二步应当是采取一种辩证的思维来对待传统教学模式,例如,抛弃掉死板的“看,背,考”,而对于传统教学中的“高效、抓重点”等等就应该适当的融合到新型教学模式中。结合上述所言,笔者认为,新型教学模式应当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和新型实践教学才能取得成功。其一,中职院校学生应当在学校内接受系统的理论信息教学,并且逐渐完成规范化的考核指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其二,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走形式”实训模式应当完完全全地取缔,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实训都是采取“校内模拟”。这便涉及到两个“量”的问题——质量,实训过程中老师规定好了一切规则后,学生只需要呆板单一地按照老师布置的内容机械化的完成每一个步骤,实训就定性为成功了。但是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不可能出现如此平稳、规范的工作步骤,而学生对于知识信息的掌握必须通过实训的锻炼才能运用自如,如此没有操作度的实训只是相当于“过一遍书本”,对于学生的技能掌握收益甚微。第二个“量”便是数量,上文说道,实训安排在校内进行,而且通常次数相较于传统教学少之又少,实训所涉及的事项和操作程度比书本教学复杂许多,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实训量少的理由,正是因为实训的量少,所以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的掌握并不能牢记于心,仅仅是单纯的能背能写并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表现,如何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才应当是新型教学的直接目的。综上所述,有效地将两个“量”提升,将传统知识教学与新型实训教学相结合,方能有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教学水平。

4规范教学考核标准

前言提到目前多数中职院校对于实训教学的不重视,“走流程”、“走形式”现象普遍,而这种现象之所以普遍的直接原因就在于实训教学的考核标准模糊,考核过程不规范化。教学考核标准是对于教学内容、目标、形式的一个具体展现的过程,是判断学生反馈教学信息内容、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依据。所以,规范教学考核标准成为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提升教学水平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步骤。如何规范实训教学考核标准,第一是在实训前要求学生应当拟出实训提纲,针对实训中总目标、分目标进行细化。第二,实训中应当严格按照要求写实训日志与简报,针对实训过程中每天“工作”中发生的事项进行分类记录,对于“工作”的心得体会与疑难问题处理方式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第三,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展开一次“反馈会”,采用答辩的形式,针对实训简报与日志中内容进行提问、回答。既考察学生在实训“工作”的真伪性与投入程度,又可根据实训简报与日志判断学生“实训”的成果与教学知识的运用是否得当。最后,对于“工作”中疑难杂症可以在征求得学生同意的意见下,进行归纳总结,以用于后续的实训教学,以此提升实训教学的具体性。

5结束语

结合以上内容,中职学院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应当紧紧围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培育学生长效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教育,以社会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为前提,从根本上完成对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

作者:况敬晶 单位:成都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哲.浅析高职院校整体性教学改革[J].科技展望,2016,(14).

[2]王丽英.VI识别设计课程考核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长江丛刊,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