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定位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院各个专业的文化素质课,此课程是一门信息量大、操作性强的综合性课程。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根据专业的需要,有些专业两个学期都安排,课时是52学时。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文化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为以后的计算机考证、就业做好准备。

二、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理念陈旧

部分教师教学的观念主要停留在重视理论讲授、看轻实践教学的观念,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主要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和独角戏的方式,教学手段多是计算机和屏幕投影的模式,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有放羊式和应试式的教学理念,教学主要为考证服务,做大量的习题,极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二)课程内容几乎不变且过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更新换代,计算机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份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知识的教学,课程内容不及时更新、无法与时俱进,培养的人才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依然注重理论,不太注重实践,还有很多老师都以考证来引导教学方向,更多是把精力放在学生考证的通过率上,而没有把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入误区,一味的模仿和抄袭,忽略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

(四)考核方式不全面,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全面能力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闭卷理论考试为主,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学生对操作能力和过程的考核,不能全面、准确反映出学生掌握基础、应用技能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以职业能力引导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师要解放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解放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教学观念,转变角色,要把“教师为主”转到“学生为主”,做好教学的引导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二)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

教师应该通过市场调查和人才需求培养调查,分析企业对人才需求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的需要,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再把计算机能力结构加以整合、提炼、深化,抽象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认知的学习规律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设计。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的内容应该要紧跟市场的需要,体现先进性,突出实用性。

(三)以职业能力引导,切实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

教师要以职业能力培养来引导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自我学习、自我思考;在以职业能力引导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的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正确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或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水平和基础的同学,可以调整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时间,满足学生不同能力的需求,采用“学训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中训、训中学”,让学生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巩固提高操作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把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按照模块化进行教学,比如WORD模块、EXCEL模块等,这样更有针对性,更能加强学生的知识接收。

(四)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闭卷理论考试为主已经过时,已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可以引入职业能力考核、等级考试制度和过程性考核等,采用更灵活、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更全面、客观和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考核。

作者:黄诚 单位: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