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思维顺序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美术教学设计思维顺序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美术教学设计思维顺序探讨

一、教学设计缺陷的四个层次

(一)误解基本元素

这是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最低级错误。很多初学者对“过程与方法目标”或“教材分析”之类环节理解不足。解决此问题相对简单,不在讨论之列,故不赘述。

(二)忽视环节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的诸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整体。而初学者对每个环节皆不熟悉,容易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完成独立的环节”上,容易忽略环节之间的联系,缺乏教学设计的宏观把握,很容易导致教案中出现“教学设计漫无目标、缺乏重难、教学过程毫无逻辑感”等问题。

(三)重要目标不可达成

即使在教学设计中,成功避免了前两个层次的缺陷,所制作的教学设计整体架构合理,也还有可能出现最后一个问题:在认真地分析之后才发现,教学设计中最核心的环节,并不能达到促进学生提高的目的。如在《墨与彩的韵味》一课中,因设计者感觉无力帮助学生掌握“表达韵味”这一目标,故在讲授“笔法”和“欣赏作品”后,请学生自行完成作业。以上错误出现的原因是对“如何解决难题”的问题思考不够,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选择不得当。

(四)目标过多或结构性缺失

目标过多、过少或结构性缺失,都是目标体系建构的失败。题中所示的两种情况,看似矛盾,却有可能同时存在于一份教学设计中。很多教学设计,既存在“知识、技能目标过多”,同时却又完全没有设定“方法过程目标”或“情态态度价值观目标”,因此谓之“结构性缺失”。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对初学者来说,快速掌握合理的思维模式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具可能的。在现在的美术教师培养相关的研究中,还极少有针对于此者。为解决此问题,就需要美术教学设计的初学者列出一个较具学科特色的“教学设计顺序模型”,提供合理的思维顺序,以方便他们在设计课堂细节的时候,随时保持对整体架构有一个视觉、直观的认识,方便对其宏观掌控。与其他教案写作模式呈现的顺序不同,建议按照“设定创作(作业)—挑选难点—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顺序完成教学设计。

二、思维的起点——设定课堂练习

(一)设计出帮助中小学生成功的“创作范式”

与初学者思维模式完全不同,绝大多数经验丰富的教师多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设计出较容易成功的创作“范式”,更容易帮助学生体验美术课之“美”。例如,同样是《看谁画的鱼最大》一课,若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以刮蜡画为材料、以横轴册页为形式、以线性装饰为语言”的作业范式,则学生不但更容易获得成功,而且还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探索本课的难点——构图问题。

(二)人文性与技能的平衡

新课标相对强调美术课的人文性,此为矫枉过正之举,概因很多有经验的一线教师,比较容易忽略人文的一面。对初学者来说,情况却却恰恰相反,美术课有技能性也不可忽略。完整的三维目标体系,要以“课堂练习”为依托,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美术创作是一个既动脑,又动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同时竖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方法的掌握等其它目标,才是美术课的优势所在。

(三)确立课堂中心

评价美术课堂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课堂练习的质量。在短短40分钟内,要想保证学生能够体验到“美的乐趣”,必须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成功率较高的“范式”。在此确定以后,方可确定一节课的主要任务。

三、学生的成长——挑选难点

(一)设立“标准”

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课堂练习是不存在难度的。很多教师设置的课堂练习,因缺乏“要求”而存在严重的漏洞。学生创作完成得迷糊,因为他们说不清自己有何提高;评价也茫然——即使面对一幅敷衍了事的学生作业,也说不清楚这样的作业是否合格。针对此情况,需要教师预设出一个“课程作业”的标准。但即使有了明确的“标准”,其本身也可能出现问题:“过难、过易、过多”……。按照以下所列流程设计难点,则可避免这些问题。

(二)设立难点的流程

1.理解“难点”

初学者需要改变的一种思维模式是教学目标不是“凭空”想出来,而是“选”出来的。设立教学目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提高。因此,只要设定好了创作的内容,再思考:“学生完成这样的创作时,会遇到哪些障碍?”在课堂上,帮助他们跨越了哪些障碍,就是达到了哪些目标。

2.列出难点

为了选择的难点更趋合理,笔者建议设计者将中小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列出”,以供分析选择。凡是学生有可能不知道、或发生困难的地方,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成长。

3.挑选难点

列表之后,想挑出最合适的,只需要逐一分析即可。在分析过程中,需要考虑美术课的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程度、愉悦、时间、难度、人文拓展等因素。

4.以难点为中心的“目标群”

设计者对难点所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较深入的探究,绝不可模棱两可。因为,设计者需通过对核心难题进行“精加工”,以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其中,非重难点目标,也可以围绕中心逐步设立。至此,应该能使初学者了解,虽然表面看来,难点目标只设定了一个。其实,并不存在独立的目标。学生要解决任何一个难点,都需要围绕着这个难点,解决一系列难题——这一系列难题就是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群”。

四、成功的途径——选择合理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学方法的宏观变化

按照这样的流程,学习者可以明确“教学方法”需要合理配置的观念。暂且不论所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在看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多个教学目标使用了同样的教学方法时,他们就能感受到,需要在宏观上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以使其富于变化。

(二)注意难点与非难点的区别

1.非难点目标教学方法的选择

如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特点是耗时少、效率高,但需要较强的演讲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记忆;若单用其来传授美术技能,几乎注定失败。仍以《有趣的人脸》为例,若使用讲授法,不但枯燥无味,且教师越俎代庖地替学生做出了探索,学生只能把形状、脸型与性格之间的联系当成幽默故事来听。是否有好的记忆效果?以至于是否能够应用在创作中?答案应该都是否定的。

2.难点目标的教学方法、策略选择

针对“用脸型表现一位同学的性格”的难点,可以选择“游戏法+探究法”,先请同学们玩游戏:连线性格与“形状和脸型”;再进行自主探索“尝试改变一张脸的下颌角度,看起来有没有性格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没有规律?”例中所采用的游戏法和自主探究法,都是比较费时,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教学方法。但其优点是,学生在长时间的游戏、思考中,主动的思维方式有利于理解目标;其次,耗时过长,在这里也成为一种优点——可以给学生更长的时间思考和体验。所描述的教学设计的思维流程,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对课堂作业的支撑为基本理念。通过“设定课堂练习、选择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这三个步骤,及其中相关的论述,快速树立学习者正确的教学设计观念,提高他们的教学设计水平。采用“问题——解决”模式,使用此设计流程完成的教案,与普通教学设计相比,会有更强的逻辑感,避免常犯的“会什么讲什么”的新手陷阱。除此之外,设计之思维流程,还应该通过“降低非难点的难度、以教学方法区分难点与普通目标、如何挑选难点目标”等环节,竭力弥合初学者与教学专家之间的思维差距,探索能提高教师培养效率的方法。

作者:佫蒙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