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挖掘教材,设计相关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爱学、想学并学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将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得科学、合理且具有趣味性,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能让学生乐于听讲、乐于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其次,教学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要体现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使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简单清晰、通俗易懂。再有,问题设计要具有衔接作用。这就意味着每堂课结束以后,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预习新课内容。它要求教师设计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进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地挖掘教材,精心的设计相关教学问题。
二、信任学生,助推师生互动
大多数教师都是在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下读完了中学,考上了大学。当自己走上了讲台以后,不少教师依然在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总觉得教师不讲,学生就不理解、学不会,不敢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对学生不信任。实际上,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教师翻来覆去的讲解完全没有必要。例如,三视图的学习,让学生结合实际图形进行自主学习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的效果好得多。教师可以还自由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探索并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在遇到疑问与难题时,教师再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学生也可以学得很好。但实际教学却恰恰相反,教师们不管什么知识都要一一讲解,占据了属于学生的时间,学生很少有足够的思考机会和时间。长时间以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都被抹杀,既不会自觉的思考也提不出有质量的问题。因为学生都认为所有的知识教师都会讲的,自己根本不用思考。因此,在利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信任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创设问题情景——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合理、有趣的教学问题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补充知识的引导可以使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考,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的开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此外,教师需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思维空间,最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以后再进行教学设计,如此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重视课堂教学形式,寓教于乐
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与手段。因此,教师应将知识游戏和活动引进课堂教学,以便提高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公式的结构与特征,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首先要求学生在三分钟以内出两道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题目,然后同桌互相交换题目进行解答,计算结束后再换回来互相批改,最后全班评比,看谁出的题最好。为了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运算,教师以可采用抢答与分组竞赛的形式,要求是:在规定时间(5分钟之内),哪个小组计算的题目最多、最准确,哪个组就是优胜组;小组内部采用“一帮一”“手把手”的方式进一步巩固练习;最后以“小测验”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3分钟)内完成两道习题,计算团队总分,哪个团队总分最高,就是最佳团队。教学游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既要将活动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五、教学设计应利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使其具有批判精神和判断能力。为此,教师需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将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运用到每一次的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们亲自参与、亲眼观察、积极联想、动手进行对比与比较、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最终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悟到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及思想的实际用途与意义。例如,对数函数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复习指数函数和反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大多数学生运用类比的方法,观察图像特征,总结出了对数函数的性质。但是为了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教师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他们进行讨论——不作图像能否找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学生们积极地对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最后找到了答案——运用正反函数的关系,然后依据指数函数的性质可以直接映射出对数函数的性质。此种方法凸显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思维水平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提高与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使其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从而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孙红霞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常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