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互联网时代混合式金课教学设计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混合式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然而,如何开展高质量的混合式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标?从目前高校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出发,界定“互联网+”时代,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从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阐述了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方法,以“网页设计”课程中的一节为例,阐述了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设计。最后,通过评价说明这种混合式教学设计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金课;教学设计;建构主义;联通主义
0引言
从慕课元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人们对在线课程也有了越来越准确的理解。2019年4月9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其中包含未来三年建成6000门左右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这里的“一流课程”即吴岩司长提出的“金课标准”: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其中,“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由此可见,教师的任务逐渐由“传授学科知识为主”转变为“发展学生能力为主”[1],教师的角色逐渐过渡到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然而发展学生的能力,这里的能力又该如何界定呢?如何设计、组织、支持、引导、促进呢?遵循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本文首先从目前高校中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现有的混合式课程存在的问题,其次从“互联网+”时代学生能力的界定,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混合式金课建设的理论基础,最后以网页设计课程为例说明了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为未来金课的建设提供了建设路径。
1目前高校中混合式教学的现状
(1)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终极能力的目标不明确。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混合式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然而,在混合式教学中,哪些内容需要放到线上,哪些内容放到线下,线上的知识学习后,线下如何设计、组织,线上线下如何衔接协调,真正达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2)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增加了学习负担,学习的积极性并未完全调动起来。混合式教学较传统的教学增加了线上教学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课下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是负担、累赘,为了线上成绩而学习,被动完成线上的视频学习、讨论等环节,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的深度不够。(3)平台的深度交互作用未真正显示出来。目前,通过线上课程教师往往只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到了学生的视频观看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这只是一些客观的数据,线上课程的学习,如何有效地、深层次地反馈给线下教学,线下学习后,学生又如何通过线上学习进行深层次的讨论,线上线下该如何形成一个闭合圆环式的交互,从而达到真正的深度学习,起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目标,这个还需教师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考量。
2“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能力
在21世纪这个技术饱和的世界里,学生能力(尤其是理工科)的界定很容易认为就是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技能。然而,技术技能固然重要,但它们还远远不够。受教育不是简单地了解信息或记忆事实,而是学习者快速学习、遗忘和重新学习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在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应用这些新知识,实际上这也就是“金课标准”中的高阶性,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是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而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层次来看,高级思维,包括是分析、评价、和创造,而最终目标“创造”则是对应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批判性思维主要强调整合和内化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记忆和记忆信息。就像布鲁姆说的一样,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一旦清楚了“互联网+时代”对学生的能力的要求———即教学的目标,接下来就需要一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具备现实世界中所需的这种高阶思维能力。近年来,随着新兴的教学技术的扩散,人们对技术的关注远远超过对质量教育的关注[2],然而这往往偏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从业者只有以变革的方式使用新兴技术,技术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学。那么需要进行怎样的变革,来根本性的转变呢?这就需要“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的支撑。
3“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阐述了什么是学习以及学习所涉及的过程。因此,它告诉教师可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才能促进学习。理解学习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创建学习环境,从而促进高质量的学习。所以,“互联网+”时代混合式金课的设计应该考虑“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依据理论来指导课程建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标。“互联网+教育”的混合式学习适合用建构主义或联通主义理论来解释[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4]。“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紧紧围绕“意义建构”这个中心而展开。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产生于网络时代,于2005年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提出,他认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5]。学习是一个连接的过程,连接的对象是节点和信息源。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目标是基于创造的知识生长,也就是实现知识的流通。联通主义认为教师课程的促进者,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影响者,教师的作用不是控制课堂而是影响和塑造网络。对学习者讨论和反思的策划安排;帮助学习者从迷茫和矛盾中找到方向。学生依赖自我导向积极参与,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不再被动接收知识而是转为内容的创造者。创造促进了联通,创造力是联通学能力之一。所以,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个性化知识的自主建构,而联通主义理论注重创造性知识的生成。
4混合式课程“网页设计”教学设计
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而“网页设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案例选取都需符合情景教学,利用“最近发展区”等理论帮助学生快速建立脚手架,线上自主学习达到“记忆”“理解”的目标,认知层次和难度系数较低。而线下课堂,将有难度的,有助于建立学生高阶认知思维的教学内容,使用情境教学从生活实际中提取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与此同时,线下课堂还需要结合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将作业或案例通过线上讨论或者社区平台,引向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具体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下面以“网页设计”课程中的表格为例,具体来说明这节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设计。网页中表格的作用:规范化显示数据和布局网页,布局网页具体又分为简单表格布局和复杂表格布局,结合表格的作用,本节总共设置了4个案例和1个课程设计,案例和课程设计的实施环境及具体的教学策略及设计意图,如表1所示。
5评价
为了对此次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所授课程的123人的课程设计进行了分析,发现对学生此次所提交的课程设计,43.6%的学生提交的作业用到了老师课堂上没有讲到的知识,这较前几届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接着我对这43.6%的同学进行了访谈,问及其所使用的的新知识时,36.8%学生反映自己通过学习平台讨论及网上社区学到了新的知识,对于解决自己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就像有的同学所说的,“我想实现一个特定的效果,但是这个好像很难,我在网上查资料,之后不断地去尝试,发现了更好的方法,这种成就感,让我开心了好几天,同时也增加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还有的同学也反映“通过讨论平台或者网络社区自行学习,这种方式真的特别好,以后离开学校,自己遇到问题也知道应该去哪里解决问题了。”而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会自主学习,自己批判性的接收知识。剩下的6.8%的学生,借助网上的帮助解决了自己的疑问,但还是缺乏深刻的认识,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后期要考虑的。
6总结
本文通过循序渐进、逐层渗透的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启发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更深处去挖掘、创新知识。从学生做课程设计提出的疑问,在线平台讨论问题的深度、以及最终作品中体现的对新知识的挖掘,无疑体现了“互联网+”时论指导下的混合式教学的优越性。我们要将学习者擅长“查找资料”,转化成发现信息并验证信息的技能,以严格的方式批判性地分析信息的能力,而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学生如何利用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中创造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从而也就真正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这也应了西蒙斯联通理论中的“知道更多的能力比现在知道的更重要”[6]这个原则。
作者:章明珠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