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教学设计是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实际要求适度增减教学任务,改进教学方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与认识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核心素养是推进教学改革,达到学校教育目标与明确人才培养标准的前提与核心。它具体是指学生应具备与终身发展相适应及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品格。核心素养更强调独立发展、合作学习、创新思维。那么,怎样在教学设计中把核心素养成功地转变为化学核心素养,并在课堂中贯彻落实,这都是化学教师需要深刻分析的问题。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调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时期,教师必须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实质。在这一前提下,教师要科学设计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更容易被生动有趣的实验所吸引,从而生成学习知识的兴趣。但“填鸭式”的教育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课堂氛围也更加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要不断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采取全新方法把握他们的兴趣核心,这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设计趋向。
2.加强师生互动
化学紧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来自日常生活并高度联系授课内容的化学现象即优秀资源。教师可以将一部分生活实例引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化学问题,采取科学的方式合理解释实验,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展示一部分偏远区域的大粗脖病,就这一问题讲解化学元素在人体中发挥的作用;展示身边锈蚀的金属,引导学生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探寻防锈的方法;展示生活中使用了一段时间的烧水壶,分析白色水垢的主要成分。这些身边的实例都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3.明确教学重点明确教学重点,转变教学方法
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重点进行有效分析,按照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落实到教学任务中。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课程特点,改革教学方法,有效讲授教学内容。教学应围绕学生开展,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凭借客观引导,促使学生踊跃投入学习中。比如,在进行“认识氧气的性质”实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实施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利用持续交流与互动的方法,吸引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教师还应结合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调节,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初中学生需要学习,但不是全部学生都会从事与化学研究有关的工作,因此,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化学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积极开展今后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这一能力,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将大目标细化,分出多个小目标,从而得到若干学习任务。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任务,才能开展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创新,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水平。比如,教师在讲完“硬水和软化方式”以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使用的热水瓶是怎样出现水垢的,如何有效清除?当学生掌握了酸可以与碳酸钙反应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利用食醋有效清除水垢;当学生掌握了石墨的除锈润滑功能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铅笔芯粉末开启锈锁;当学生掌握了有关燃烧的知识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分析“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发生的原因。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充分体会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并从中获得启发。这样的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解自主思考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比如,在教学“构成物质的微粒之分子”时,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绝不仅仅是对学生对比实验和学习意识的有效培养。教师可以科学调整教学材料,如把小烧杯换成青霉素瓶子,同时将酚酞试液与蒸馏水等资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实验。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逐步展示自我,学习热情高涨,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开展学习,找出实验结果与教材内容的差异,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对比学习。
2.恰当设计探究式问题
恰当设计探究式问题能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师生之间要加强互动和交流,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化学这门科学以实验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寻找实验结论。教师应为学生设计探究式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操作实验,通过实验开展探究式学习。比如,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教师应避免采取传统方法开展教学,应科学设计探究式问题以引导学生积极体验。最理想的方法是分组探究实验,在合作探究中学生能够深入学习,教师可以安排两组学生共同设计一个实验。为了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统一结论,教师也可以设计不同实验:(1)密闭容器中白磷燃烧。(2)敞口容器中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3)铜片在空气中加热。要想使学生顺利做好实验,教师在设计分组实验时应提前告知学生可能产生的探究性问题:限制实验时间,突出安全操作,确定注意问题。比如,安全使用白磷与酒精灯,选择砝码具体标准等;在组内科学分工,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做好观察、记录、归纳等工作。教师在实验中应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及时观察,并有效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如讲解“身边的化学”时,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问题:石蜡这种物质的特点是什么?在蜡烛燃烧这一现象中,火焰为何逐步提高?吹灭蜡烛时发出难闻气味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解答这部分问题,学生对其中包含的深刻化学知识有了整体理解,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当出现问题后,他们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3.课后针对性巩固训练
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与做是有效结合知识与实践的合理方法,化学是围绕实验而开展的科学,教师要让学生从化学课堂中获取实验知识,迁移并应用知识。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课后巩固训练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合理的训练不仅能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精炼,还能发挥温故知新的作用,训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讲一讲知识精髓,也可以由教师概括。但在巩固训练中,教学应注重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并严格遵守“实践—认知—再实践”的原则。比如,在结束“化学物质与健康”教学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计算机网络和辅助信息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挑选喜欢的若干零食并通过表格详细列举零食中包含的营养元素,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这一训练方式联系了现实生活与化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结语
国家的教育政策在贯彻落实中体现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表现出鲜明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体现出对培养人才的全新需求,也是对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全方位彰显。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十分紧密,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学好化学,教师应综合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设计化学课程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方法进行整体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科学地应用理论知识,并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谢泽琛.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J].化学教育,2017(10).
[2]王娟.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整合案例——《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设计[J].文理导航(旬刊),2017(2).
[3]陈洁.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食盐与蔗糖哪个“强”——物质的溶解性》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
作者:林晓芳 单位:福建省福州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