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农产品加工技术是涉及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和果蔬加工工艺的应用型课程。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快,传统的高等教育在教学资源更新、师生交流等方面面临挑战。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大环境下,本文讨论如何将传统高等教育中的优点与互联网的特点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高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
《农产品加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是以物理、化学、机械工程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农产品利用、加工理论、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和综合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粮食、果蔬等农产品为原料,根据其物质构成、组织特性、理化性质和利用途径,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加工制成各种初加工和精加工产品,以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种类,延长农产品保质保鲜期,降低生产成本等目的。课程内容具有理论综合性强、应用性广的特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中互联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结合也日益增多,“互联网+传统行业”,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的产物[1]。“互联网+”并不是将互联网和各个行业两者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促进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的融合[2]。在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互联网+”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互联网+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如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APP就是互联网与传统零售产业的结合,“淘宝”APP的产生和在大众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零售产业的发展。而“互联网+教育”是借助Internet工具对课堂教学优化,对教学方式与学习思维模式的创新[3]。互联网在大学校园普及性广,而“互联网+教育”可以利用互联网互动性强,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育存在的时间空间限制性强、面授课程课时少、广度不足等缺点,使课程更加具有个性化,摆脱“课程需在教室进行”的框架。
1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设计改革的背景
1.1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的重要性
湖南农业大学是湖南省内唯一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高等学校。“春耕现代农业实验班”是为了推动本科生多元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的复合型人才而开办的特色农学教育。专业课程涉及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农产品加工技术》是其中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粮食和果蔬两大板块,课程的开展意在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加工原理及其应用,传达新的思维方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对农产品加工的兴趣,是农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领域的桥梁之一。且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解决“三农”的“金钥匙”,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三农”的窗口[4]。
1.2农产品加工技术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农产品加工课程作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以物理、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等学科为基础,综合性和交叉性强,且课程课时较少,课程推进形式较为单一。若单纯的以面授的形式推进课程,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存在着教学节奏快,知识点繁杂,与任课教师互动少,课程广度不足等问题。且由于课时限制,单纯的以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讲授的知识面广度和讲授深度,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更不能掌握农产品加工技术思维的精髓。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也为了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如何令课程在兼备深度和广度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2课程结合“互联网+”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是网络迅速发展的产物,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以优化产业结构以和转型升级。“互联网+传统教育”即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融合互联网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结合传统教育中“面对面”精准讲授,精准答疑以及互联网时空限制性小、互动性强等的优点。同样的新型的“互联网+传统教育”可以让老师能及时地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如:学生在理解中存在的疑难点,及时调整课程计划[5,6]。这相较于以往老师与学生一般只能在上课时进行教学交流更能减少时空的限制,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3“互联网+”与《农产品加工技术》结合的具体构想
3.1利用“互联网+”丰富课程内容及形式
除了面对面的授课以外,结合了“互联网+”以后的课程内容可以更加的多样化、个性化,尤其在内容复杂且知识点琐碎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传授一些重点的知识内容,除此之外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课程的学习,如在微课、慕课等教学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老师可以在以后的测试中检验学习的效果[7]。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也能够节省课堂上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更为核心的专业知识中。
3.2“互联网+”与课程考评相结合设置互联网线上预习及复习环节
上课前,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达本章节的难点及理解重点,学生可以提前通过这些信息进行预习,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让课程网络提前自学与课堂深入学习相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和自我探究的能力[8]。
3.2.1设置课堂网络小测
传统的课堂小测是通过纸质卷面完成的,但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设置课堂小测,并预先设置正确答案。在结束了课程讲授内容之后,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短时间内完成小测,并且立刻可以批改出全部答案,这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节省很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也能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巩固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小测成绩与综合考评挂钩,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2.2设置网络课后问答
课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回答,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整合,切实了解大家的想法和在学习课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发挥老师在大学教育阶段的引导作用。学生在课后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中的知识,已达到“知识广泛,学得扎实”的目的。而为提高同学们的回答积极性,也可以将此环节纳入综合考评的范围[9]。
3.2.3学生通过“互联网+”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
传统的高等教育中,由于学生的课程较多,课程进行的地点和时间也较为分散,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机会少,专业交流难以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通过“互联网+”模式,老师与学生可以建立一个线上的网络沟通模式,不需要考虑时间和空间,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让课程交流不仅仅停留在教室,而是将课程扩展到课外。
3.3学生通过“互联网+”模式拓宽专业知识
学生可以在互联网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对此进行总结,以PPT或者总结论文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自我学习+总结”的情况进行检验。大学学习中“自学”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互联网+”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提高自己的自学和总结能力,也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网络,不仅仅停留在“考试重点”上,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专业素质。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可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创新当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10]。
4总结
综上所述,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课时少且课程内容多,学科交叉性强。长久单纯地以传统教育的方式进行课程,课程进度的推进将会出现困难。将课程与“互联网+”相结合能够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推进课程的发展,弥补传统教育中出现的弊端。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的优势相结合,达到“1+1>2”的目的,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业对于多方位全面化人才的需求。
作者:周晓岚 肖茜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