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智慧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智慧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教师教学管理困难、学习评价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难以全面实施。智慧课堂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使用多种教学平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交互作用引导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解决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思路的梳理,并借鉴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学设计,试图探寻问题解决路径,以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智慧课堂;学习平台;教学

信息化时代,各国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影响着一个国家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力量,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抢占先进的信息资源。优质的信息资源来源于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研究性学习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然而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并不顺遂。伴随信息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学习工具和学习平台,如:云班课、雨课堂等,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因此,本文将多种学习软件应用于研究性学习中,基于智慧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一、智慧课堂概述

(一)内涵概述

智慧课堂既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式,也是一个进行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理论概念,总体上有基于教育和信息化两种视角的理解。前者是21世纪初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的,强调从注重知识传授的“知识课堂”向注重开发智慧的“智慧课堂”发展;后者是近几年随着教育信息化提出的,从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的“传统课堂”向使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智慧课堂“发展。本文界定的智慧课堂为后者,即:以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宗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职能信息技术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

(二)发展概述

智慧课堂的雏形是早期教师通过QQ与微信信息资料,如:教学课件、补充资料和作业内容。这种方式方便了学生对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但任务布置后无法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反馈,且教师上传到群里的补充资料不能按照单元进行主题归类,因此并为得到推广。智慧课堂的发展是在2012年,随着MOOC“数字海啸”的席卷,智慧课堂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鉴于MOOC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学习体验降低,学习过程混乱。随后,国内很多学校也根据学校自身的特性、资源条件开发了适合自身定位的智慧课堂,如:SPOC,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智慧课堂的发展。智慧课堂的进步是随着近几年“云班课”“雨课堂”等教学平台的成熟。借助这些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媒体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移动学习的优势,通过线上加线下多种教学方式的融合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思路

(一)确定研究主题,分析研究任务

研究性学习开始于一个问题或课题,这个问题或课题作为整个研究的主题。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兴趣,可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或从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主题的选择方式有两种方式,即:半自主性选择,全自助性选择。半自主性选择是指:由教师提供一些主题,学生自己从中选择;或学生提出一些主题,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筛选。全自主性选择是指:学生自主选择并确定主题。问题确定后就要制定研究计划,进行研究任务的分配。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鼓励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选择问题;预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

(二)自主探究与协作,分析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展开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即:制定研究计划,搜集相关资料;选择适当的工具采集、处理数据;结合已有资料分析、解释数据;基于数据信息提出可能的解答;总结最佳答案。信息资料的搜寻并不局限于教材,可以是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也可以是网络信息资源。该环节教师应当知道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获取主题间接信息。工具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以及学生的能力范围,同时注重多种工具的优化组合。该环节教师应当指导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获取主题直接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解读需要结合丰富的文献资料,结果的确定要有理论依据或符合事实现状。此环节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分析研究资料。整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结果展示与交流,反思过程和结果

结果展示与讨论环节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最终环节,但并不是研究性学习的结束。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交流、研讨分享研究性学习成果,进行思想的碰撞。这个过程不仅是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回顾和反思,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课题成果最佳表现方式的指导、总结报告撰写技巧的指导、成果交流的指导、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也要对课程的设计、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指导进行反思和总结。

三、基于智慧课堂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一)信息获取多元化

通过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便捷学习资源分享与管理。传统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主要通过图书馆资料查询,网络信息搜寻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虽然可以读取海量资源,但是受限于学生自身知识体系的不完整、研究方法掌握的不全面,难以从海量信息中高效地筛选出所需信息。因此,教师也要承担着信息资源的设计与管理的职责。信息技术的发展,“云班课”“雨班课”等教学平台的出现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或“雨班课”等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学习资源不仅局限于教师课堂使用的PPT和教材,还可以是专业性较强的网站,如:国内主要图书馆网址。但是,教师应当注意到,资源的推送并不是对搜集资料工作的包办,而是适当引导学生掌握资料搜集方法和途径。

(二)现实情景虚拟化

使用3DSMAX制作模拟的现实环境,使学生获取置身实景的体验。已有研究表明,化学、物理学科较多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理工科有较多进行实验的机会,理工科学生可以通过在实验室做实验进行探究学习。由于研究对象的特点,地理学科很难进行实景操作和模拟,因此,研究性学习难以开展。3DSMAX的发展使地理学科进行实践操作成为可能。具体办法是:将现实情境中的人、物制成活动影像,再利用高保真的音响进行配音。3DSMAX制成的活动影像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事物有清晰的认知,还能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内部应当积极引进具备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主导虚拟场景建设的工作;同时也要对在职教师定时展开技术培训,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的进程,促进研究性学习教学的进步。

(三)学习评价过程化

使用学习平台进行课前签到、课上提问、课下作业提交,学习过程全记录,实现学习评价过程化。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学生自主设计,并展开探究的活动,学习过程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当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相适应,坚持过程性、真实性、灵活性、激励性、发展性等原则,这对教师及教学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线学习平台可以记录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实现学习过程全记录,基于此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课前,学生进行在线签到,老师可以清楚掌握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上,学生通过点击“不懂”、“弹幕”按钮反馈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反馈。课后,学生通过学习平台提交阶段性学习成果,教师在线接收点评,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学习动态,进行下一阶段的教学设计。“云班课”、“雨课堂”等学习平台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教学的及时反馈,还通过学习过程全记录实现了学习评价过程化,解决了研究性学习评价难以评价的难题。

四、结语

在多样信息技术的综合使用的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混合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教师有更多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普遍存在的:学生缺乏持续动机、学习评价不全面、课堂不好管理等问题迎刃而解。因此,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中应积极借鉴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技术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2003:118.

作者:刘雪芹 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