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在现代课堂中,核心素养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在很多层面它与阅读课有着相同的内涵和形式。因而,把两者通过教学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对此,围绕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阅读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一)自主阅读,做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中居于主体地位。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开展的。由此可知,在阅读课上,要想实现学生的课堂地位,进一步培养核心素养,必须先让学生养成自觉阅读、自主阅读的习惯。这就包括了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的串联,让学生形成规律而完整的学习过程,推促自主学习的达成。课堂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然后用自己阅读后的思考结果去解决问题。阅读课从来不是要求学生得到千篇一律的答案,而是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提炼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开拓自己的阅读视野。

(二)开放接纳,有趣味的阅读

要想让阅读与核心素养相连,阅读的文本就不能局限在学校制定的几本书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推荐,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把英语阅读课打造成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英文原版小说是既能兼顾学生兴趣,又能培养阅读、理解等各项能力的载体。像是《傲慢与偏见》《莎士比亚喜剧集》等经典,其中的英语用词规范,互联网上的有声阅读等辅助载体也比较多,是初中生英语能力提高的不二之选。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可以多设计几种阅读方式,如聆听有声阅读的示范、师生共读经典段落、学生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爱上英语阅读。

(三)鼓励思考,交流合作分享

阅读是一个个体化行为,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阅读体验分享给同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中针对某个问题或是自己的阅读思考畅所欲言,然后进一步全班交流,让阅读中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能通过讨论与交流走向深入,逐渐打开思路,生生之间取长补短,多层助力,在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螺旋上升的目的。这不正是符合核心素养形成的规律吗?

二、教学设计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一)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些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词汇和语句;过程与方法,通过集体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对英文课文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转化成为个人的情感认识,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三个目标可以作为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框架,在进一步确定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时,起到依据和判断的作用。

(二)确定教学重难点

词汇量和理解力是语言学习的两大重点,在此基础上,尝试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复述,锻炼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是核心素养从量变向质变跨越的重点。

(三)细化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英语阅读课分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读前和热身(pre—readingandwarmup):这个环节主要是呈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到阅读文本中。在思考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调动语言储备并将其组织起来,无形中还达到了锻炼思维的目的。有些学生也会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摆脱“哑巴英语”的学习局面。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个步骤是快速阅读(whilereadingandfastreading),请学生通读课文。如果是对话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综合形式展现文章内容,可以深化文章主题。学生带着任务阅读,也可以主动去思考,体现了主体地位。第三个步骤是精读(carefulreading)。初中的阅读文章都会配以相应的插图,插图中包含的大量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应该被忽略。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文章的标题和插图,思考文章的中心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观察,尝试用英语回答、概括、得出结论。在这里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让学习走向深入,在加深课文理解的同时,获得自己对于文章独特的体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知识和素养之间形成桥接。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是第一阵地,教学设计就是“阵地”的核心。因此,日积月累的阅读和画龙点睛的教学设计应该紧密的合作起来,为初中生核心素养从表及里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林玲.基于核心素养对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7(11).

[2]张静.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综合视野的实践探究[J].英语教师,2018(9).

作者:王得娟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会师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