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课堂教学设计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课堂教学设计

[提要]教学设计是对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进行设计,现代医学教育迫切需要好的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质量。药理学是医学生必学科目之一,以知识点繁杂难记为特点,学生学习感觉困难,该教学设计以阿司匹林课堂教学为例。阿司匹林是药理学教学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药物之一,医学生需重点学习和掌握此药物。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该教学设计主要从病例引入、历史讲解、对比学习、课堂延伸等方法多方面精心准备,得到同行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可为提高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药理学;阿司匹林;教学方法

在医学院校,与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都离不开药理学的学习,包括临床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学、预防医学等,但药理学以复杂、抽象、内容繁琐、知识点多成为难学科目之一[1]。此外,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不仅与已学科目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紧密相关,还会联系到学生尚未学习到的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皮肤性病学、传染病学、儿科学等。很多学生表示由药理学才知道医学之困难。学好药理学不仅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础,同时还为探索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新药研发提供新线索和新手段药理学[2]。作为一名药理学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更好地梳理课本知识,深入浅出,将枯燥的药理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具体。教学设计是关于培养人才和如何培养的教学目标和方法的设计,现代医学教育迫切需要好的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质量。阿司匹林是药理学教学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药物之一,医学生须重点学习和掌握此药物,本次教学设计以阿司匹林课堂教学为例,从病例引入、历史讲解、对比学习、课堂延伸等方法多方面精心准备,做简要的教学设计。

1病例引入,吸引学生注意

首先,抛出一个与本次课内容———阿司匹林相关的病例,并提出与此次相关的问题。例如,患者,女,55岁,患类风湿关节炎半年。主要症状:半年前出现手指关节、肘关节肿胀、疼痛及僵硬感,伴乏力、多汗。每次服用阿司匹林1.25g,每天3次,请问合理吗?患者服药3周后,出现了胃出血,请问是为什么?患者,男,60岁,劳力性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钟内缓解,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每次服用阿司匹林75mg,每天1次,长期服用,请问合理吗?在还没有学习阿司匹林的前提下,大部分学生很难解答这道题。很多学生都有好奇心,当提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而他们又不知道如何解答时,可成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2个案例患者疾病不一样,但都用阿司匹林治疗,只是剂量不同,学生们就会认真听课并希望从中寻找答案。这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PBL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动,把主要教学内容设置到相应的问题中,引导学生作答,探索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相关药理学知识,并进一步寻找答案,最终真正实现问题的解决[3]。此处就把阿司匹林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及胃肠道不适的不良反应融入到第1个病例中,而第2个病例则是关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理作用,用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作者认为,在讲完这一节内容后,可给出这2个病例供学生们再次回答,一是可以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二是可以再次强调重点,加深印象。

2介绍阿司匹林发现历史,启发学生思维

药理学知识本身枯燥繁杂,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丧失听课的兴趣,极大缩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曾今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当一个人对所要记忆的内容有浓厚兴趣时,记忆就会更加主动积极[4]。在讲解阿司匹林前,可以先介绍阿司匹林的历史。例如,阿司匹林是谁发现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早在公元前4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建议,在妇女分娩时可用柳树叶汁来止痛。1823年从柳树皮中提取出水杨苷。1853年从水杨苷中提取水杨酸,但水杨酸对胃肠道不良反应大。霍夫曼的父亲因关节炎服用水杨酸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霍夫曼在接到导师的通知后,立即停止了手头上的工作,开始专攻水杨酸,他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在水杨酸的化学结构上加上一个乙酰基即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既保留了水杨酸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又大大减弱了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于1899年正式应用于临床。1969年此药还登上月球。在1985年,时任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的玛格丽特•赫克勒向媒体宣布“每天1片阿司匹林,可以提高美国人民的素质”。1988年登上时代周刊封面[5]。阿司匹林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与地西沛和青霉素共同被称为医学史上三大经典药。作者个人认为虽然讲解药物发现的历史并不是大纲要求的重点,但历史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除了阿司匹林的发现,其实药理学课本中还有很多药物的发现都非常有意思,比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肝素的发现等。当讲解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时,也可以穿插1982年科学家维恩爵士因对阿司匹林镇痛机制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故事,鼓励同学们以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为榜样,为医学事业做贡献。作者认为,在引入一些有趣的药物发展史、典故、案例分析等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转变为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对比学习,强化记忆

药理学繁杂难记,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同一类药物药品太多,且略有不同;不同类药物之间又有交叉联系,相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容易混淆。因此,对比学习记忆法,不仅可以强调本次课的学习重点,还可以复习前面的内容,制作成表格的形式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降低难度,以便于学习和记忆。比如,在阿司匹林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阿司匹林解热的作用可与氯丙嗪的降温作用做对比,阿司匹林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氯丙嗪既可以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还可以降低健康人体温,氯丙嗪降温主要与环境温度相关。阿司匹林镇痛的作用,与刚学过的吗啡和阿托品镇痛作用做对比,吗啡镇痛作用强,主要与激动阿片受体有关,阿托品是M受体拮抗剂,主要与哌替啶合用于胆绞痛,其机制是解痉,而阿司匹林镇痛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可将这3个镇痛药按作用机制、镇痛特点、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多方面列一个表格更为形象。此外,阿司匹林与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均具有抗炎作用,虽然糖皮质激素还未学习,但通过与阿司匹林对比,可以让同学们提前了解,以方便后续的学习,阿司匹林主要用于炎症早期,而糖皮质激素在炎症各个时期都有相应的作用,比如,在早期可以缓解红肿热痛,晚期可以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预防瘢痕组织的形成[2]。通过对比学习,能使学生建立起一张更为系统的知识网,才能更好地学习。

4课堂延伸,未来展望

阿司匹林历史悠久、百年不衰,其除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外,阿司匹林的新用途又开始出现,其抗癌、治疗老年痴呆、不孕不育等作用也正在被研究中[5-8]。作者认为教师除了讲解课本上的知识,也应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启迪学生思维。可让学生课后去电子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提高自学能力。毕竟教师所授课的对象不再是呀呀学语的小学生,而是已经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成年人,授课对象的改变,授课方式必然也应进行相应地调整才能与时俱进。作者认为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观看视频或者自学都可以掌握70%~80%,而真正需要教师剖析的部分其实不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效果更好。“翻转课堂”最早是由美国人SALMANKHAN提出,学生先通过网络视频自学,在课堂上主要进行疑难点的讨论,以及知识点拓展。在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共思考能力[9-12],也是现在很多高校正在试行的一种好的教学改革。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精心的教学课堂设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阿司匹林药理学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次的教学改革也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可为其他药理学内容的课堂教学或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提供借鉴,为提高药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作者:罗丽君 贾朝均 单位:川北医学院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