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有效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60-70年代迅速发展的心理学流派,由于其观点同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均不同,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有效教学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是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兴起的,它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为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了学生为主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必须关心人的尊严,那么应用在课堂上就是要关心学生的尊严,重视学生的体会。其次,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不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应该重视人的主观性、意愿和观点,应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观性,学生的意愿,并将学生的观点纳入到教学中;最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应该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等,它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就我们课堂而言,同样,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价值,创造性,并帮助他们达到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自我实现。
1.有效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中,我们讲基于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和技巧和传授属于社会本位论,而基于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本性和本能出发,进行的个性教育属于个人本位论,那么个人本位论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实现,就如同罗杰斯认为人学习的原因就是个人的实现自我的需要。因此,帮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成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作为教师,笔者认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在规定的上课时间,除了能够将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同学们,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收获和他们个人的体验。因此,在教学目标上的设定上,除了我们当前所采用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笔者将学生的个人体验也增加到教学目标中,每一节课最后的10分钟和学生有一个互动环节,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我和发展自我,比如幼儿游戏论这门课程中,每节课都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去思考,为什么要给幼儿设计这样的游戏,你认为某一个游戏是否有改进的必要,每到这个时候,总会有学生有新鲜的想法,在课本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作为教师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课堂过于重视教师的主体作用,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讨论或者合作学习的环节纳入到教学目标中,每节课给学生留出时间去表达自我,帮助他们深入思考,真正的有效教学就是要在课堂上,重视学生们的个人体验,并发展他们的特长和个性。
2.有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讲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到,要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也就是所谓的内容联系观。应用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重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要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提供现实内容的同时又要提供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并营造相应的环境,不然学生很容易对上课产生疲倦感。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问题为依托,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动机,促使其进行探究学习,要注意的是,问题的选择一定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所谓教师的机智就是在能够根据课堂的一个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相关性的其它内容的选择。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一点恰好符合我们认为的有效教学就是重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收获,而非教师讲了多少。我们在教学的必然联系中讲,教学中要处理好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一直认为课程应该以学生或活动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也正如罗杰斯所认为的,学习的整个过程,环境仅仅是一个外因,教师也只是一个辅助者,学生才是主导者,学生作为学习者,要学会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中的“设计教学法”便是强调,由学生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设计学习过程,但是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这个设计的过程。
3.有效教学过程的设计。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中,教师一直被定义为灌输者,我们在课堂中不停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完全不顾学生的个人体验和收获,过于注重对书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这一点就和有效教学的目的背道而驰。事实上,真正要把教学搞好,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好,更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好,这正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教学过程──自由发展。然而很多老师对“自由发展”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由发展就是学生自己随意性的学习,教师不做过多的干涉,于是多数教师便担心自由发展容易削弱教师在课堂的主体性,教师很难把控课堂,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水平不一,容易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其实,罗杰斯提出让学生自由发展基于他对“自由”的特殊理解,他认为自由发展不是外在的给予,不是教师的放任不管,而是内在的“个人对自己是一个显示过程的认识”,“是使人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自己作出抉择的勇气这样一种品质”。要想达到这样的一个结果,教学过程就应该是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气氛中不断释放内在能量的过程,而自由发展是实现先天能量的最好条件。教学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习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感知世界,发展个人对世界的意义,达到自我实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就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抛弃传统严厉刻板的“教书匠”的形象,在课堂上要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具体来说,在一节课的导入环节,除了教师为学生选择导入的内容,比如故事、案例、新闻等,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导入环节,由学生就自己的个人故事和经验做导入,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也能够帮助学生发挥他们个人的潜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一定要结合讨论法和谈论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每一次的交流都能够帮助学生回忆和反思他们个人的经验,更好地发展自己,因此教学的组织形式便可以结合班级授课制和分组教学两种,正如罗杰斯将人本主义思想运用于教学研究与实验,确定了“情意教学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一样。
4.教学评价。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自我评价。我们传统的教学尽管有多种教学评价形式,比如“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然而这些评价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对学生做出的评价。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一改传统的由他人对学习者进行评价的方式,而让学习者自己对学习的目的以及完成程度进行评价,并认为只有学习者自己决定评价的准则、学习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程度并负起责任,才是真正的学习。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可以借助考核表,在这里,笔者建议,每位学生也应该在每一节课前制定一个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写在笔记本上,可以模仿教师教学目标中的三维教学目标,他们希望子这一节课或者这个单元有哪些收获先记录下来,本节课完成之后,自己做自己做一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自我和提升自己。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一个基本假设:每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潜能。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当中的生成。基于这种观念,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就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能够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更应该帮助他们去实现自我的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笔者在文中所述,教师要从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为学生量身打造,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尤其学习过程的评价,如何帮助学生发展个人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材料,要帮助学生达到真正的学习经验。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健全人格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并改造的过程,也同样是帮助学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强调学生的尊严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01):58-61.
[2]李子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34-36.
[3]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3(12):52-56.
[4]李如密,王平.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1(06):32-35.
[5]何基生.有效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2008(12):49-51.
作者:温馥榕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