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设计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学设计论文

英语教学设计论文(6篇)

第一篇:英语游戏教学设计思考

一、注意游戏的信息差

游戏的设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信息差”,即教师要把教学游戏难度控制在学生现在并没有掌握但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以及在师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下能够掌握的范围内。信息差本是经济学术语,指信息的不对称性。具体说来,在游戏教学中,信息差指游戏双方或多方拥有信息的不对称性,一般与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相关。教师若能利用好信息差,易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充满悬念与挑战,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乐于尝试并有机会在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信息差的大小,若信息差大也即难度太大,难以面向全体学生;信息差太小,没有挑战性,也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案例[一]:在复习水果名称如apple,banana,grape,peach,strawberry等和表示颜色的词red,white,green等时,可在游戏前用幻灯片或卡片把具体事物展示给学生,然后迅速收起来,以让学生略知游戏内容并领会游戏的主要目标,然后挑选学生上讲台上抽取表示水果的卡片,台下学生并不知具体事物是什么。这样造成的信息差便可用猜测式的游戏使教学内容进行下去。由下面的学生猜Whatisit?如,A:Isitanapple?Answer:NoB:Isityellow?Answer:YesC:Isitabanana?Answer:Yes.You’resobright.这样,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容易掌握日常简单用语。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更自由的英语交流机会,教师也可以鼓励台上的学生用已有词汇对所要猜的单词做简单的描述,再由台下的学生竞猜。或者让邻座之间的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画出一些图形,互相竞猜,能够最先掌握并用这些词进行交流的邻座为胜方。

二、注意游戏的多样性

游戏活动的生命力在于求新求变,如果只停留在模仿或复制阶段,不利于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任何活动都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教师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设计,让英语课堂“课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获取知识的新鲜感和充实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如何设计多样化的游戏?首先,教师要注意搜集并整理各种类型的英语教学游戏;其次,要注意借鉴其他学科或各种媒体上的相关游戏,结合具体教学目标加以改造和整理;再次,同一教学游戏可以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教学内容也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游戏达到教学目的。案例[二]:在学习head,nose,leg,arm,stomach等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教师可以采用“Simonsays”游戏。(Simonsays的主要游戏内容是:当老师或一名学生说:“Touchyourhead”时,你不必摸头部;但是当他说Simonsays:“Touchyournose”时,你才可以做摸头这种动作。)同时,教师还可以对此游戏加以改造,让学生除了做动作,还可以做表情,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可以创造接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能调动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情景。例如,在教数字单词时,很多教师随便写一串号码来强化练习学生对数字的掌握,因为远离生活,显得单调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相反,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用英语写好自家的电话号码或自己的生日,再交于老师,等老师(或选出学生代表)以抽签的形式念出并且自己能够流利复读出来者即可作为当天的幸运儿,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会更高。此外,还可以编成数字歌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注意游戏的有效性

这里的有效性是指游戏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两方面,如果不能预见游戏所需时间,往往出现一玩不可收拾的局面。虽然有令学生开心的效果,但却没有效率,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不能取得应有的进步。所以,教师设计游戏时,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重点和难点。比如“击鼓传花”游戏,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但在传花过程中,学生的精力基本都集中在花传到哪儿了,而不是集中在学习内容上。这样的游戏就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其所用的时间加以限制。因此,为了验证游戏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备课、上课和课后经常反思以下内容,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采用游戏教学是否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达到教学培养目标?本课时最适合使用什么样的游戏?何时插入游戏最好?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是否有快乐、成功的体验?学生在重、难点处花了多长时间,是不是因为游戏而本末倒置了?等等。

阅读全文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论文

1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组教师通过走访宁德地区模具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获悉冲压(五金)模具相关企业的产品主要以冲裁模具、拉深模具、弯曲模具等为主.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冲压成形基础、冲压模具与设备、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成形模具设计、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共七个教学单元,30个工作任务.每个单元以典型冲压件为载体,载体由简单到复杂,涵盖了冲压模具设计及主要零部件制造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和技能点,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冲压制件完整的模具设计及其主要零部件制造的过程.学生由易到难完成这些项目,逐步掌握冲压模具设计及主要零部件加工的方法和技能,最终达到“冲压三级模具设计师”的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到“准员工”的转换.

2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冲压成形基础”,计划6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到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参观讲解及多媒体展示,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掌握冲压成形的基本概念及特点,以及冲压成形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第二单元“冲压模具与设备”,计划10学时,拟安排在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到模具企业参观,在模具制造中心进行模具拆装及安装调试,并进行模具测绘,了解冲压模具及冲压设备的种类,知道冲压模具的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模具在压力机中的固定方式及简单调试,了解现代模具的设计手段和方法,了解模具的设计制造流程.第三单元“冲裁模设计”,计划40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闽东常见的一种Y70电机定子冲片冲裁工艺及模具的设计,借助动画录像等影音资料,使学生明白冲裁的基本概念,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冲裁工艺及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冲裁模间隙对冲裁质量的影响,冲裁模设计程序;能进行排样设计,凸模与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冲裁模的结构设计及其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和标准选用.第四单元“弯曲模设计”,计划26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保持架弯曲工艺及模具的设计,借助动画录像等影音资料,使学生明白弯曲成形的概念、特点和用途,弯曲变形的过程及变形特点,弯曲工艺及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弯曲件的工艺性影响因素,卸载后弯曲件的回弹对弯曲件的影响;会弯曲件坯料尺寸的计算,弯曲回弹值的确定,弯曲力的计算及压力机的选择,弯曲件的工艺设计,弯曲模结构及各零部件的设计或选用.第五单元“拉深模设计”,计划32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盖零件拉深工艺及模具的设计,借助动画录像等影音资料,让学生知道拉深成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圆筒形件拉深变形的过程和力学特征,拉深工艺及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其它形状拉深件的工艺;能进行拉深件工艺性分析,分析拉深工艺中的起皱和拉裂现象,回转体件的拉深坯料尺寸计算,圆筒形件拉深工序尺寸计算,拉深力计算及压力机的选用,拉深工艺的辅助性工序的选用,拉深模具的典型结构及工作零件的设计.第六单元“成形模具设计”,计划18学时,拟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胀形、翻边、缩口及校形工艺及模具设计,借助动画录像等影音资料,了解成形工艺的分类和模具特点,胀形、翻边、缩口及校形的变形特点和极限变形程度;学会胀形、翻边、缩口及校形工艺设计及其计算,正确选择压力机,胀形、翻边、缩口及校形模具结构及零部件的设计.第七单元“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计划24学时,拟安排在模具设计实训中心、模具制造实训中心、模具CAD/CAM实训室、生产现场实施教学.本单元通过对普通机械加工方法、特种加工方法、及典型冲压模具常用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路线等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模具结构类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以及工艺系统的选择方法,会分析加工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掌握模具工作零件常见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加工精度,会分析加工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会拟定和编制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装配工艺,会分析、解决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七个教学单元———冲压成形基础、冲压模具与设备、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成形模具设计、冲压模具制造与装配———共设计出30个工作任务.这30个工作任务分别为:冲压成形技术与模具材料选用;冲压变形理论基础;冲压模具与冲压工序;冲压设备及选用;冲裁变形过程分析;冲裁工艺计算;冲裁工艺规程制定;冲裁模典型结构;冲裁模零部件设计;冲裁模设计程序;弯曲变形过程分析;弯曲工艺计算;弯曲工艺规程制定;弯曲模典型结构;弯曲模零部件设计;弯曲模设计程序;拉深变形过程分析;拉深工艺计算;拉深工艺规程制定;拉深模典型结构;拉深模零部件设计;拉深模设计程序;复杂形状工件拉深模设计;胀形工艺与模具设计;翻边工艺与模具设计;缩口工艺与模具设计;校形工艺与模具设计;冲裁模的制造与装配;弯曲模的制造与装配;拉深模的制造与装配.根据这些工作任务,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最终达到“冲压三级模具设计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本领.根据这30个工作任务各自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师按照统一的栏目内容和顺序分别进行合适的教学方案设计,使之满足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教师制定并完善了工作任务教学方案的栏目内容和顺序,共16项:单元三、教学任务三、教学参考学时、学时分配、学习目标、教学主要内容、教学实施、教学参考综合案例、学生综合实训案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标准与评价(对知识与能力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学生知识与能力要求、教师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课程教学实施条件、教学准备与实施、课后强化.比如“冲裁模设计程序”工作任务中“教师参考综合案例”所选取的企业典型产品为闽东地区企业中非常常见的电机定子片的模具设计实例.电机电器是闽东地区最大的支柱产业,而定子片是电机里一个非常常见的零部件.其形状尺寸与要求,该载体的工作任务具有综合性、完整性和代表性的特征,同时源于企业真实产品,并经过教学加工,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在“冲裁模设计程序”工作任务中“学生综合实训案例”中,给出了上述电机定子片模具设计工作任务的一种设计结果.要求学生根据其装配图与排样图,进行其非标准零件图的进一步设计和完善,并在标准图纸上完成该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的绘制.

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阅读全文

美术学科教学设计论文

一、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理解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教学中的预设,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引导学生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为目的。作为教师是否知道这些从何而来?清楚具体内容有哪些?才会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对教学知根知底。良好的教学不应是像教师在课前预设教案般机械执行,而是课堂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提升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适当配合讲解或谈话,促使学生避免掌握一大堆空洞死板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清楚准确地感知教学重点的对象,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高中的美术鉴赏阶段是义务教育“美术欣赏”(欣赏与评述)的进一步深化和理解。同学们运用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等感性认识方面,运用感知、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已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在制定这种理解性的教学设计前,对美术家和作品的了解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审美享受。在发散性思维中,围绕目标,培养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空间,实现较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若能多多提高对美术鉴赏方法,提高绘画风格、流派知识和对基本发展脉络的了解,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品和美术家。

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理解出现的现象与问题

理解是唯一有价值的学习,是学生在已经了解到的知识层面上重新建构自己对于这方面的感悟。在新结构主义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皮亚杰、奥苏伯尔、布鲁纳,他们十分重视学习者内在的理解对学习的重要意义。如皮亚杰的观点是,学习是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构建了新的认知图式,这种构建过程在本质上就是理解。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是一个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与理解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奥苏伯尔所认为的理解就是他所极力主张的有意义学习,即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这些名家都提到了理解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做到在教学中整体把握高中美术新课程呢?如何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进行课堂学习,老师在预设理解性的教学设计或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切勿使用口号式、命令式的言语,系统全面地使学生获得创造性思维。只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理解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点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而转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不至于造成学生对于该科内容的混淆。

三、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创造创新性研究学习

美术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产品,通过平面和立体的形式,表达人类思想、情感和意识形态的精神的物质化显现。由于美术是由人创造并最终服务于人类,所以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美术就被归入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列。在这其中,又由于美术的塑造性而被称之为造型艺术,但“造型艺术”这个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为像舞蹈、戏剧、艺术体操等表演艺术也同样强调造型性。所以研究高中美术教学、研究高中美术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是有很大意义的。教师要依据具体的理解目标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有所区别地进行教学设计并据此展开创新性教学。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以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理解的目标。

四、结语

阅读全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论文

1.优化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有效培养化学素养

理论课程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优化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方法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规律,提高化学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在优化理论课的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借助比喻引起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兴趣,同时利用形象比喻解释枯燥难懂的理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在设计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第二节“周期律”的教学方案时,可以借助如下生动比喻:孩童时期离不开父母,学龄期对于父母的依赖性逐渐降低,当年龄变大及生活能力变强时,与父母的距离可能会变远,这与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规律相一致.由此一来,就可以让学生用有趣的方法理解记忆知识.

(2)明确理论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保证学生可以在理清逻辑及思路明了的基础上学习各个知识点.例如,在设计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方案时,应明确失氧、得氧可导致化合价上升或下降的知识主线,同时理清化合价上升或下降与电子偏移、电子得失之间的联系.随后为学生理清氧化还原这一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与本质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能够明确掌握该知识点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学会对氧化还原现象进行判断,并由此深刻理解该反应的内涵.

2.优化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不仅是化学学科得以实现生存及发展的条件,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1)为了优化实验课程的教学设计,则首先应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实验教学素材.例如,在设计人教版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中第一节“原电池”的教学方案时,可以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初中的物理知识提出以下问题“让小灯泡发出亮光的干电池为何可以产生电能,化学能如何才能转化为电能?”随后设计以下化学实验:首先,在稀硫酸中分别插入铜片、锌片,让学生观察出现的化学反应;随后在溶液中同时插入铜片、锌片,并让学生观察记录发生的现象.其次,采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的铜片、锌片,将电流计连接在导线的中部,让学生观察记录现象.教师示范实验方法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解答,如稀硫酸与锌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何种气体等,并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实验,从而有效联系理论与实验操作.

阅读全文

大学公共数学教学设计论文

一、教学现状和研究意义

目前,高校大学数学系列课程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有的完全是讲授方式。据研究表明,课堂讲授的方式对学生们在课程结束后记忆的信息、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或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其他情感人文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关心学生的出勤率,期望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课下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复习,尤其是数学课程,更需要学生能像高中一样用做题来巩固知识,提高成绩。但是事与愿违,当前的大学生更愿意在社交、上网和社会实践中投入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做枯燥的数学练习题。在批阅数学作业时经常发现一个班级竟然只有几个模板的作业,甚至大多数都是标准答案(不排除学生们都购买了习题集)。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中,同样发现学生的感觉是上数学课死记硬背公式、定理,套用公式算出题目,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学习过程中,看不到数学知识用于本专业的意义和价值,认为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并不是自己想要学的。毕业时几乎忘记了低年级时学过的数学知识。

教学展现形式上,大多数地方高校公共数学的课堂上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确,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需要黑板和粉笔,教师在课堂上要用粉笔逐步记录下师生的思考过程,但这不代表数学课程不需要多媒体的展示,其实在数学课程里面,还是有相当多的知识需要借助计算机媒体来展示和演示的。在教学互动方面,数学课上的互动往往是课堂练习,老师出几个题目,学生随堂做做,用来强化当前的知识点,但是综合性的、合作性的、人文性的练习却十分少。

在教学设计上,大多数教师根据书本的章节确定为若干个单元,针对每个单元准备讲座,加上一两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这门课程的准备工作就大功告成了。这种教学设计方法简单、快速,对于熟练的教师来说,每个章节的准备时间只需要半个小时。但是,这种设计方式只关注了教学内容的组织,很少关注或者没有关注学生将如何学习知识,因此也就无法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教育需要。综上所述,大学公共数学教师有必要结合教育教学理念,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的教学设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加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通过数学学习,真正给学生带来思维上的强化和提升,达到数学课程的开设目的。

二、大学公共数学系列课程有效教学的设计策略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研究理论都强调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模式包括了强调积极学习、合作学习并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探索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种提升教学技能以及能够促进学生成绩的教学策略。

(一)以适合学生能力的方式组织并解释教学材料

阅读全文

高师初等数论教学设计论文

一、明确课程的学习意义及必要性

一门课程的学习伊始,教师应该清晰谨慎地提出本课程可以给予学生的承诺与机会。例如,该课程将帮助学生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他们发展何种类型的智力、体力、感情或社交能力?学习该门课程对于他们后续课程学习有什么帮助?对于他们日后工作有什么样的帮助.所以,第一堂课,最重要的不是快速进入教学内容的讲授环节,而在于帮助学生明确该门课程的学习意义。一个直接明了的问题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所以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学习《初等数论》(或课程)?要回答该问题,不仅需要教师对于该门课程的课程教学目标有清晰的理解,而且要能通过简洁、非专业的语言向未学习该门课程的同学解释清楚答案.对该问题的回答既有学科知识上的考虑,如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但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告诉学生该课程对于其自身日后的成长发展尤其是毕业求职以及离开学校后的发展可能会起的作用。作为对问题的回答,第一个原因,基于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考虑,教师给出答案:为了拿到学分,为了毕业,不得不学.而且结合课程性质,因为它是一门专业限选课,该门课程的成绩影响学分绩点,所以,要求同学不仅要考试通过,而且应该争取取得尽可能高的成绩.以此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接着,教师向全体同学展示新的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数论初步》,让学生明确,数论不仅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是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内容.如果要想成为一名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同学应该要学习掌握数论的有关知识.然后,教师讲述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曾经有一个同事问我,2.5除以0.8余数是几.因为他孩子做作业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结果孩子答案是1,老师说答案是0.1.请问余数到底是几?”.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也陷入了思考,有的认为是0.1,因为余数要小于除数,有的认为答案是1,因为小学生做除法时应该要先移动小数点然后再计算.此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余数是数论中的一个概念,而数论研究对象是整数,所以,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是错的,以此帮助学生明确该课程学习的第三重理由:作为数学教师,数学专业水平不高,不懂得一些数论的知识,教学工作就可能会犯错.接下来教师再提问第四个问题,什么样的整数能够被3整除?几乎所有的学生立刻能够说出答案:只要看这个整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不是3的倍数.教师接着问为什么有此结论?则所有的同学都安静下来.这时教师点明学习初等数论的第四个理由:帮助同学明白一些数学结论成立的道理.可能有的同学认为“这些结论我知道、好用、会用”就可以了,何必要弄明白它为什么成立呢?教师回答:知道这些结论成立的道理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确信这些结论成立的正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以此帮助我们去探寻更多好用的结论,如“什么样的数能被9、11、13、17…整除?”而且有些结论如果不知道它成立的原因容易忘记或者用错,但是明确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就变成了理解性记忆,不仅记忆能更加深刻持久,而且不会觉得记忆相关结论是一个负担.最后教师结合上一学期《竞赛数学》课的学习点明第五个学习初等数论的原因: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数学竞赛辅导活动需要学习数论知识.虽然数学竞赛活动饱受批评,但那多是由于人们将竞赛活动过度功利化及竞赛开展的低龄化、竞赛培训范围的扩大化和培训形式的单一化所造成的,数学竞赛活动本身有其积极的教育价值.而数论问题题意简单、解答需要深入思考的特点决定了它用于培养和发现数学人才具有先天的优势.诚如大卫•希尔伯特所讲;“用以发现数学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第六个学习初等数论的理由是:通过人们对初等数论应用价值的研究,帮助大家加深对数学的认识.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数论没有多少应用价值,数学家研究它是因为数论问题有趣,是进行“思维体操”的材料,但是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数论中的许多理论找到了用武之地:比如在计算方法、代数编码、组合论等方面都广泛使用了初等数论范围内的许多研究成果;有文献报道,现在有些国家应用“孙子定理”来进行测距,用原根和指数来计算离散傅立叶变换等.此外,数论的许多比较深刻的研究成果也在近似分析、差集合、快速变换等方面得到了应用.特别是现在由于计算机的发展,用离散量的计算去逼近连续量而达到所要求的精度已成为可能.尤其是基于大数分解的RSA公开密钥体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对数论和数学的认识。以上六条理由在轻松的气氛下既帮助学生明确了《初等数论》课程的学习意义,又告诉学生“学科知识对于课堂教学及数学教育至关重要,大学数学课程对于未来从教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数论现展的一些特点。

二、介绍学科的发展简史

“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门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亨利•庞加莱).近年来,在我国的数学教育改革中,人们越来越重视数学史知识在数学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介绍该门学科的历史从浅的层次上看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深的层次上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该门学科的研究问题、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该节课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数论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分类,以发展的眼光看初等数论是如何形成、产生和发展的。在此既从古代人们对数论问题的零星、琐碎的研究,明确数论问题的解决和研究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又要介绍高斯在数论的学科化、系统化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包括其划时代的著作《算术探讨》在完成之初被法国科学院拒绝出版的轶事也有其积极的教育价值。而正如前面回答“为什么学习初等数论”时给出的第六个答案所讲的,数论学科的现展已经使得该门学科不再仅仅是思维的体操,更慢慢成为一门有着广泛应用的学科。

三、明确学科研究对象及特点

一门学科总有其核心的研究对象或问题。在第一堂课上,即使学生难以一下子完全理解,教师也应该明确指出该门学科研究的核心问题。所以该节课第三个要讲授的内容是数论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第一,要帮助学生明确该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是整数,其最核心的概念是整除。初等数论的知识体系其实都是围绕整数和整除展开的。第二,数论是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它内部产生的大量问题促进了数论学科的快速发展。加拿大数论专家RichardK。Guy教授曾编写了一本《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一书,该书在1981年首次出版时大约有150页,而1994年第二次再版时,将第一次出版后已解决了的问题删去,又将随后提出的新数论问题加入,这样一来,第二版书的页码增加到280页。第三点要着重说明的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数学家在数论研究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特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列举介绍一些简单而典型的学科问题。高斯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皇后戴的皇冠”,而一些精彩有趣的数论问题则被喻为是皇冠上的明珠,熠熠发光。通过简单介绍费马大定理尤其是A•怀尔斯的工作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家解答数学问题的艰辛,以及数学家在证明费马大定理上所做的各种尝试和提出的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研究对数学发展的极大促进作用。或许某个理论并没有解决它想要解决的问题,但可以在其它方面找到应用,正如费马大定理被喻为“生下金蛋的母鸡”一样;通过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及其证明原理帮助学生了解陈景润证明的“1+2”的含义,消除误解;通过介绍完全数、亲和数问题,帮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里蕴含的理与美。以上所有问题可以再次让学生体会数论问题的特点:题目本身简单易懂、富有趣味,许多数论难题甚至连小学生都能明白题意,可是要真正证明它,却可能需要数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和解决。

四、帮助学生明确不足

阅读全文

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设计论文

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现在高校教学比较普及的方法,因为每个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条件存在着差异,所以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掌握能力的不同,进行区别教学设计,并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使每个学生的足球基础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分层教学法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进行区别对待,使体育教学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使每种类型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分层教学大多以小群体和班级为基础进行划分,划分完成后强调分层配合练习,对不同素质的学生,足球教学推进的速度也有所不同。

二、分层教学法教学设计和实践

(一)教学对象的动态分组

对某高校公共体育6个班的学生进行抽取,随机抽取3个班作为此次教学设计对象,剩余3个班的学生作为此次分层教学的对照对象。抽取的教学设计对象和对照对象均为90人,总人数180人。在教学组和对照组划分完成后,对每组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的基本项目为学生身体的基本状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足球专项技能。身体素质的测试包括一千五百米跑、25米折返跑以及立定跳远,足球专项技能测试包括颠球、短距离射门准度、短距离饶杆射门。在测试结束后根据测试结果将教学组分成三个班进行动态分层教学。在进行动态分组时,可以按照足球的学习动机进行分组,其中把热爱足球喜欢足球课分成教学组和对照组,人数分别是62:63,人数占比分别为68.8%和70%,因为朋友选择足球课而选择足球的,教学组和对照组的人数比为20:19,人数占比为22.3%和21.1%,而最后为了拿学分而选择足球的教学组和对照组人数分别的8:8,人数占比为8.9%和8.9%。

(二)实验组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脱离具体的足球教学大纲,因为实验组已经分层完成,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更加符合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实验组共有三个层次,所以教学目标也详细划分为三层。教学目标主要分三组,A组目标,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上的所有内容,并对教师拓展内容进行掌握,具有实际足球比赛和赛场分析的能力,并具备解决相关足球问题的能力;B组目标,掌握足球基本知识,可以熟练的运用各项足球技能,可以对足球赛场上的显著性问题进行分析。C组目标,对本期足球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熟悉和掌握,积极的提高足球学习兴趣,完成本学期足球教学任务。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对A组学生进行教学时,要进行与足球相关的拓展训练,改进A组学生的动作错误,加深教学难度,培养学生足球战术分析能力,提高其在赛场上的适应能力,主要侧重与战术教学。B组学生在教学时,在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之后,对相关的足球动作进行规范,并积极的进行赛场实训,加强足球运行的临场经验。C组学生在教学时,主要注重对其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目的以完成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任务为主,并努力提高该组学生的足球兴趣。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全部学员有统一的足球教学目标。

阅读全文

水循环教学设计论文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以及地理意义.

2.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三、教学过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