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模型推敲辅助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本文以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为背景,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在空间思维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物理模型在建筑设计课程中的重要性及辅助教学方法。
关键词:
模型;建筑设计;立体空间;辅助
0引言
物理模型的实体属性最接近建筑完成状态,成为了建筑设计推进的重要工具。即使在各种数码软件介入的今天,物理模型同样具有数字化模型无可比拟的优点。正如Daniel…Libeskind所提倡的“计算机在建筑设计和创作的过程当中,扮演手套的角色”。学生通过自己制作实体模型,推敲建筑形态结构,初步建立了空间逻辑。
1工作模型与表现模型的区别
物理模型有工作模型和表现模型两种表现形式。工作模型服务于建筑方案的初始及推进阶段,侧重于表现体块相互关系,制作材料简单,易修改。表现模型,服务于方案的完成阶段,是整个项目最终成果的呈现形式之一。重细节,表现建筑与场地的关系与局部细节,材质模拟实际建成建筑,做工相对复杂。下文所指的物理模型为工作模型。
2物理模型对立体思维养成的必要性
所有纸面或电脑屏幕的呈现,都是单眼取景。其难以表达形体的纵深感,无法真实还原双眼取景的透视变化。同理,再详尽的图纸,也不如建筑实地考察更直观。建筑设计是一门立体空间学科,设计的过程是对空间逻辑的诠释。三维空间概念较为抽象,在建筑设计入门阶段,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薄弱。而物理模型虽然是实际空间的微缩版,但其立体空间的属性,是其他设计数码软件、动画漫游实景效果图不能代替的。物理模型制作较软件建模要复杂一些,需要计算、量、画、裁、拼、粘。模型制作过程所遇到的困难、漏洞,同样是实际工程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若能及时认清,便能从源头扼制想当然的设计。
3物理模型在建筑教学的运用
物理模型的制作主要在建筑方案的推进阶段,动手制作同时常常伴随着灵感迸发,方案得以二次创作。国外建筑高校十分重视物理模型的制作,对建筑体块间的关系、形体转折、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全方位思考。模型制作推进的过程,要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3.1注意形体的概括与结构推敲
设计之初和过程中,往往会陷入细节而忽略空间的组织关系。物理模型的抽象性,用于教学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建筑抽象体块概括,对空间序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等全局思考。草模的不确定性,使方案的发展空间增大,设计思路也得以拓宽。课程初期概念设计阶段,用简单的方盒子快速而概括表达建筑形体,暂时忽略了门窗等细部,着重探讨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如图1、2)。
3.2多视角,还原真切空间感受
由“人”的感受讨论建筑,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形体关系多视角认知和理解构成了建筑学习的基础。学习建筑不仅需要思考想象,更多的是要用四肢去丈量,用身体去感受,用感官去触碰。模型作为实体建筑的缩小版,能真实的触碰,多视角的实际观察,比二维图像有更真切的空间体验,也是缩减实体建筑与设计预想偏差的途径。
3.3不同比例的模型,相对应不同教学环节
比例尺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是建立空间尺度感以及制作模型的前提。常用的模型比例有1∶20,1∶100,1∶300,1∶1000。1∶20用于表现建筑局部大样,1∶100关注建筑的内部空间组合关系,1∶300侧重表现建筑体块与景观关系,1∶1000则表现建筑与外部大环境与整个街区的关系。建筑设计教学环节,指导学生从基地环境切入,制作1∶300模型为一草,思考建筑体块与外部环境。二草阶段,制作精细到内部墙体1∶100模型,推敲建筑结构,用于空间穿插与过渡。
3.4思考材料与工艺
建筑师,有着匠人和学者双重身份。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不应停留在理论与概念层面,更应引导学生关注材质与施工工艺,思考设计能不能施工与落地。模型材料的选用反映了建筑师对实际建筑材料的理解、组件的拼装及自身组成方式启发对于建筑的施工程序及建造的认识,还有身体感官的直觉和理解。制作模型基本材料多为线性,板式有PVC板、有机玻璃、KT板、木面板。建筑设计是理论与实际建造一体的学科。制作模型遇到的困难,是实际建造所遇到困难的缩影。遇到异性结构,可引导学生尝试用棉线,纸浆,木棍,以粘贴、加热等方式探讨曲面等非常规直线结构制作工艺。
4结语
物理模型辅助建筑设计教学实践,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图纸教学。通过从三维体块及视角切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设计能力,从而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这在方案的切入及推进阶段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黄源.建筑设计与模型制作[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潘明率,王晓博.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3]杨洲,梁阔.建筑模型:传达or思维的工具[J].中外建筑,2009.
作者:班楚薇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