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杨廷宝建筑设计思想刍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设计作品,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建筑设计思想。通过他所设计的雕梁画栋的南京中央体育场、彰显着民族情怀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山水相融的南京中山陵音乐台、自然实用的南京中央医院等建筑范例,我们不难发现融通中西、因地适宜、经济实用是他的核心设计理念。虽然由于社会客观环境的制约,他的建筑设计生涯步履维艰,但他富有创新型的建筑设计思想至今仍褶褶生辉。
关键词:
杨廷宝;建筑设计;因地适宜;自然实用
0引言
杨廷宝是我国建筑设计事业和建筑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创作,与同时代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并称为“南杨北梁”。他对东西方建筑的审美特征和文化内涵有着深刻体悟,逐渐形成了融合中西、因地适宜、物景相融、着眼实用的建筑设计理念,不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1兼收并蓄,贯通中西
杨廷宝出生在西学东渐的近代中国,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西方建筑理论教育以后,一直尝试将西方建筑知识与本土民族特色相融合,将现代建筑精神与中国人文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兼收并蓄、贯通中西的建筑设计思想。1920年杨廷宝赴美留学之际,正值美国社会建筑风格从古典主义向新时代建筑转变之时,而当他1927年回国以后却是复古的国粹精神大行其道,由此引起了建筑设计领域新风与传统之间的矛盾冲突。尽管他基本根据业主的要求来规划建筑式样,但也不能不受到时代变迁和建筑风格转换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种介乎现代与传统之间、古韵和新潮相生相融的中国风格。例如,在设计原中央科学院大楼之时,他就借鉴了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造型结构,以对称中的不对称方式设计大会议室和办公楼,通过格局的适当调整而形成错落有致、和谐划一的建筑美感,使现代建筑自然而然地蕴含着传统意蕴。又如,他设计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就以明代故宫作为中轴线,在中央位置规划行政中心,整体外形是传统的重檐歇山宫殿式,门窗皆有菱花图样,藻井辅以天花图饰,但又以简化了的大屋顶方式体现出建筑风格的现代气息。特别是他在南京设计的大型体育场,既是一所现代建筑,又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他将中央体育场的外围设计成牌坊式样,在游泳池的正面大门上用传统纹样进行修饰,而体育场的许多进出口更是传统式样的牌楼,使得体育场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诸如此类的设计作品兼具传统人文意蕴与现代建筑精神,用他的话说就是:“古典的比例,现代的手法,是一种人们可以接受的现代建筑”[1]。杨廷宝的设计作品风格多样而统一,既体现着他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轨迹,也体现着他对时代变迁的理解与感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强调建筑风格的中西融合和古今会通,实质上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稳中求进,是一种有理有度有节的超越和前进。当然,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杨廷宝的建筑设计思想也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和时代进程的限制。就他的前半生来看,国内战乱不止,复有日寇侵凌,国家积贫积弱,人民困苦不堪,时代没有为他提供良好的研究机遇和创作条件,他的建筑设计生涯可谓步履维艰,却仍然闪耀出创新思维的亮丽火花。
2因地制宜,物景相融
杨廷宝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对世界许多地区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深入考察,深切认识到由于地理环境之差异和人文传统之相别,各地形成了千姿百态、各有千秋的建筑风格。他始终认为,建筑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适宜的原则,实现环境与建筑的和谐相融。在他设计的将近一百座建筑中,几乎都为适应环境而对建筑进行了适当改动,体现着物景相融、天人相合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1931年他设计建造的南京中山陵音乐台,就是一座因地制宜、巧合融合金陵山水之秀丽而成的艺术珍品。在设计过程中,他周到地考虑了地理环境和植被覆盖等基础性因素,充分利用明孝陵的地形特征,因势利导地就着斜坡依山开建,使参天古木围绕舞台四周,以不高的造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设计,将音乐台镶嵌在灵动的自然与现代化的城市之中,将自然的隽秀和音乐的至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建筑与环境天衣无缝地融合起来。他在错落布置的舞台旁专门设计了喷泉和下沉式的水池,既能发挥聚集雨水的良好作用,又能衬得舞台上的声音更为婉转动听、轻快怡人。水池外围是扇形展开的草坪看台,可以容纳三千人同时观看。舞台后方是弧形的照壁,采取回声设计能使音浪更加空旷悦耳。他还为造价精打细算,考虑到中山陵音乐台经费不足,采用了斩假石等造价较低的原材料。当然,低价并不等于劣质,他认为斩假石具有已成熟的施工技术,可经过岁月的洗礼而达到石砌的艺术质感[2]。在杨廷宝的建筑设计生涯中,既设计过高规格的别墅住宅,也设计过供公务人员使用的普通住宅;既使用过昂贵的建筑材料,也使用过竹笆、黄泥、石灰等简易建材,而因时因地甄选材料是他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筑设计的整体观念,一直强调因地制宜才是建筑设计的核心要求,晚年尤其关注城市建筑和周边环境的融合与塑造,致力于建筑和城市的共生共荣,强调赋予建筑以生气、活力和发展前景,实现建筑物整体和地区城镇体系的协调融合。实质上,他的建筑整体主义也就是环境保护观念。在他看来,建筑设计就是要不断研究建筑群落和内外空间的关系,妥善解决人与建筑认识上、行为上、生理上、心理上的互动,将建筑物整体和局部的美学追求纳入适宜而科学的社会体系之中。应该说,建筑设计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交际中形成的审美表达,必然受到地理特征和民俗风情的影响。杨廷宝从地区地域入手规划建筑设计,特别重视人与建筑的比例陪衬、建筑结构技术、材质的变化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出其建筑设计思想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3知行结合,着眼实用
建筑设计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以经济实用为宗旨,这是杨廷宝建筑设计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一直强调,衡量建筑的最重要标准就是建筑的功能完整性与适用度,由图纸到实物必须以充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任何创新性的设计思维都不能脱离既有的实践经验,任何形式的建筑设计都不能空洞地追求虚无缥缈的美感,而要以实用和经济作为基本考虑点。民国时期,他主持设计的南京中央医院就充分贯彻了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实用理念,着力实现自然与实用的巧妙融合。在设计过程中,他不追求装饰的豪华亮丽以哗众取宠,也不抄搬流行的建筑形式以迎合时尚,而是着眼于建筑群落与当地气候的融合,将自己对南京城市的理解与对建筑设计的挚爱融入医院的设计当中。由于南京冬冷夏热,结构合理与自然通风就成为建筑设计的最大要求。杨廷宝钟爱南京,也摸清了南京的脉络,充分利用采光与通风来营建清新自然的内部环境。比如,在设计门诊大楼之时,他特意在一楼西北侧设计了一座开放式庭园,同病房楼前的花园一同形成一片独特的秀丽景观,令就诊病人心情舒畅。同时,他又在中央医院五六层设计了敞开式平台,以此为医院内部创设通风口以促进空气流通,保持整体环境的明朗和清新。新中国建立后,他在主持设计北京和平宾馆时,又根据宾馆接待的实际需要而采用了现代设计手法。当时,曾有不少人认为杨廷宝的这种设计思路是受国外某种建筑流派的影响。实际上,他是根据和平宾馆承接国际会议的紧迫需要和实际用途而进行了大屋顶设计,用他的话说就是:“当时交给我这任务,是要快,要节约,要在短短的时间里,解决当时亚太和平会议的需要,遵循对速度和经济的要求,我没什么这个思想,那个主义。”[3]由此可见,杨廷宝深知建筑设计必须服务于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必须着眼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这种立足国家需要而进行建筑设计的主张也深得总理和其他建筑师的赞赏。后来,北京的建筑设计一度刮起大屋顶之风,就连南京的一些高校也开始仿行。对此,他又根据南京高校的实际需要,要求简化檐下部,采用额杭和托梁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简化手法来适应南京建筑环境的实际需求,而他主持设计的南京工学院动力楼堪称比例合理的典型现代建筑。更为难得的是,杨廷宝十分重视建筑的造价问题,始终从国情、省情、区情出发进行设计规划,力图以最低限度的经济投入而达到理想的程度。比如,1946年他曾自行设计了自住的成贤小筑宅院,所用材料就包括城砖等旧料。[4]整套宅院共分两层,占地约1000m2,院内种植花木,还凿有水井一眼,显得精巧可爱、雅致宜人。事实证明,杨廷宝对建筑成本的“把握”和“控制”十分得当。
作者:李娜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齐康.杨廷宝的建筑学术思想[J].建筑学报,2002(03):34.
[2]赵怡.建筑设计开拓者杨廷宝的建筑学术观念考证[4].兰台世界,2014(11):46.
[3]齐康.杨廷宝的建筑学术思想[J].建筑学报,2002(03):33.
[4]周庆伟,孙明明.民国建筑大师杨廷宝的南京情怀[J].兰台世界,201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