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设计传统文化元素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有着显著差别,历史文化符号与当今时代的审美差异、地域文化符号与国际主义设计之间的审美差异,使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面临挑战。文章分析采用多样性的设计思维,结合当代的设计形式、设计手法和时代精神,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探索其发展之路。
关键词:
历史性;地域性;形式;手法;精神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新建筑不断出现。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传统中式建筑面临挑战。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传统形式与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有着显著的差别,这两种风格在艺术审美差异上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与当今时代的审美差异;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符号与国际主义设计之间的审美差异。建筑设计艺术风格的变迁往往有着时代的烙印。中国设计师很早就开始探索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在新建筑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经济百废待兴,装饰以简约为主,传统建筑也在继承中发展。另一方面,受到苏联建筑设计理论的影响,民族设计元素与现代主义建筑结合成为当时主要的设计方向。具有民族传统元素的“大屋顶”样式建筑在多地出现,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然而在之后的一段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不受重视。时过境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值得研究。
一、历史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元素的文脉
中国传统建筑中有很多独特的元素,屋顶、瓦件、彩画、斗拱、雀替的设计上都有着多样性与艺术性。这些建筑构件伴随着中国木建筑结构的演变而出现和发展。以斗拱为例,在西周时期的建筑结构上出现斗的雏形;到唐代成为成熟的建筑承重上的重要构件,同时兼有独特的艺术性;在宋代的《营造法式》中,对于斗拱的结构和使用等级做出了规范化的定义,进一步推动了斗拱形式的发展;到了明代,木建筑结构中斗拱的承重作用渐渐弱化,斗拱的体积也不断缩小;清代,斗拱逐渐成为纯粹的艺术性装饰构件和居住者身份的象征。斗拱的演变是中国木结构建筑文化演变的一个缩影。建筑的发展映射出文化的发展,这些历史文化元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中,现代风格的流行使北京、上海、广州等现代大城市中新兴小区的建筑呈现出类似的风格,即使所在地域相隔万里,建筑风格也似曾相识。但是,这些地区的传统民居有着不同的风格,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里弄、广州的骑楼,这些民居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与识别性。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风土人情大不一样,各地建筑都有自己的地域性特色。“贴水成街,就水成市”的江南水乡民居,湘西干阑式建筑的吊脚楼,皖南民居“四水归堂”的典型形式……这些不同地域的建筑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形式本身就是一种鲜明的文化符号,能够从重复中独立出来,呈现出独特的价值。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丰富宝藏。
二、多样的新时代的设计策略
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显然,我们不能直接照搬古人的思路,这样会造成纯粹的形式的复古。中国传统木建筑和如今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建筑有着不同的建筑形式。对此,我们要灵活采用多种设计策略。借用传统文化元素,用现代设计形式予以展现是一种常见的策略。广州的土楼公社是一个大型的廉租住宅,地处广州与佛山的交界处,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居住空间。这个建筑在形式上借鉴了福建的土楼围屋,所有居住空间连成整体呈现圆环状,每户住宅相对独立、私密,又对内部的中庭空间开放,并有商店、图书馆、健身房等公共设施,形成一个较大的社区。传统的福建土楼围屋是客家人的建筑形式,土楼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式的特点。土楼是以土为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有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等,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土楼建筑体积巨大,往往有一百多个房间,一个围屋往往居住着一个大家族,兼具城堡的军事功能,居民在一起防御。广州的土楼公社在形式上与传统的福建围屋有相似的地方,是对传统设计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与现代公寓式建筑的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也与当今时代人们对于公寓式居住空间的需求相吻合。土楼公社不仅借鉴了围屋“环形”“对内开放”的形式特点,而且包含了“向心力”“集体”等文化思想。借用传统文化元素,采用现代设计手法是另一种策略。建筑师王澍设计的宁波历史博物馆,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工艺融为一体,整体呈现“山、水、海港”的意象。其墙面内外由竹条、混凝土和众多民间回收的青砖、龙骨砖、瓦片、缸片等混合砌筑的瓦片墙包裹。瓦片是江南水乡传统的建筑屋顶构件之一,在瓦片的背后是江南水乡高墙深院、小桥流水的文化情怀。王澍在设计中突破常规,将瓦片运用于墙面中,这种设计处理不仅使墙面呈现出丰富的肌理,而且旧材料的回收利用与博物馆收藏时间、记忆的文化相融合。同时,该建筑本质上是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这种现代设计手法没有重复过去的思维,创造性地化用了传统文化元素,使这一现代建筑不仅具有传统的精神,而且具有时代的精神。借用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当代文化也是一种策略。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建筑外观呈现的是中国传统建筑构件元素斗拱的造型,犹如华冠高耸,十分壮观。不过,该建筑只是外形上像斗拱,在结构上并没有传统中国木建筑结构中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栱、栔等部件,它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整体。斗拱在这里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元素,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馆总设计师何镜堂院士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很难用一个具象来表达文化的精髓,因此必须从总体意象中提炼。”设计者从中国画到雕刻,从出土文物到江南园林,从象形文字到京剧脸谱,遍寻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最终选择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大获成功。斗拱的艺术形象在当代依然醒目。虽然该建筑设计的材料、结构和设计思想都是现代的,但设计表达的内涵使人们能感觉这一建筑所蕴含的传统精神融合在当代文化中,在古今文化的交织中表现出中国力量。
结语
传统文化元素承载的是传统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释、道等文化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这既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又是值得挖掘的艺术宝藏。把历史文化元素运用在当代的建筑设计中,有着现实的意义。开放的设计思想带来开放的设计表现,多样的设计表现又体现出当下的时代精神。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并不是简单地罗列或堆砌,而是在继承、消化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历史文化元素和当下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就会展现出富有价值的建筑设计成果。
作者:崔路遥 单位: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城市行走编委会.王澍建筑地图.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