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小学建筑设计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小学建筑设计实践逐渐增多。从总平面和建筑单体两方面研究小学建筑的设计策略。总平面设计包括选址布局、建筑间距、交通组织等问题。建筑单体包括教学用房、办公及附属用房、走廊和楼梯等设计要求和平面组合问题。还以某小学建筑设计为例开展实证研究。
关键词
小学建筑;建筑设计;策略;案例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建筑的需求逐渐多元。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启蒙阶段,占义务教育时间的2/3。小学建筑的设计理念、功能布局、造型色彩,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身心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建筑师应思考小学教育场所的功能和特色,形成人、场地、精神的互动空间,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深刻的印象。总平面布局、建筑单体设计、室外景观营造是实现小学建筑环境优化的基本途径,应该得到建筑师的充分重视。
1总平面设计
1.1选址布局
小学选址与布局是开展建筑设计的基础。总平面布局中要考虑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实验区、绿化区的综合设置和相互关系,形成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功能格局。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应设置在较为安静的区域,办公楼应设置在交通较为方便的区域,生活服务区和校内外联系应较为便捷。
1.2交通组织
人流和车流是校园交通组织的关键。上学、放学、集会是小学师生人流较为集中的时段,主要出现在校园出入口、操场、教学楼之间的庭院等区域。车流主要是校园中家长接送车辆、周边公共交通车辆、校园食堂及相关配送车辆。要注意车流与人流的分离,加强校园主入口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防止出现上学和放学高峰时段车流拥堵的情况。校园内部道路应形成环路,使主要建筑与校园道路紧密连接。校园道路宽度双车道应大于6m,道路较长的,宜在道路尽端设置回车场地。
1.3建筑间距
建筑间距是总平面设计的关键,主要考虑日照、防火、防噪等要求。小学建筑应设置合理的朝向,东南沿海地区以南至南偏东15°为最佳建筑主朝向,南至南偏东30°为适宜建筑主朝向。中小学教学楼普通教室窗台需满足冬至日有效日照2h,有效时段为8:00~16:00。为了确保有效日照时间,南北建筑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即为日照间距。小学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场地内外建筑高度和布局对日照时间的叠加影响。为使普通教室和体育场地获得更多的日照时间,通常将普通教室和体育场地设置在南侧,将办公室、专用教室等设置在建筑北侧。防火间距是保障学校建筑消防安全的基本要素。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16-2014)的规定,小学建筑防火间距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建筑耐火等级、主体建筑和连廊等附属建筑的关系。小学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防噪要求。根据《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50099-2011)的要求:两排普通教室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学楼与运动场地间距不应小于25m。在建筑设计中,通过植物景观和生态群落的营造,形成场地内外的隔声系统。
2建筑单体设计
小学建筑单体涉及教学用房、办公及附属用房、走廊和楼梯等。
2.1教学用房
教学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普通教室第一排座位与黑板的间距应大于2m,课桌间距应在850~900mm之间,最后一排座位与黑板的间距不应大于8m。普通教室的形状以矩形为主,也可以呈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不规则形等,教室面积约50~60m2。普通教室净高应在3.3m以上。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普通教室的形态呈现出以讨论为核心的环状,以游戏为核心的组团形态,并配有专门的活动室和休息室。专用教室包括实验室、语音室、美术室、音乐室、计算机室、劳技室、图书室等,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开展设计与内部装修。
2.2办公及附属用房
办公及附属用房包括教师办公室、教学研讨室、领导办公室、党群及行政办公室、厕所及设备用房等。教师办公室和教学研讨室面积分为小型(16~20m2)、中型(25~30m2)、大型(40~60m2)等类型。领导办公室和党群及行政办公室可按4m2/人进行设置。厕所布局方式有三种:一是将厕所设置在教学楼中部,该布局人流较为均匀,但占据教学楼的主要空间;二是将厕所设置在教学楼两侧,厕所靠近楼梯间,该布局通风良好,也较为隐蔽。但人流不均匀,即越靠近厕所,人流越密集。三是在不同楼层设置男女厕所,该布局厕所应与楼梯紧密连接。
2.3走廊和楼梯
走廊和楼梯构成小学建筑内的交通空间。交通路线设计应明确、清晰、便捷。走廊的形式包括内廊、外廊、回廊等。内廊即是走廊两侧依次排列教室,形成紧凑而便捷的教学空间。但教室的通风、采光、隔音性能较差,存在相互干扰。因此,设计中对内廊式建筑布局进行改进。如在走廊的尽端设置窗户或阳台,加强建筑内通风;将成排的教室中的若干间作为通风井或采光井等。外廊即仅在教室一侧设置走廊,作为教室之间的连接通道,通常走廊位于教室南侧。外廊布局模式具有较好的通风和采光性能,学生能够出门远眺。但是,成排的教室使建筑略显呆板,可采用折转的形式将不同的教室连接起来,产生较为丰富的立面效果。楼梯是建筑的垂直交通。每跑楼梯不得多于18个踏步,也不得少于3个踏步。楼梯宽度按两股人流不少于1100mm,四股人流不少于2200mm设置。多股人流需在楼梯中部设置扶手。楼梯靠墙的一面也需要设置扶手。
2.4建筑空间平面组合
如何将不同功能的建筑用房组合,形成完善的功能场所,则是小学建筑设计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常见的建筑平面组合形态有:直线形、分枝形、围廊形、自由形。直线形。各类用房位于走廊两侧,走廊尽端设置阳台、露台、楼梯。该模式建筑空间布局紧凑明确,交通连接便捷。教学用房和办公用房可间隔设置,增强教学-办公的联系性。根据教室的数量,还可以将走廊设置为折线形。分支形。以树枝状的走廊形成平面交通系统。横向为主要走廊,连接大厅、楼梯、设备用房等。纵向为次要走廊,连接各功能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办公室、专业教室等。纵向采用单侧走廊模式,具有较好的采光,但需要控制好纵向各列教室的间距。围廊形。建筑平面布局形态汲取了直线形和分支形的优点,以中国传统围廊为造型基础,形成四面围合的建筑空间形态。两端设有大厅或其他公共场所,中间可设置为庭院,各类用房则环绕设置。
3设计实践
3.1项目背景
该项目位于东南沿海某县级市,规划24班六年制小学,总建筑面积约5500m2,用地面积约13500m2。由于现状用地较为紧张,甲方要求将教学、办公及附属用房集成设置在教学主楼中,设置便捷流畅的交通路线,建筑形态应体现江南风貌。
3.2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包括教学楼、食堂、足球场和篮球场。校园功能布局清晰,教学区位于南侧,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具有充足的日照,正对校园主入口,体现出开怀大气的风貌。由于本项目用地较为局促,若采用多建筑群组模式,则建筑间距难以满足日照要求,所以教学楼涵盖普通教学、专业教学、行政办公等功能。生活区位于北侧,食堂中设置了餐饮、娱乐、职工住宿等功能。食堂前设置了活动广场与篮球场连接。运动区位于校园东侧,由足球场和篮球场组成。足球场为标准400m跑道,篮球场平行设置四个。校园交通组织呈环形,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联系起来,主入口位于南侧,与市政道路衔接,正对教学主楼。东侧设置南北向消防通道,能够横穿校园。西侧靠近食堂设置次入口,方便教职工及食堂运输车辆出入。校园中采用列植的乔木或茂盛的植物群落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及校园内外分隔,以形成较安静的校园环境。
3.3教学楼设计
教学楼是小学主体建筑,综合24班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专业教师、附属用房等功能场所。建筑地上两层,呈江南水乡风貌形态。一层平面设计,普通教室分列南北两侧,中部为通高的采光大厅,能够增强北侧普通教室的采光效果。大厅周边设置自然教室、音乐教室、图书室等综合用房,成为公共教学活动和室内休闲活动的场所。南北走廊和中部大厅将不同功能区域联系起来,楼梯(垂直交通)位于北侧普通教室的两端,与东西出口紧密衔接,能够在短期内疏散人流。在东侧楼梯的旁边还设置了储藏室,用于存放教学物品。建筑出入口设有3个,即南侧的主入口和东、西两侧的次入口。为了增强教学楼室内与室外的空间联系,在教学楼西侧还设置了露台。露台与室外景观紧密联系,室外景观形成乔木、灌木、地被相结合的植物景观群落。教学楼建筑立面展现出浓郁的江南风貌。建筑立面侧重于构造门厅和通高屋顶两部分。门厅采用四开门,墙面采用文化石饰面,中间悬挂“厚德载物”的牌匾,展现出书香门第的环境风貌。通高屋顶以钢结构为基础,高出建筑二层,形成曲折的天际线景观,增强了建筑的形体美感和空间动势。尤其是中间的通高部分采用玻璃饰面,增强了室内空间的采光效果。
4结语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建筑设计的核心是总平面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在总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建筑间距和交通流线问题。在建筑单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教学、行政、附属空间的功能要求,分析不同功能用房的组合模式。本文还讨论了某小学建筑设计的案例,对现代小学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林艺清 单位:福建东山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张宗尧,李志民.中小学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孔亚暐,任海东.绿色建筑的生态效能与人文理念———结合汶川地震灾区希望小学设计实践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4,(1).
[3]王莉莉,曹麻茹.小学建筑游戏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从游戏的发展过程探讨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J].建筑与文化,2014,(10).
[4]朱竞翔,夏珩,张东光,等.轻型建筑塑造的教育场所云南大理陈碧霞美水小学新芽教学楼[J].时代建筑,2013,(6).
[5]殷新,王海宁,张琼予.固体语言的塑造———让学校的建筑会“讲话”———镇江市丹徒区高桥中心小学建筑设计[J].江苏建筑,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