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改革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设计基础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设计入门;学会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参观实例和踏勘现场等;观摩学习优秀作业,学会分析优秀作业的好与坏;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了解一些建筑史、建筑材料和技术等基础知识;调动集体学习研讨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制力,能自我把控作业时间,调配好生活学习两不误。如此看来,建筑教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具有几个意义:
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学会自我提问和尝试找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脑手结合,也就是思考与动手能力相结合。所以,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基础认知能力训练、空间形态认知能力训练、理性表达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综合训练。
2循序渐进、培养踏实的设计综合能力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任重而道远,既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也决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循序渐进认知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设计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掌握。我们原来的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内容是参考别的院校的,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内容不适合我们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比较明显的是基础表现训练占用了学生很多的时间,虽然集中训练有明显效果,但是学生做完了基础作业后,根本无法理解基础作业与建筑表现力的关系。很多表现类的作业最终判定成绩是靠成图的整体效果。所以很多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会把原来徒手的绘图变成尺规作图或者原图拷贝,而老师无法把控绘图过程中的拓图现象。
2.1基础认知能力训练
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设计能力从无到有的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培养的认知能力包括引导学生了解专业,能学习从专业的角度去观察建筑;训练学生设计能力,从学会审美到入手造型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建筑空间体验,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重点是什么。《初看建筑》这个作业就是培养学生用专业的、理性的角度去认知建筑,并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手绘到图纸上。作业的目标在于训练学生学会找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将一个主题作为切入点分析建筑,并手绘成图。这种小牛试刀的实训,是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建筑有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这样容易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结合自己的实地体验、资料搜集整理,完成一次与建筑互动的过程。对于刚入校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正处于懵懂时期,不知道该如何理解建筑、建筑空间、材料、结构等。通过这种训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等有一个深入解读和思考的过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初看建筑》这个作业可以进行如下的改进,使之更加符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建筑基础认知能力包括了许多综合的因素,诸如建筑材料、建筑文化、建筑历史、建筑构造等。因此对于刚入校的懵懂的学生来说,从什么地方着手查找相关资料、以什么作为切入点很重要,我们应该初步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脉络、外国建筑发展的特点,近代国内外建筑发展的主要线索等。这些基础的知识需要学生了解并学会从中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让学生能“自觉”的从一个旁观者逐渐变成一个当局者。
2.2空间形态认知能力训练
空间设计的训练是建筑设计的本源,而对于没有设计基础和设计概念的学生来说,对于空间的认知和体会都是难点,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两个设计项目,是一个给予学生过渡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构成与建筑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掌握一定的与建筑造型相似的空间造型能力,熟知空间尺度、比例关系、空间的围合方式、空间的情感、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空间采光通风等等内容。这时候需要培养的能力有:学会理解造型基本方式和美的形式;造型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能从二维转三维的空间设计思维训练;理解空间与环境、与人直接的关系。而在立体构成中二维转三维的空间设计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平面与造型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加强建筑空间形体的塑造。所以我们将对这两个设计作业进行微调整,以适应我们的教学目标。如平面构成,这是在一个限定的平面里对平面进行分割和重组,犹如一个建筑的平面布局图。而立体构成则应该是平面构成生成的立体空间造型,要求学生不再是只讲究造型是否美观,符合形式美原则,而是更多的从平面构成的图来思考如何完成立体空间构成的形式,从而理解建筑的平面与立面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调整不仅是为了让两个构成作业紧密联系起来,更是为了让学生熟知空间尺度、比例关系、空间的围合方式、空间的情感、空间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空间采光通风等内容。为后续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不再是平面与立面分开设计,最终再拼合在一起的设计方法。
2.3理性表达认知能力训练
图纸表达认知能力是指能熟练地掌握尺规作图和规范绘图的能力,《工具线条》《建筑测绘》两个作业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识图绘图。现在我们尝试用学生熟悉的建筑进行实测练习以达到对空间与形体的初步认知。他们每天进出教学楼,使用楼梯,本身就能对尺度有一定的体验。教师再通过讲解,他们测绘,然后根据所测的数据制作模型。这样锻炼了从感性到理性训练的一个过程。通过这样连续的作业过程,可以在图面上理解建筑表现方式,也从实践中理解了建筑的空间尺度、基本形体和结构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让学生感知到真实建筑与自己测绘出来的图形之间的关系,既加强了平立剖的绘图练习,又锻炼了从平面到立体,从空间到实体的认知能力。
2.4认知能力综合训练
有了从理性和感性的能力的训练,需要整合能力来表现在设计中,因此《解读建筑》《景观建筑设计》两个实训是培养学生从认识到想象再到创造的一个过程,完成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这是综合认知能力的培养。《解读建筑》是从前辈大师的实例中提取精华,从中理解设计是如何从抽象到具体的演变过程。《景观建筑设计》目的在于从小型、单一空间建筑入手,侧重造型和表达的训练。在两个训练中要求学生不仅要绘制出正确表达的图纸,还要制作真实比例的模型,在经历了分析到理解,感悟到模仿,平面到立面,空间到实体的综合认知能力的训练后,学生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对建筑的理解力,而对于材料和结构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将前面所学的知识串连起来,达到循序渐进的培养目的,也为二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语
良好的评判模式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的评图方法是集体评图,集中评讲,分组细评,将一些常见问题让学生在不断重复的提醒中形成习惯,防止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犯。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主旨是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手脑结合,形成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认知理论很好的解答了基础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快速的在七个作业中迅速成长起来,从而完成二维平面、立面到三维模型的训练,以最好的状态进入下一步的专业课学习状态。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一点,那就是教学体系和方法可以是相对固定的,教师的教学技术需要配合教学体系,教师如果自己都没有理解清楚教学体系的目的,那将很难完成建筑基础教学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理解认知的自然规律,从“基础—空间—理性—综合运用”这样的成长脉络来指引学生,这也是本文最终的研究目的。
作者:罗翔凌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