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景区中的商业建筑设计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1滨水景区商业建筑的分类
根据水系形态的不同城市滨水景区大致可以分为江滨景区、湖滨景区及海滨景区,其中江滨景区和湖滨景区常被开发成城市开放型公园,形成城市景区。
1.1.1江滨景区的商业建筑设计
城市大多邻水而建,我国大多城市都有贯穿城市的江河,这些江河成为很多城市主要的滨水景观带,因为江河具有流动性且成线性分布,所以江滨景区的商业建筑多成带状发展,沿江、河展开,商业区进深较小。由于商业区成带状分布,所以常把商业区两端设为主要出入口,中间加以景观节点与城市道路想通,形成较为开放型的景观商业区。江滨景区多建设于江河两岸,用地时常相对紧张,商业建筑往往只能临江而建,但幸于此类景区的景观主要来自江河与堤岸,所以在规划上主要依靠沿河布置步行道,争取沿河步行景观的最大化,局部地段可离岸设置,以增加景区空间维度,同时根据景区需求,建筑要适当让出一定岸边作为开敞空间形成景观节点,以便供人观光休憩。
1.1.2湖滨景区的商业建筑设计
城市景区公园在选址时,乐于选择在有水系的位置建设,而湖泊则是其中最好的选择。湖泊水系的流动性不强,景观视野开阔,水面进深较大,根据湖泊的大小,可以沿湖设计多个滨水景区,必要时还可向湖面伸展,景区之间相互串联成一个大的城市公园。在湖滨景区设计时,由于湖泊提供了一相对开阔的环境空间,并且湖岸用地相对充足,所以城市湖滨景区有条件进行大型的景观及商业街区设计,在保证景区主体景观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其配套的商业建筑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设计,打造出种类繁多的湖滨景区。该类景区设计容易出亮点,是提升城市形象,建设城市名片较为关键的一笔。
1.2商业建筑对城市滨水景区的作用
1.2.1促进景区多方面的发展
生长于城市中间的城市滨水景区,给钢筋混凝土森林带去了一片自然的气息,是都市人们在紧张的生活中,最易得到放松的休憩场所。虽然其最初设计目的是在城市中创造出一片贴近自然的生态空间,但其仍未脱离城市的生活属性,所以在城市滨水景区内规划设计商业建筑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促进景区多方面的发展,完善景区的功能,满足都市人们所需的城市生活需求。
1.2.2扩大景区对城市的影响
随着商业建筑的规划、建设、运营,当商业建筑借助景区展现出与之配套的商业影响力时,商业建筑的商业影响就可以反向作用于景区,以其声誉带动景区的影响,给景区发展带来第二助力。另外城市又可借助景区营造出来的商业氛围,加大景区的利用率,使其在服务群众的同时,为城市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1.2.3分清主次、有效节制
商业建筑对景区有较多的积极作用,但在城市景区中规划建设商业建筑还是要分清主次、有效节制。因为城市景区建设的初衷就是为了在城市中营造出一片自然生态的空间坏境,如果过分的把商业建筑规划设计进去,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一方面背离景区建设的初衷,另一方面破坏了商业与景区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2景区对云龙湖北大堤商业街区的设计要求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区,云龙湖景区位于徐州城区西南部,是徐州市重要景点之一,云龙湖东靠云龙山,西依韩山、天齐山,南偎泉山、珠山,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随着徐州的发展,云龙湖景区被造成徐州较大的城市景区,为徐州市民提供了自然舒适的生态环境、是市民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北大堤堤下步行商业街就位于云龙湖景区北面,靠近城市的一侧。用地东西约为630m,南北约为42m,用地面积34295.88m2,总建筑面积19609m2,建筑形式为局部两层的底层商业建筑。
2.2设计要求
2.2.1规划上保存景区整体风貌
徐州市云龙湖景区的建设目标是国家5A级景区,5A级景区对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较高,涉及到内部商业建筑的主要要求有:选址不破坏景观,建筑风格统一、协调,建筑体量适度,功能性建筑选址要隐蔽或外观美化,景区周围形成优美的天际轮廓线等。所以对北大堤堤下步行商业街的规划上要满足景区大环境的要求,在满足景区的功能需求时,还应保存景区的整体形象。
2.2.2景观上优化景区细部空间
徐州云龙湖风景区总面积达44.7km2,其中核心景区15.1km2,作为一个较大的自然景区来说,其中的商业建筑在设计时应承担其局部空间的细化工作,因为建筑的尺度相对于自然环境来说是较小的,当人活动与景区中建筑群中时,空间尺度感被缩小,所以在景区商业建筑设计时要注重优化细部空间,使得整个景区的景观环境有放有收,充实饱满。
3云龙湖北大堤商业街区的规划设计
3.1总体构思及布局
根据地块的区域位置、历史文化特征、场地现状和周边环境,在对用地性质、使用人群、对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了详细分析后,将其定位为:富有地方特色、反映徐州历史文化、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和购物需求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把“完善城市设施、突出文化特色、滨水空间亲近游人”作为设计原则,利用步行街富有变化的线状空间形态和建筑功能的多用途集聚效应,通过融合当地人文要素达到繁荣商业氛围,提升城市地段形象的目的。在生态环境的考虑方面,从城市生态大系统着眼考虑步行街的作用,形成人与自然山水的亲近关系.景区的主要景观是来自云龙湖的湖景,配合湖岸周圈的绿化景观及景观小品形成的一个环景观带。从南向北看去,将湖景作为视角的前景,配合北岸已建成的美术馆、音乐厅等大型公共建筑,衬上徐州的城市背景,便形成了一道优美的城市风景线。所以在北岸建设商业街区,与环境不相符的建筑尺度,有可能会破坏这一城市景观。所以为了将堤下步行街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欲将其整体定位配角化,低调化。整个空间序列以徐州音乐厅为核心,以市民广场为主角,以原泄洪渠加以开挖的如意湖作为主要景观要素,与步行街遥相呼应。利用堤下高差变化将其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空间,整体规划以步行台阶中心轴线作为步行街的中心对称轴,分别布置东西二大区,每个独立分区都围绕内庭院为核心空间,形成内街的形态,整个步行街北面临堤下路处又以线状布局,毗邻如意湖,一路迤逦而来,空间布局层次丰富,主次分明。两区之间的大台阶直通堤顶的滨湖公园,并根据台阶的尺度来控制建筑的收放。步行街建筑物充分利用北大堤下部空间,其大部分建筑物的屋顶标高低于或平于公园主景观路面(堤顶)标高,这样既不影响游人的景观视线,又可以利用步行街建筑物的屋顶种植花园,有效的把商业街区隐藏在大的景观环境中。并以此来消除大堤对景区的限制,将景区公园的带形空间向南加以拓展。通过商业街区,使得美术馆及周圈的城市绿地与云龙湖景区连为一体。
3.2丰富空间形式,细化景观细部
作为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考虑了观景、休闲、晨练等文化活动的要求,并提供展览、餐饮、购物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线性的购物、休闲功能空间,以及内庭院式,面性的功能空间,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舒适、富有特色。
3.2.1广场空间
结合步行街的特点,以东西两区中心对称轴线上的堤下空间为核心,在体育场及休闲公园的中轴线位置上形成节点空间,设置一个入口广场,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通过中轴线的控制,来实现广场与周边环境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因为有大量人流的集散,在两区中间台阶部位放大空间节点,并将此节点放大处理,形成面积较大的集散空间。同时,作为商业街的主要节点,具有鲜明的入口意象和引导性,起到汇聚,分散人流的作用。各构成元素尺度亲切、比例和谐、材料运用得体,使前来购物观光的游客或市民皆能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
3.2.2街道空间
步行街街区的布局形态沿店铺街道一侧呈线状布局,鳞次栉比,店面凹凸有致,半封闭的、步道拓宽式的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出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街道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节点,以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注重边界效应理论的运用,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是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我们在商业街设置休息的座椅,让人们驻足、停留、交谈,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变换的街道空间,间以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更加简短便捷。
3.2.3内街入口与庭院内街入口的功能和类型是整个步行街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通常形成一个重要节点,是人们进入内街的“序幕”,是对步行街内街有所感知的重要范围。内街院落型空间具有相对静的特征和停滞性,人可以停下来进行交流,谈话等活动。在步行街内街的设计中,融入了北方民居的空间意向,将其核心空间设计成类似四合院内庭院的形式,实质上,内庭院的设立,不仅是线性空间的点空间和面空间的补充,还起到了外街线性空间的一种暂时停顿和休止。
3.3建筑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以暖灰色(低彩度)为主色调,局部间以高彩度和明度的点缀色,并设计了大面积的清水玻璃、隐框幕墙,与中间地标式建筑——音乐厅低调呼应。门窗饰线,铁艺栏杆以及木本色装饰百叶,建筑功能入口用高起汉白玉的牌坊来区别,其整体为典雅,低调的中性色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采用暖色调设计,从色彩上取得和谐的效果。从整体风格到细部设计遵循现代、简洁、朴素淡雅的原则,与周边环境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统一。
4结语
基于城市滨水景区中的商业建筑在设计时,需要更多的考虑景区大环境对建筑的要求,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巧妙的将建筑融入景区之中,这时的商业建筑可以在这里扮演很多角色,它可以是一个景观节点,也可以是空间之间的转接,又或者是景区中的“别有洞天”,唯独不能成为景区的主角,不能喧宾夺主。他的使命就是在满足景区商业需求的同时,力求创造优化出一处和谐的景区微环境。
作者:杨木 王东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