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讨经济学下的建筑设计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以经济学视角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1.1建筑设计创新与经济学的关系
经济学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向上联系法律、政治、哲学及意识形态,向下联系环境、资源、文化、历史、心理等,其横向构成生产关系以及人际关系,并联系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同样,由于建筑学交汇科学与艺术,横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与以上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独特的关系。在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中,经济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实际的、必须加以充分考虑的重要因素。建筑设计创新不可能脱离区域经济这一大环境:政策法律、经济制度、市场与中介、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经济效率、政府效率、经营效率、科研投入与知识积累等,也直接影响着建筑设计创新的产生、规模、影响力、甚至影响建筑师的学识素养等诸多因素。国民经济、价格水平、贸易交流等宏观经济学所关注的问题,直接影响建设投资规模、技术可行性、信息交流等与建筑设计创新相关的诸因素。定价、产量、效益、客户这些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也与建筑师的收入、作品数量、公众接受度等关系密切。“经济学所有的东西都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原则上:就是激励作用。”激励的变化改变做出特定决策的成本和收益,改变人们的行为。经济学可以解释在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创新者的行为。建筑学与经济学理论发展轨迹有很多相同,都是从开始关注“物”转为后来关注“人”,从关注建立理想化的形而上的理论转为关注于现实的复杂性与可操作的实用性。最终,都关注如何才能满足“人的幸福”。对建筑设计创新而言,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进行交叉性研究,一直是建筑设计创新持久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
1.2研究的意义
1.2.1为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建筑设计创新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许多建筑学理论中,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分析常会考虑建筑史的传承影响、形式、功能、技术、场地、文化甚至是政治状态,但经济因素常被忽略。实际上,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经济因素常会对以上因素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对建筑师本人的心理意愿、个人行为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心理和审美趣味。以经济学作为着手点研究建筑设计创新,可以进一步全面深入了解前人的设计思想及作品产生背景、完善建筑设计创新的分析方法。
1.2.2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建筑设计创新的产生
建筑设计创新的产生脱离不了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建筑设计创新的产生需要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内因”指建筑师个人的学识素养、性格天赋等,“外因”是指实现建筑设计创新的社会环境条件。这些社会环境条件与经济有着紧密的关联。建筑师需要透视世情、掌控“外因”、因时而动、因势而发,才能发挥其“内因”。理清经济对于建筑设计创新“内因”、“外因”的种种影响,可以从新的角度更加深刻地探究建筑设计创新的生成机制。
1.2.3运用经济学方法丰富建筑设计创新理论及策略
对于建筑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理论的研究,应该顺应社会以及建筑学科发展的潮流。在全球基本已步入到工业化商品社会的今天,建筑设计创新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一部分,从经济学角度探研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伴随采用模型、图表、公式等科学理性手段,并力求使该方法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可以使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理论研究更加贴近于现实、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为建筑设计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有益的可能途径。
1.2.4以经济学视角深入分析建筑设计创新的应用
在近现代经济社会中,建筑设计创新成果已经成为了一种商品或带有经济属性的产品,不仅与市场有关,还涉及需求(客户)、供给(创新者)两个方面。其中的需求包括购买愿望、购买能力、炫耀性与基本性消费、需求量、潜在的偏好(生活方式、宣传、消费风气)、消费预期、其他产品价格等;其中的供给包括创新的目的、设计管理水平、设计手段、收入、投入、生产要素的价格等许多经济因素。只有了解建筑设计创新所面临的复杂社会现实,才能有效地将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建筑设计创新。
2建筑设计创新经济学研究的可行性
2.1研究方式的可行性
以经济学视角研究建筑设计创新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建筑设计创新能否用经济学的方法如数字、符号、公式等表达及研究。有人认为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包含着某些神秘微妙的心理活动或情感活动,用公式等方法是难以描述的。但事实并非如此:1)意识问题。人们很难洞悉他人的内心活动,但很多人可以通过自我的“意识”感知自身内心活动的复杂与微妙,进而推论人的心理活动是神秘的,但现代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意识”是一种不存在的幻觉,人也很难正确地感知自身的心理活动,所以由此断定人的心理活动神秘不可测度并不正确。2)生理属性问题。虽然数字符号确实无法准确、全面地表达人的思想,即哲学的“能指”与“所指”的不同,但由当代对于人脑独有的:生成性计算、不同概念的融合、运用精神符号、抽象思维的研究表明: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来思维和表达是人的生理属性。3)直觉灵感问题。建筑设计创新中,确实存在着灵感、直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也难免会怀疑其产生的过程和效果能否由符号、公式或语言等来表达清楚。经济学家卡尼曼(Gamener)认为人的直觉可以处理知觉、概念并被语言唤醒。直觉既受物理背景影响,也受与历史背景相关的选择性注意影响,是可以用科学形式研究与描述的。现当代一些哲学家对科学方法论的批判和反思,其主要指向的不是手段方法的错误,而是指向结果的不完整和应用的轻率。在建筑设计创新研究中引入经济学方法具有可行性。
2.2指导思想与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2.2.1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的契合
建筑学与经济学在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和共通之处。1)研究内容相近。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欲望,经济物品或资源总显得不够)及由此所引起的“选择”的需要。建筑设计创新产生于如何运用现有的科技、材料、资金,更有效率、更好地构筑能够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精神心理等需求的实体空间。2)研究目的相同。建筑设计创新与经济学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现实性需求和欲望。早期经济学关注于“物”的生产、交换、分配,建筑学关注房屋的建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深入,它们都发现了相同的目的,即“人的幸福感的满足”。3)价值取向相同。在经济社会中,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是产品(建筑物)生产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所研究的关于产品的种种理论,对于建筑设计创新而言,即使不是全部,但是大多会是适用并具指导意义的。4)创新研究契合。经济学与建筑学的契合,还体现在对于创新的重视。建筑设计创新研究是为了更进一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建筑的效用需求,侧重于具体创新实践方面的研究;经济学中对于创新的研究则更侧重于创新对生产、市场、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2.2.2研究问题方法大同小异
建筑学与经济学的研究历程与研究方法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总体而言,二者都经历了:1)从求索整体性解决问题的“公理”到承认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2)从力求简单、明确到承认复杂性与多元性;3)从侧重神性、物性的分析到侧重人性的分析;4)从重视概念性、总体性的“人”到重视个体性的、活生生的人;5)从学科内单一语境研究到交叉融合其他学科的多语境研究;6)从简单的因果论分析到对复杂的关联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这一历程中,主要、基本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分析的方法,建筑设计创新研究最终必须应用于实践,需要具有相对广泛的指导性、条理性、可操作性,必须是一种科学化的表述。经济学常常运用数学等科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这可以减少研究者的主观因素,更加客观、理性。在建筑、经济所处的复杂社会现实中,对于复杂问题中关联要素提炼和简化后再加以分析研究,是可行及有益的。虽然人们已经知道其分析结果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主观倾向也仍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但是这些不完善是可以改进的。
3以经济学视角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途径
3.1建筑设计创新的产生机制
通过研究建筑设计创新产生的经济环境与条件,如社会需求与供给,思想与科技变化的影响,建筑师的个体性动力,与政治经济制度、市场及服务,以及与经济基础、环境资源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归纳、提炼,参考经济学知识生产函数,如Griliches-Jaffe与Romer等知识生产函数,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创新的特殊性,可以建立一个建筑设计创新产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数据选取、实证方法、误差校正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应用这些理论和模型可以进一步切实可行、科学理性地评估一定社会区域中建筑设计创新的产生能力及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于进一步做好建筑设计创新、创造适合建筑设计创新产生和发展的环境,提供比较科学的、具有启发性的指导性意见。
3.2建筑设计创新的策略
由建筑设计创新的目标与策略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建筑设计创新目标研究中,首先分别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经济目标和建筑目标,并通过研究经济学的建筑成本最小模型与建筑效用最大模型来分析建筑设计创新的经济特殊性。以此为基础,针对建筑设计创新的建筑目标,从建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建筑要素入手,分析、阐释、论证建筑相关要素与设计策略的适合性问题。然后,以建筑要素目标和设计策略作为变量,以建筑设计创新目标与策略之间的适合作为变量之间的关系,借鉴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框架,数理推导建筑设计创新目标与策略相适合的最佳状态。由此提出新的建筑设计创新适合策略,揭示设计策略与创新目标适合的条件,以及创新成本与技术有效性的最佳化选择。为建筑设计创新提供具有启发性的新途径。
3.3建筑设计创新的应用
通过揭示实现建筑设计创新所面临的现实环境及其经济复杂性,研究实际设计中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实现的经济现实:创新风险、经济外部性、创新交流、选择机制(公共选择机制与民主参与机制)、信息不对称(预期效用、有限理性、信号作用)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运用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采取分阶段建构模型再汇总的方式逐步深入探研:第1阶段模型研究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第2阶段模型研究建筑师的创新风险厌恶度;第3阶段模型研究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对客户建筑效用预期掌握及反映的有效性;第4阶段模型研究建筑设计创新如何有效并具责任感地协调社会公共方、客户方、设计方的利益诉求。最后,综合以上模型,构建一个“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应用的数理模型”,为建筑设计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现实可行性。
4结论
建筑设计创新与经济学的交叉研究,可以为建筑设计创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理论与方法,并取得相应的、有益的理论成果:1)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经济特征(经济目的、商品属性与生产特征)及其与经济的互动关系,建筑设计创新与建筑效用、满足人的幸福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创新的社会经济价值等。为进一步深入理解建筑设计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解释。2)研究建筑设计创新产生的经济环境因素(社会需求与供给,思想、科技积累变化的影响,创新者的个体性动力,与政治经济制度、市场及服务、经济基础、环境资源的关系),并归纳、总结、提炼以上因素提出相应的关于建筑设计创新产生的数理模型。3)通过对于建筑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建筑要素的分析,针对建筑要素目标;利用经济学一般框架理论及建筑学的适合理论,提出建筑设计创新适合策略。为建筑设计创新提供新的途径。4)参照经济学理论研究并归纳在实际设计中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应用的主要经济现实,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影响建筑设计创新应用的数理模型,为建筑设计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在经济社会中,建筑设计创新与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发现并研究这些显性或隐性的关联性,再运用科学理性的方式加以探讨和表达,对于建筑设计创新的进一步深入探研十分重要,对于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韩晨平 邹广天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