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谈BIM的古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融合设计,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基石,具有民族特色和科学研究价值。通过bim技术对现代建筑进行建模设计,在建筑的内外装修中加入古代建筑元素,将古建筑门窗制式、油漆彩绘以及古建工艺等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BIM模型中,创新具有历史文化元素和时代特色的建筑作品,打造独特风格的城市建筑。
0引言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截至2021年6月,在中国知网以“BIM技术、传统建筑、现代建筑”为检索条件在总库中进行检索,查到关于现代建筑的发文量为13篇,BIM技术的文献为3篇,传统建筑的发文量5篇。这些文献多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重点研究教学信息化建设。针对BIM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数字化模型的建立研究相对较少且层次不高,研究成果在专业上呈现单一性。本文将BIM技术与传统建筑文化有机融合,实现BIM三维虚拟建造和实景展示,打造特色建筑,将现代建筑赋予更新、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实体建筑的建模、文化植入和三维实景漫游,探索具有时代特色、历史文化特点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案。
1BIM技术的应用
1.1BIM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可用于工程建设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后期管理,集方案属性、产品建造相关信息和运营管理于一身,对工程建造的安全、经济和管理有着极大优越性,因此在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设计施工和项目后期运维管理的优越性也愈来愈明显。一些学者[1-2]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物,通过行业内广泛使用的算量软件和BIM软件进行建模,对影响工程量计算精度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查找项目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探讨和提出解决思路,为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1.2BIM技术在古建筑建模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因而逐渐被业界所接受,并不断地开发创新应用范围和手段[3-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研究院所联合主编的《历史建筑保护性加固案例-砌体结构册》一书,将BIM技术应用在历史建筑砌体结构保护性加固中,以工程具体案例为对象,从全新的视角为读者阐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BIM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了BIM在历史建筑信息采集和模型建立方面的经验方法,为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历史建筑提供了新思路。
2现代建筑中应用BIM模型进行多元素融合设计
近年来,国内的建筑设计逐渐流行复古风潮[5-7],无论是公共建筑还是民用住宅建筑,室内装饰设计和家居设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展现出古建与现建文化的多元素混搭的精彩效果。这些设计都是以实体形式展现出来的。本文从建筑装饰和门窗构件入手,选择文化特色鲜明的古建元素,例如:隔扇及平开窗样式(图1、图2)、梁柱油漆彩画等,运用数字技术手段,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完美融合到BIM模型中,创新建筑文化。通过BIM模型实现现代建筑与中国古建筑文化相融合,建立独具特色的设计模型,进行虚拟建造和三维实景漫游。
2.1古建筑装饰构件的BIM模型载入
现代建筑在内外装修上可以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将传统建筑原型中的门、窗、柱、梁、屋顶等古建筑构件和外装饰提取进行BIM建模,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如图3所示。以屋顶为例,可以将古建筑屋顶样式整理和抽象、概括和提炼、简化和升华之后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以期达到展现浓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特色,拓展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路。
2.2古建筑油漆彩绘和古建文化与BIM模型的融合
从建筑形态、建筑登记和使用功能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对色彩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色彩鲜明,无论是建筑外装饰还是室内设计,古建元素的油漆彩绘从视觉上都会让观者感到震撼。本项目从实践创新的角度出发,在不违背古建筑设计和色彩使用的原则和规定前提下,通过BIM材质建模设计将古建元素信息写入BIM模型,将古建筑檐廊油漆彩绘仿真渲染应用于现代建筑的内外装饰设计中(图4),使观者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直观欣赏古建元素设计和阅读古建筑历史文化,从而对古建筑文化有更深入的解读,这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2.3VR三维实景漫游
根据不同的BIM模型需要展示的创意和设计不同,采取不同的漫游路径,基于BIM的数字信息录入,将古建元素的文化信息植入模型,将漫游路径与古建元素信息的植入点相连接,建立行走路线,实现现代建筑与古建元素融合的展示、查询与场景漫游。在三维场景中,可以根据要达到的展示效果进行重点场景和一般场景的漫游视频录制。将三维实景漫游模型通过展示网,以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供读者360度全方位进行浏览和观摩,达到古建设计与历史文化宣传、展示的效果。
3结语
BIM技术能够提高建筑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BIM技术将古建元素与现建融合,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开拓了学生思维方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项目训练,使设计者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加强大学生文化保护意识,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高校培养德育和智育双高人才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作者:苏晗 王丽和 邓寅龙 赵鹏飞 杨越岚 徐东升 杜鹏飞 田莉梅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