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方法学网络教学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建筑设计方法学网络教学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建筑设计方法学网络教学思考

摘要:本文从教学设计和课程实践等方面对环境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网络课程《建筑设计方法学》的教学进行探索,并结合授课经验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反思。

关键词:网络教学;建筑设计方法学;营造

今年初,为防止疫情在学校蔓延,各大高校响应教育部号召延期开学。同时,为保障防控疫情期间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开展了大量线上教学活动。其中笔者承担的《建筑设计方法学》为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授课安排进行了梳理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网络授课环境,并借助网课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线上课程简介

《建筑设计方法学》是江汉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基础课,属于专业课程之一。主要以建筑的基本知识、建筑的工作原理、空间组合方式为主线,是构成等基础课程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桥梁。课程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如构成基础、人机工程学、建筑制图等。课程教学中以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设计方法的训练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空间组合论以及基本的建筑设计方法。课程选用的是自编教程,综合了几本主要参考书目如张钦楠编著的《建筑设计方法学》和建筑学教育研究会的《新建筑初步》等的内容。课时总量为80学时,其中理论8课时,研习72课时。作为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分为四个基本的模块:理论讲解、方案辅导、成果评价和课程考核。课程采用理论知识考核和设计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绩评价。课程最终成绩为平时成绩的60%加上考试成绩的40%。其中平时成绩根据平时作业的平均分、考勤情况和学习态度等要素来进行综合评定。

二、网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建筑设计方法学》作为一门从基础设计过渡到专业设计的课程,其立足点在于夯实基础的同时,引导学生从构成基础的“泛”设计状态转换到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状态,这是一个从面到点再到线的转换过程。因为在完成这个过程后,学生面临着选择不同研究方向,进行分班学习。后续课程会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室内设计方向和景观设计方向。而各方向的后续课程如《办公空间室内设计》、《文化空间景观设计》等对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认识乃至建筑设计基本知识的掌握都有相应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新时代的设计人才。因此,基于这种教学理念,笔者把教学设计分为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和教学成果评价等三个方面。

(二)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主要讲授建筑的基本知识、建筑空间组合论与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内容。由于建筑本身是一个相对庞杂的系统,加上相应的建筑设计规范较为繁复,对于空间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要求较高。而大三的学生刚从设计基础走过来,需要一个衔接和缓冲的过程,因此对这门课的内容进行了限定。即以概念设计作为出发点,以中小型建筑空间为设计目标,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建筑空间形式,并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对建筑设计的流程与方法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以上述内容为中心,在导入课题时笔者会围绕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作品来进行介绍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以现代建筑为主体的优秀建筑设计案例。同时对一些经典的空间处理手法进行剖析,以此来帮助学生实现潜移默化,达到培养审美观和设计涵养的目的。

(三)教学策略制定

与此同时,课程通过设计任务来循序渐进地完善学生的设计思维体系,达成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课程将全班学生分成二至四人为一组的各个设计小组,以参加设计比赛为课程主线,设计管理的角色由任课教师担当,以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手段。网络环境下,教学方式和资源有了更多的选择。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带来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声音、图像乃至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能够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联网+”语境下网络课程的构建,让学生的学习形式进一步拓展,不再受到时间、空间上的制约。比如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腾讯会议共享屏幕来进行多媒体课件讲授,也可以是教师事先进行课程讲解的录制,提前上传到课程群供学生观看学习,还可以由教师选择类似课题的优秀网课供学生观摩,作为辅助教学方式。在辅导阶段,以往的面授形式改为用腾讯会议集中辅导、分组讨论和网络评图等。从趋势上看,网络教学的资源也更为丰富,除了常见的多媒体资料库、设计案例文本库,还有各大信息平台上的各种类似的公众号、微博等。现在更有了虚拟现实技术和云计算的出现,网络教学资源库正以全新的形式提供服务。整个课程的进度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的任务是根据比赛要求结合调研确立选题,列出计划并作出初稿。阶段二的任务是完成整体的设计方案和文本制作。因为是分组设计,设计方案的得分为小组全体成员共有,这其中的项目管理和过程记录就很重要。课程选用了UMU项目设计管理平台来对此进行管理和全程记录。阶段三的考核采取了单人快题设计的方式,以此区分每个学生自身的实际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四)教学成果评价

衡量实际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就是教学成果评价。这其中包含了两个方面:教师的成果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建筑设计方法学》课程的每个阶段都以作业评价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方式主要为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还会根据实际需求安排行业专家参与点评。总体来讲,作品参赛的形式是最好的检验教学成果的方法,这种形式能直观地让学生看到学习的效果,增加实践的机会并及时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此外,参与比赛还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赛事平台,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行业专家和学习者,在后续的联系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更多的专业交流。此外,末考成绩采用单人快题设计的形式,整个过程以网络课堂形式实时进行,从考场情况和试卷总体评价来看,学生的自觉性很高,整体的课程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

三、授课经验与教学反思

纵览学生的评教结果并反思整个授课过程,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和经验:一,网络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授课的安排和准备与以往大不相同。因为师生交互的效率提高,需要准备的教学材料比以往更多,本课程最好准备1.5倍于普通授课方式的资料。二,学而时习之的真正实现。网络课程的最大好处是讲授过程、师生交互和课程资料可以通过电脑等媒体设备甚至每个人的手机进行录制和无限回放。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节奏,并通过自学、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把知识点挖掘得更深入,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相长,成为值得师生共同深入探讨的课题。三,情景化的重要性。网络授课时师生是通过媒体设备来联系,缺少亲临现场的亲切感。为了调节疏离的气氛,最好进行情景化设计,比如根据讲授的建筑知识内容搭配相应的背景,教师适当根据建筑场景和风格进行着装的配合等。从更深层上看,教师的亲历对于情景化的帮助更大。这一点可以作为课程的特色来进行安排布置。因为只有亲身游历过的建筑作品,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进行描述,并通过讨论来实现感同身受。四,对先进教学工具的熟练使用。《建筑设计方法学》课程的平时作业是以参赛的作品的形式进行评分,因为是分小组共同完成,其设计过程要借助UMU项目设计平台等网络软件来进行协调、监督和实时跟进。在进行阶段性汇报和评图时,又需要使用类似腾讯会议等平台进行视频会议和交流。在考勤方面,也需要借助QQ软件的群接龙等功能来实现便捷记录和整理。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能熟练地在各个软件之间进行切换和操作,而且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应及时关注、发现和灵活掌握新的教学软件和技术作为储备。五,不受限制的教研活动。以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线的教师各自为政,相互交流比较少。而且教研活动的开展本身也有困难,学校组织开展的新课程培训,由于其它各种情况的影响,通常流于形式,只有少数人能够参加,而且因为培训的时间比较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研效果和目的。如今采取网络教研的形式,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速度快、及时的特点,其透明度、参与和交流的面更大,更加容易及时有效地为教学和研究工作服务。通过网络会议app如腾讯会议等,能够实时展示每个教师的课件、教研观点和教学成果,能够随时集中讨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另外,通过博客等软件,还能进行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如博客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还能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成果,观看者则以回复留言的形式进行研讨,进而解决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的问题。这种形式还解决了面对面交流碍于情面而难以直言不讳,真正实现各抒己见的交流困境。所有交流过程也更加容易记录和整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结论和对未来的展望

网络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这次的特殊情况却对网课的教学实操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测试和评估。尽管网络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比如网络的稳定性问题、组织教学的问题、课程特色的趋同问题等。但是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组做了一次很好的尝试。从《建筑设计方法学》出发,以点带面,通过网络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教学经验,为下一步打造系列网络课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中的环艺设计理念的开发创新[J].肖昶.居舍.2020(03).

[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MOOC实践教学平台探究[J].刘勇.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24).

[3]网络环境下的环艺设计教学研究[J].李莉,车昕.美术教育研究.2016(04).

[4]最佳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过程控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尼尔森,2014.

[5]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宋来福,邓忠,姜龙,庞闪闪.艺术教育.2012(08).

作者:叶敏 单位:江汉大学